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管理影响下农村学校改进的困境及其出路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学校的有效改进,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市场化管理模式下,过于追求效率、效能,势必影响农村学校的发展质量,势必阻碍农村学校有效改进的进程。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探讨市场化管理倾向对我国农村学校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市场化管理 农村学校改进 影响 实现措施
  实现农村学校的有效改进,是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诚如法国学者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加强管理是解决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的且十分有效的手段,那么加强管理真的能实现农村学校的改进吗?如若管理倾向趋于市场化,还可以实现对农村学校的有效改进吗?20世纪80年代,在探讨美国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办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时,约翰·E.丘伯(John.E.Chubb)等学者在《政治、市场和学校》中从制度分析的视角谈到,民主管理体制下的科层制,实际上采用的是统一的方式对待事实上有差别的个体。美国的民主管理体制下的公立学校,因受科层制管理的影响而失去了学校自身的办学自主权,学校本着对上级管理层负责的原则,把国家的教育目的当做自己的办学目标,对权威的服从是其行动的根本准则。而在实行校长领导体制下的私立学校中,学校本着对家长和学生负责的原则办学,把学生和家长视为学校的顾客,更多地实现自身办学的目标。从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倡导,要想实现公立学校办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实现其自主发展,参与市场竞争,这就是所谓的“择校”制度的施行。虽然这其中,政府会通过“学券制”的形式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资助,但更要实现公立学校的市场化,以满足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需求。正如丘伯等学者所言,不同的制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缩小或放大)个人的选择,也是造成不同组织之所以在这些制度中出现、发展或失败的原因。[1]那么,在中国学校或者说是在中国的农村学校中的这种政府对学校的管理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一、市场化管理对农村学校产生的影响
  市场化管理是一种主张以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模式替代传统的官僚治理模式,过于强调经济、效率、效能为核心的一种政府治理范式。传统的官僚治理模式,强调政府对学校的直接管理控制,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政府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和实际操作上要保持一致,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政府与学校之间的科层化管理。当前在学校中出现的这一市场化管理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校对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价值追求远远高于对其学习本身的目的性价值的追求。换言之,如今学生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而教师教学,更多的是为了拿到较多的绩效工资,追求更高质量更优越的生活。鉴于此,笔者认为,造成农村学校办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过多地受到市场的刺激,政府与学校之间的科层化的管理脱节。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这势必会使农村学校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市场化管理倾向对农村学校学生产生的影响
  市场化管理,实际上是在虚化政府的教育责任,强调市场的调控管理。根据商品的价值规律,对作为公共资源的学校实行市场化管理,一方面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再加上盲目追求更快的产出、更高的效率,那么可以想见,两极分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学生,即便是好学生,也多是被忽视个性发展,盲目服从学校权威的学生。另一方面过于强调学校与市场接轨,也极容易造成学校自身的市场化。因为长久性的市场化管理,必将诱发等价交换的观念产生。换言之,这势必会诱发学生等价交换观念的泛滥,即在有意无意中无时无刻不要求“付出”等同于“回报”。很明显,近两年尤其是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工人的工资并没有与物价的涨幅呈正比,再加上“买房难”、“大学生蚁族”、“农民工短缺”等现象的出现,“读书无用论”再一次被人们捧热,特别是在农村。受到这种不利的社会氛围的影响,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划算,把孩子送到学校只是单纯为了“不惹事而读书”,而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读书。可想而知,如若长此以往,即便是学校和教师如何进行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在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方面也是在做无用功的。
  (二)市场化管理倾向对农村学校教师产生的影响
  市场化的管理,首先是造成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不整齐、教师资源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实现教师资源的配置,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据笔者了解,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不仅不能够很快地融入老教师的队伍中,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把这里当做人生的一个过渡平台,而非最终港湾。为了子女的教育,为了家庭有更优越的生活,部分教师在不断地寻找跳跃农门的机会。与城市相比,无论是教师待遇,还是周边生活的基础设施,中国农村是无法相媲美的。那么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教师队伍的不整齐和教师资源的流失等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不愿跳跃农门的教师来说,在学校内部科层化的管理下教师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工作业绩,会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因为学生的学术成就是衡量教师绩效工资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学校和教师每天不停地工作只是为了追求升学率,那么这在根本上是与教师的职业本性相悖的。
  (三)市场化管理倾向对农村学校自身产生的影响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政府对学校是直接的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安排上任,而在当下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中,只有校长的任用直接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安排,而教师和学校之间更多的是采用聘任制。教育中的市场化管理倾向,促使着学校越来越类似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即校长是这个企业的CEO,教职员工是这个企业的雇佣工人,学生抑或是包括家长是这个学校的顾客。这些角色的转变,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在强调市场在学校中的调节作用,而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率低下则势必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市场中竞争无处不在,而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无论从硬件条件还是从其他方面的条件来看,农村学校参与竞争的资本少之又少,这势必会造成城乡学校的差距不断扩大,随着竞争的加剧,城市学校的生源质量会更好,教师队伍会更整齐,而农村学校则反之。   二、市场化管理影响下实现农村学校改进的措施分析
  市场化的管理,弱化了政府在教育中的调控责任,取而代之的是依赖于市场的调节。换言之,是把所有的学校,不论地域条件、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如何,全都放在一个大熔炉里一起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然而,学校有其公用性,作为公共的教育资源,过多地依赖于市场的调节,是违背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过多地依赖于市场的调控,从单个学校来看,学校将会沦为工厂,学生将会沦为产品,而这些产品有高质量和伪劣产品之分;从整个学校整体来看,农村学校受限于自身的条件,办学效率会逐渐低下,最终会被淘汰出局。那么在这一市场化管理影响下,如何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呢?回答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1)加强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管理和投入,增强学校的后备力量来实现;(2)从根本上改革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提高其管理水平来实现。那么到底采取哪种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呢?然而,加强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管理和投入,就要求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要对农村学校有足够的倾斜,以保证其在市场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而市场化管理明确地要追求经济、效率和效能,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学校产出是没有条件实现这一目标的。而与此同时,如果政府给农村学校足够的政策倾斜,势必会不利于提高城市学校的竞争积极性,导致不公平竞争。
  即便政府给予农村学校以足够的扶持,它不是长久之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农村学校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如此。与其全靠外部的支持,不如在外部的支持下努力实现自身的改进,换言之,农村学校可以在一部分倾斜政策的支持下,实现自身的改进,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那么要想实现自身的改进,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要从农村学校的制度着手,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那么,问题到此就可转变成市场化管理影响下,提高农村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从源头上改革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学校内部的管理水平。那么,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该如何改进呢?怎样的改进,才能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呢?思考这个问题依然有两个角度可以思考:(1)从学校到班级的严密的科层化管理;(2)实行学校到各年级段的多中心制度的管理模式。那么在当前的受市场化管理倾向影响的下,哪种管理模式更具有可行性呢?能更好地改善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更有效地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率呢?
