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理论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困境及治理对策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居家养老在满足了老年人家庭养老需要的同时,兼顾了社区和社会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选择.但社会资本缺失、多元主体界定不清以及社会养老认知偏差等导致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诸多问题.从多亚尔和高夫的"识别—满足"需要理论框架出发,应坚持以关注老年人需要和获得感为导向,强化社会养老认知,精准识别老年人群的多元化需求,积极培育社会资本,加强养老责任主体多元协同,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最终建立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其他文献
党建研究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术界对党建研究方法论问题关注较少.目前,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完成的党建研究质量参差不齐,亟须厘清其评判标准.在“社会科
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风险治理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险治理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特质,从时空维度看,习近平风险治理观不仅聚焦国内层面的改革发展稳定,还着眼国际层面的风险源头和影响变量,并把二者联系起来而作出整体性判断。坚持辩证思维,促进风险向机遇转化;运用整体思维,同时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坚持底线思维,常怀忧患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主体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历史演变,具体包括乡(村)政权时期、政社合一时期、乡政村治时期和乡村共治时期。实践证明,传统乡村权力和管理的单向度、一元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发展需要,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是必然趋势。尤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推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能够有效调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投入乡村建设中,更好地推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不仅从外部为乡村的发展输入能量,同时可以为促进乡村发展营造良好的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全面理解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传承、革命精神的具体发扬、时代精神的直接体现,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四个自信”的重要载体、命运与共的思想支撑。思想认知:抗疫精神弘扬的基本前提;价值认同:抗疫精神内化的重要过程;实践行动:抗疫精神培育的最终归宿。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身内含着审视正义问题的新视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所呈现的正义问题有其产生的深刻历史背景,这种二分法不仅构成了古典正义与自由主义正义分析的基本前提,也从侧面表征出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所产生的伦理道德危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从整体上对社会的规范正义进行批判和反思,《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二重性的分析不仅从"是"的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交易的形式正义何以产生,也从"应当"的角度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不正义性.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综合了正义问题的事实与价值
胜任力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入职、发展的必要程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评估是衡量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评估中要坚持价
新疆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环境、土地资源等条件使其农产品有较好的发展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疆对外贸易额明显增加,这无疑为新疆涉农国际贸易上市公司经营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新疆涉农国际贸易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并进一步探索影响其经营绩效的因素,不仅有利于提升新疆涉农国际贸易上市公司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新疆经济发展也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对新疆12家涉农国际贸易上市公司2005~2019年15年期间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对于新疆而言,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保障。以自治、法治和德治为要义的“三治融合”不仅仅是一种治理理念,更是一种乡村治理的创新机制和体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的治理格局能够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积聚力量、凝聚人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新的历史坐标,是世界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重大判断,也是中国走向世界,拥抱世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下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与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自这一概念提出起,国内学术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方兴未艾。剖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以宏观研究阐释时代变化;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征,以微观研究分析“变”与“不变”。面对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世界,“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
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主观心理和认知直接影响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具有辨识我者与他者、凝聚情感和力量的功能,以及维护统治和巩固政权的政治认同意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国人民在近代屈辱中觉醒的民族意识,则蕴含着更大的时空范围、更具有超越性的政治共同体理念。它通过激活历史资源唤醒了中华民族对于悲惨处境和奋斗历程的历史记忆,从而在古今历史的对比中强化政治认同;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推动了政治认同客体的迁移,从而在超越民族、宗教、职业、价值观等因素形成的认知分歧中促进政治认同。总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激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