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治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ongying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初治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的下肢DVT初治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各项临床指标、相关病史、DVT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治疗方法(单纯药物、置管溶栓和/或器械取栓)、发病部位(单纯膝下、单纯膝上、混合型)。以静脉通畅率代表DVT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多种因素对其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61例DVT患者静脉通畅率<50%为劣效组,66例DVT患者静脉通畅率≥50%为优效组。劣效组男性30例(49.18%)、年龄(65.6±4.2)岁,优效组男性31例(46.97%)、年龄(63.7±3.9)岁。两组间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优效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2月(1~21月),劣效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4月(1~14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优效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劣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效组与劣效组间患者在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DVT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这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DVT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是下肢DVT治疗后静脉恢复通畅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高、DVT分期晚、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受累血管位于膝上时DVT治疗效果较差,不利于静脉通畅率的改善。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炼油工业在生产和环保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脱硫过程成为石油炼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开发高效的脱硫催化剂成为这个过程的关键问
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铸铝合金中的铜含量,并研究了酸度、干扰元素、干扰抑制剂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的反复验证,确定了测定铸铝合金中铜元素含量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技术不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在研究当前云桌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之后,结合当前高校多媒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云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赛克洛托成分进行分析。绘制TNT标准曲线,首先测定赛克洛托中TNT的含量,然后用100%减去TNT的含量即可求得RDX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与传统萃取
目的观察应用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且易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在所有新诊断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85%,1年生存率为30%~35%,中位生存期只有8~10个月[1]。但随着深入研究以及新
<正>2008年的数学高考考试大纲中,数列部分有一类能力要求为A,其余三类的能力要求均达到C级,它们分别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综合应用。对于能力C级,即为灵活和综合
期刊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GPC–GC-MS)法测定花生中6种除草剂(氟乐灵、异恶草酮、甲草胺、二甲戊乐灵、乙氧氟草醚、喹禾灵)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
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院校学生干部工作倦怠的表现,然后分析了医学院校学生干部工作倦怠的成因,最后论述了医学院校学生干部工作倦怠的对策,包括精简队伍、减少负荷、加强激励
根据原农业部标准NY/T761-2008,以生菜、青菜、白菜、甘蓝4种叶类蔬菜为试样,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试样中的8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并对峰面积响应值进行比较,分析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