  根据丘伯等学者在论述美国优校学校的标准时强调,优校学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明确的学校目标、严格的学业标准、纪律和学习任务、校长施以强有力的管理、教师参与决策、家长积极合作和以高标准要求学生学习。[2]那么,要想使中国农村学校成为这样一种优效运作的学校的话,眼下最棘手的就是注重实现校长的强有力管理。与其说实现校长对学校强有力的管理,不如说,在整个学校中实现以校长负责且校长和教师队伍密切协作的管理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中,校长,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教师,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正如丘伯等学者在用制度分析的视角分析学校教职员工时提到的,校长的作用就是建立并且维持所谓的团队(team)——教师们的价值观、知识、学术背景和性格特征能够聚合,并且相互协调,为追求组织的集体目标而努力。[3]这样的一种优效运作的办学效率高的学校,校长的作用更多的不是组织领导科层制体系下的教师队伍,而是密切组织联系学校的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和谐的专业化合作团队。通过密切协作的团队力量,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因而,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学校的市场竞争力的,这就从另一方面肯定了多中心制度的优越性。奥斯特罗姆认为,每个政府在特定的地理区域的权限范围内行使重要的独立权力去制定和实施规则。[4]那么在农村学校里,就要求每个校长或教师在其特定的班级或级部的管理范围内,有其独立的权力去制定和实施符合其自身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来实现政府对学校的管理,片面地强调学校产出,过于追求效率,公共资源调控的市场化,是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农村学校的长久发展的。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只有建立多中心的管理制度,形成以校长为核心、校长和教师共同协作的专业化团队指导教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学校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制度改革,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
  参考文献:
  [1][2][3][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M].蒋衡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4]奥斯特罗姆.制度激励和可持续发展[M].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2.
  [5]周兴国.薄弱学校改进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0(4).
  [6]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周安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0.
  [7]史冬梅,王淑娟.薄弱学校师资的现状、形成原因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1).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材料属于建筑项目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的使用价值较大,同时对整体工程质量影响重大。建筑工程中运用的材质质量,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环节的质量都是密切相关
陶渊明的诗歌中有众多关于"飞鸟"意象的诗篇,陶诗中的"飞鸟"意象是诗人意念的具象化,是诗人对理想和生活之道的探究,诗人如羁鸟从挣脱到徘徊、彷徨不定再到归田园之乐,最终以孤傲
【正】 多雨的季节疯长着湿润的春天不再用那干瘪的记忆去翻晒霉味的情感默默地把自己变成
斯洛伐克共和国外汇法斯洛伐克共和国国民议会于1990年12月28日公布有关外汇管理办法,经1992年4月22日和28日、1993年2月2日、1993年4月23日以及1993年7月9日的修订和补充,形成如下外汇法案。第一章第一节定义与概念
【正】 去年夏日的一个早晨,巴西亚马逊河畔的农场主西蒙接到警察的通知。有一队长约10公里、宽约5公里的蚂蚁大军正往农场方向冲过来,预计3天到达,必须尽快撤离。西蒙将妇女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中的为人民服务落实到高校即为学生服务。高校辅导员如何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尤其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的形势下,做好贫困生教育工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高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入手,通过对贫困生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扶贫对策进行探索研究,以求提高高校
【正】 1996年的春天,我有幸参加了由林业部组团的林果栽培及经营管理赴美考察组,对美国的果品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美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适合
【正】 宁波市镇海区通过几年来持之以恒狠抓海防林体系建设,林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日益提高,效益愈来愈明显,林业已发展成为近郊型农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被省
纳西语比较范畴句法体现的不对称机制主要是比较项的对称与不对称分布.本文在语义、语用两个层面从省略、隐含、移位等方面对纳西语比较范畴句法体现的不对称机制进行详细的
现浇楼盖是住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位,其质量好坏常常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危和寿命,因此,对现浇楼盖的裂缝问题必须特别重视。本文重点从楼盖材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