“包租公”坐拥千万资产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n1990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台湾,一位年轻的“包租公”很有名气。他中学曾辍学,几经周折,勉强挤进了大学校门。不安分的他大二时就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目前已累积了近千万元的资产,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高中时开始“向钱看”
  
  今年28岁的张博仪,在台湾一家保险公司担任理赔员,月薪4万元(新台币,下同),自认为很有忧患意识。从中学开始,他就积极“向钱看”,告诉自己要努力赚钱。
  张博仪回忆说,高二时,他找人维修电脑,结果,人家只敲了几个键盘,就收他800元,他一周的零用钱就这么没了。
  刚开始,张博仪觉得自己被骗了,后来开始仔细研究,这钱为什么这么好赚?于是,他开始学习电脑维修与组装,组装一台电脑最多可赚7000元。靠着帮同学和朋友维修、组装电脑,他月入一万余元。
  这么努力赚钱,只因为这个不爱念书的小孩,想要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他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母亲提到我时是骄傲的!”
  这样的心境,源自早年家道中落的苦日子。张博仪原本家境富足,父亲是军人,母亲是西装师傅,收入稳定。但父亲退伍后多次创业失败,结果赔掉了两套房,全家变成租房一族,还常常被人追债,过年也只能吃泡面……
  这段苦日子让张博仪告诉自己:“钱很重要,没人想过苦日子!”他还把买房当成人生重要的奋斗目标。“有房子、有地,人家就觉得你有钱!”
  这个目标在他大二时就实现了。
  张博仪20岁时刚进大学,当同学们忙着熟悉环境、参加社团时,他就在盘算,从高中开始挣的钱差不多有30万元了,可不可以买套房子?张博仪的母亲说,当时博仪天天跟她提要买房,看儿子如此坚持,虽不放心,最后还是答应了他。
  
  奉行“低租金策略”的出租屋
  
  有了这30万元做底,加上张博仪进大学时奶奶给了他10万元作为奖金,靠着这40万元,才念大一的张博仪开始研究房地产。有一次,他上网看到一套被法院拍卖的房子,售价不到200万元,算一算,首付不到40万元。这吓了他一跳:这些便宜的房子,可以成为自己地产投资的入门练习。
  于是,在淡水念书的张博仪,把网上可以找得到的淡水地区法院拍卖房屋的信息全抄下来,每天一下课就去观察地形、探查房价。他还买了一本房屋买卖的书籍研读,书中提到要向大楼管理员打听房屋状况等,张博仪就去找大楼管理员聊天。
  在和大楼管理员聊天的过程中,张博仪结识了房地产投资客黄石兰,开始跟着他跑法院、四处看房。同学们逃课去看电影、约会,张博仪逃课跟着黄石兰去抢购被拍卖的房产。
  就这样“见习”了一年,在21岁生日前夕,才念大二的张博仪,以总价183万元在淡水新春街买下一套被法院拍卖的房。买下这套房后,张博仪把它重新分隔,除了自住外,还分租给同学,从此开始了“包租公”生涯。
  半年后,眼见房价上涨,张博仪以255万元卖出了这套房子,还清房贷后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让他下定决心,靠房地产积累财富。“领人薪水不会有钱,工资只能单纯应付生活,现在领4万元,3年后领5万元,就这样了。没有钱投资,你跨不出致富的第一步!”张博仪说。
  此后,张博仪投资的脚步更积极。7年多来,他买卖了lO多套房子。为了降低房子租不出去的风险,张博仪买房,尽量挑大学附近的房子,然后打出“带衣服、课本人住即可”的广告语。他凡事都自己来,贴地砖、刷油漆、买打折的低价商品,让每套房子里都有全套家具和电器,能上网。他奉行“低租金策略”,租金保持超低价,让房子始终满租。
  
  “不满足是进步的条件”
  
  大学毕业当完兵,张博仪发现,出租车辆和出租房屋类似,都可以赚到稳定的现金。为了解行规,他转行到租车行去当理赔员,此后又跳槽到保险公司,学习处理车祸理赔等,还买了一辆二手车,准备打造第二份租金收入。
  现在,张博仪名下有两套房子,银行账户内有250万元,连同储蓄保险,合计资产近千万元,扣除房贷后的净资产也超过600万元。
  虽然有了钱,但这个爱赚钱的年轻人很节省,大四时买的车现在还在开。女友说,他一天的油钱、三餐、饮料钱,不足250元。
  这个年轻的“包租公”,在买下第三套房子时,就已经得到了母亲赞许的眼光,但他努力赚钱、省钱、存钱的脚步没有停下,因为此刻离他的存钱目标5000万元,还有很大的距离。
  张博仪说:“不满足是进步的条件!行动很重要,野心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别人无法做到的!”
  
