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观念也随之而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得以充分的应用,多媒体的精彩演示为新课堂锦上添花,单一的学科教学也逐渐被整合到一块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但在课程改革追求“新”的同时,也有一些“新”现象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处处合作,时时合作”好?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旨在广泛吸收集体意见,综合群体差异,大胆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说,有目的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很好地体现群体力量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也能防止教师权威性的结论取代学生思维。然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新”,不论什么内容,不论难易,不管有无讨论价值,一律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結果,课堂上学生们倒真是讨论的“热火朝天”。可这闹哄哄的课堂之上,学生们是否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合作交流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只要能体现主动学习,不管它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交流,则都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二、“走马观花式的多媒体教学”新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上公开课流行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似乎用了课件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课件演示简直就成了新课堂的代名词,授课者是这样,评课者也是这样。其实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做精美的课件,还配了音乐,加了一些历史影片,这样做是好的。不过这,同样存在很多弊端:一是课件放映太快,还没等学生理解就过去了;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还没怎么思考,答案就放映出来了;三是整堂课流水似的放映课件,几乎没有什么板书,使得课堂内容失去了整体感。这正是教师跟随课件去讲,学生看着屏幕去学,教师走马灯式地演示,学生则看得眼花缭乱。其实多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已,我们教师不应该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三、“老师讲解越少越好”?
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多提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行了。新课改反对满堂灌,一言堂,但不等于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目前,中小学的教学还是应该以传授式为主,该讲的,教师还必须讲,而且还要讲深讲透,还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符不符合课改要求,关键不在于教师课堂中讲授的多少,而在于如何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原则,教师讲授的多少要困课而已,因班而已,不能一味地用学生讨论代替教师的讲授。不然,一切都只让学生自己解决,还要我们这些老师干什么。
四、一味迎合学生,就是包容,就是爱护
传统的教学似乎总是一味地否定学生,使学生害怕回答问题,缺乏自信心。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教师一概以“很好”“你真棒”等给予肯定。其结果是,学生错误的结论没有纠正,模糊的概念没有澄清,这是对教学不负责任的做法。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平等成为时尚,但尊重学生不等于迎合、放纵学生,热爱学生不等于溺爱学生。对学生错误的见解和行为抱以宽容的态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所说的宽容,只是不讽刺、挖苦、排斥而已,不等于放任。我们既然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就应担负起促进其发展的责任,这才是对学生的真正爱护。
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淡化了基础知识
课堂上老师们过重地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反而忽视了对“双基”目标的落实。有的老师不明白知识点还讲不讲,字词还学不学,该背诵默写的东西还背不背,课堂基本变成了“自学、讨论、总结”的单一模式。这样的课堂學生到底学会了多少,基础知识掌握得牢不牢,是否达到了“双基”目标,就可想而知了。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很难培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在纠正以往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时,绝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么以上几种做法在新课改中需不需要呢?需要。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人一种走形式的感觉。新课改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但不需要形式主义。不是什么内容都一定要改变以前教学方式,不管什么内容都搞讨论,搞活动,以此达到体现新课改精神的目的。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是新课改最大的误区。所以只有真正的理解、体会新课改,消除对新课改的误解,才能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处处合作,时时合作”好?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旨在广泛吸收集体意见,综合群体差异,大胆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说,有目的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很好地体现群体力量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也能防止教师权威性的结论取代学生思维。然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新”,不论什么内容,不论难易,不管有无讨论价值,一律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結果,课堂上学生们倒真是讨论的“热火朝天”。可这闹哄哄的课堂之上,学生们是否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合作交流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只要能体现主动学习,不管它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交流,则都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二、“走马观花式的多媒体教学”新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上公开课流行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似乎用了课件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课件演示简直就成了新课堂的代名词,授课者是这样,评课者也是这样。其实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做精美的课件,还配了音乐,加了一些历史影片,这样做是好的。不过这,同样存在很多弊端:一是课件放映太快,还没等学生理解就过去了;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还没怎么思考,答案就放映出来了;三是整堂课流水似的放映课件,几乎没有什么板书,使得课堂内容失去了整体感。这正是教师跟随课件去讲,学生看着屏幕去学,教师走马灯式地演示,学生则看得眼花缭乱。其实多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已,我们教师不应该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三、“老师讲解越少越好”?
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多提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行了。新课改反对满堂灌,一言堂,但不等于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目前,中小学的教学还是应该以传授式为主,该讲的,教师还必须讲,而且还要讲深讲透,还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符不符合课改要求,关键不在于教师课堂中讲授的多少,而在于如何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原则,教师讲授的多少要困课而已,因班而已,不能一味地用学生讨论代替教师的讲授。不然,一切都只让学生自己解决,还要我们这些老师干什么。
四、一味迎合学生,就是包容,就是爱护
传统的教学似乎总是一味地否定学生,使学生害怕回答问题,缺乏自信心。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教师一概以“很好”“你真棒”等给予肯定。其结果是,学生错误的结论没有纠正,模糊的概念没有澄清,这是对教学不负责任的做法。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平等成为时尚,但尊重学生不等于迎合、放纵学生,热爱学生不等于溺爱学生。对学生错误的见解和行为抱以宽容的态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所说的宽容,只是不讽刺、挖苦、排斥而已,不等于放任。我们既然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就应担负起促进其发展的责任,这才是对学生的真正爱护。
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淡化了基础知识
课堂上老师们过重地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反而忽视了对“双基”目标的落实。有的老师不明白知识点还讲不讲,字词还学不学,该背诵默写的东西还背不背,课堂基本变成了“自学、讨论、总结”的单一模式。这样的课堂學生到底学会了多少,基础知识掌握得牢不牢,是否达到了“双基”目标,就可想而知了。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很难培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在纠正以往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时,绝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么以上几种做法在新课改中需不需要呢?需要。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人一种走形式的感觉。新课改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但不需要形式主义。不是什么内容都一定要改变以前教学方式,不管什么内容都搞讨论,搞活动,以此达到体现新课改精神的目的。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是新课改最大的误区。所以只有真正的理解、体会新课改,消除对新课改的误解,才能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