  (编辑 张本科)
其他文献
每个时代过去,都会有一堆散乱的词汇留下来,仿佛一地鸡毛。它们是这个时代留给未来的遗产之一,带着当时狂热而未来必将逐渐冷却的温度。抓住这些曾经的热词,也许就抓住了记忆的线头,依稀唤醒一段生动的时光。  新中国成立60年,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财富变迁与流转,经历了一次次经济观念的蜕变与更新,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狂躁的“大跃进”,从极左的“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到务实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都
期刊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这是在剪刀行业中出现的两名“状元”。只可惜,2003年,已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王麻子”宣告破产,遗憾地退出历史舞台。“王麻子”沿袭旧的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最终受到市场惩罚。同时,也给“张小泉”敲响警钟。  张小泉剪刀在300多年来的历史钩沉中,曾经独领风骚于一方,也曾经濒临倒闭,让许多人想起它就想到了中国的世纪沧桑。    历史回眸    张小泉
期刊
不是冤家不聚头。  茅台和五粮液在保健酒领域又展开了新一轮PK。继去年10月五粮液携手巨人集团推出“黄金酒”后,近日茅台宣布其保健酒“白金酒”正式上市。  耐人寻味的是,此番在保健酒市场的较劲已非近年来两大白酒巨头的首度交战,经历过五粮液推酱香型白酒向茅台叫板、双方就“茅台护肝说”的骂战之后,双方交手的频率正越来越密。    白金酒被指“跟风”    据了解,此番茅台正欲依托全新的子品牌“白金酒”
期刊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答:“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儿,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  一只野猪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浅谈兔子是如何把野猪吃掉的》。”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了。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地剔着牙
期刊
在经济萧条、收入减少的时候,省钱不只是收入不高的百姓的话题,就算是全球的发达国家,他们的人民也要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习惯于提前消费的美国人,由于油价上涨而抢着加便宜油;勤俭持家的德国人,家里都有个小工厂,缺什么就自己动手做;“抠门”的日本人,连一张稿纸都要印双面,能省则省……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发达国家的人们都是如何省钱的。    日本人精明    在日本,常常可以听到观众把“节约”两个字挂在嘴边,超市
期刊
编者按  本文节选自《管理呼唤辩证法——一个总经理的管理手记》。该书是我刊策划、组织的“名人财富丛书”中的一种。作者系杜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冠超先生。范先生数十年浸淫于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实战经验十分丰富。更为难得的是,他有将自己的感悟随手记下来的良好习惯,天长日久便积累成一部厚重而又弥足珍贵的实战管理著作。这部书绝不同于学院派的中规中矩之作,而是一部充满真知灼见和“烟火味”的管理智慧之书。
期刊
果然不出所料,胡润又一次“先发制人”,抢在福布斯之前发布了他的“中国百富榜”。从胡润对揭榜时间的拿捏,足见其“深谙此道”,使每年10月的揭榜发布似乎演变成了一场颇具娱乐色彩的财富的狂欢,成了人们对于财富神话的一次集体体验。不管是喝彩也好、向往也罢,还是质疑也好、讥讽也罢,总之,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个富豪榜而多了不少兴味盎然的谈资。  从本年度的胡润百富榜单上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让诸多富豪身家大幅
期刊
有一家新开的酒店,要向社会公开招聘厨师。第一天招聘厨师长职位时,有两位不错的厨师成功地进入了老总的视线,至于究竟录用哪一位,老总还拿不定主意。第二天就要开始招聘普通厨师了,老总决定让他们每人各负责半天,测试一下他们俩在人才发掘方面的才能。  第二天,应聘厨师必须试菜。第一位准厨师长很有责任心,他一刻不离地站在旁边,仔细地看着每位厨师试菜,可这些厨师似乎没有一个人烧的菜满足要求。  下午来应聘的人很
期刊
“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这带不去天堂的钱,却给人间带来了激烈的争夺和种种罪恶。众所周知,名人在去世之后会留下大笔的遗产,因而关于遗产的继承和分配的纠纷,就成了外界十分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国外、大陆,还是港台,这种比电影还精彩的争产戏码年年上演。    《圣经》云:“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聚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在海外,人们处理遗产通常有两种方式:如果财产不
期刊
虎头虎脑,络腮胡子,手握剪刀在时尚圈一心想要书写美丽奢华的张志峰,从小就被唤作“小老虎”。在过去的10多年中,他携东北虎皮草掀起的奢华旋风,让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奢侈品”。  然而,有谁知道,这个在时尚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曾经是一个被人歧视的小裁缝……    张志峰“敢为天下先”、认真执著的性格是他开中国奢侈品品牌先河的勇气和能量。这种爱国情感不仅转化为一个闪耀的图腾,也让张志峰选择了一条别人从未走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