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是怎么发家的?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i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聚全”变成“全聚德”
  
  1834年,因家乡遭受水灾,年仅15岁的杨全仁从河北来到北京,在前门大街上,摆了一个卖生鸡生鸭的小摊。两条长凳,一块案板,便是他的全部家当。只有15岁的逃荒少年杨全仁,每天靠着卖鸡鸭的微薄收入,支撑着生活。每天太阳下山,杨全仁收工回家的路上,他都会路过当时京城里最大的一家烤鸭店——便宜坊。这个聪明又能吃苦的少年,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有朝一日能开一家自己的烤鸭店。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全仁等了30年。
  1864年,45岁的杨全仁的手里有了足够的积蓄,便盘下了一家叫德聚全的干果店,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烤鸭店。杨全仁还请来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看着店对他说,如果在新店上起一座楼,就会与旁边的井儿胡同构成八抬大轿的形状,杨全仁就可坐上八抬大轿,新店铺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可是,要坐上“八抬大轿”,以杨全仁当时的财力来说,却只能是个梦想。他能做的,就是将德聚全倒过来,成为自己的字号,并请人写了牌匾。不知道为什么,从那时候起“德”下面就少了一横,直到今天都成为一个未解的谜团。
  起初,全聚德的生意并不是太好。他也明白,若还想要在饭馆众多的前门外大街站住脚,成为像便宜坊那样的名店,除了要有丰富经营经验之外,还要有自己的特色。他不惜重金请来了曾经在宫里做过御用厨师的孙师傅。孙师傅一来,全聚德的生意果然立刻火了。因为他带来了与传统焖炉烤鸭完全不同的挂炉烤鸭技术。
  全聚德的生意一天好过一天,此时的杨全仁又想起了那位风水先生的话,为了圆坐上八抬大轿的梦,杨全仁开始盖楼。为此他欠了不少债。可惜杨全仁还没看到那座二层小楼落成,在第一层刚刚建好后,1890年,杨全仁便离开了人世。
  
  新掌柜发明抵用券
  
  杨全仁死后,山东人李子明成了全聚德的新掌柜。此前他在另一家饭馆做账房先生。李子明刚刚上任,讨债的便纷纷找上门了。
  为了对付这些讨债的,李子明已在之前派人用红纸包了些碎石充当银子,把沙土装进面粉袋冒充面粉。可这些办法,虽然暂时打发走了那些讨债的,但毕竟不能长久的应对,时间长了讨债的人们不仅会上门闹事,最怕是把全聚德的名声给搞坏了。可当时全聚德的资金确是捉襟见肘,情急之下,精明的李子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开始发行鸭票子抵充债务。
  不久,北京城里人们逢年过节登门拜访时,便会互相赠送全聚德的鸭票子,这种鸭票子不仅代替了油乎乎的鸭子,又当作礼物一样送给亲朋好友,非常实惠(就像如今的超市券、交通卡)。自然,这种既方便又体面的鸭票子很快在北京城里流行起来。由于经营有方,三年之后,李子明便还清了老掌柜欠下的全部债务。
  
  从吴佩孚到张作霖
  
  就在李子明准备大干一场时,1922年1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取得胜利。一时间,人们之间流传着商铺会被乱兵洗劫的各种消息,前门大街上的商铺老板个个忧心忡忡。
  这一天,全聚德里来了一位军官,自称是吴佩孚部队的军需官。他对李子明说,吴大帅为犒赏三军,点名要全聚德准备200桌饭菜,并且每桌必须上一只鸭子。这对于全聚德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令所有人吃惊的是,李子明果断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不接,有可能得罪军方,从而给全聚德带来麻烦。而接下来,对于全聚德来说,无疑是一个壮大声势、扩大生意的好机会。
  随后,李子明调动全聚德的所有人员,增添厨具,外聘厨师,并亲赴养鸭场选择良种鸭,终于在吴佩孚指定的庆功之日,完成了这个当初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此,全聚德在北京城声名大振,顾客盈门。
  在李子明的经营管理下,全聚德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此时的李子明没有忘记老掌柜的八抬大轿梦。这一年的三月,全聚德的二层小楼终于落成。
  可是,没过多久,距全聚德不远处,开了一家几乎与全聚德一模一样的烤鸭店,掌柜的原来是全聚德管总账的,因为与李子明闹矛盾,便离开了全聚德,开了这家叫“华赢全”的烤鸭店,与全聚德唱起了对台戏。还起名“华赢全”,即一定能赢全聚德的意思。
  得知此讯后,李子明在开张当天,率全聚德众伙计到场祝贺,还送上了贺匾。但是李子明的这一举动并没有感动华赢全的老板。为了彻底搞垮李子明和全聚德,华赢全的老板甚至鼓动全聚德的少东家,将全聚德秘密卖给一个美国人。得知此讯后,李子明悲愤欲绝。但不久他就搞清了事实的真相:美国人买的并非全聚德,而是全聚德用于烤制的鸭子。原来是虚惊一场。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军阀张作霖打败吴佩孚,占领北京城。此时,一直对李子明耿耿于怀的华赢全的老板,以当年李子明为吴佩孚部作庆功宴为由,以“支持内战”罪名,到张作霖处密告李子明,李子明被抓。为救李子明,全聚德的堂头和伙计在张大帅60寿辰之际,精心准备了一道“猜谜夜宴”,使喜欢附庸风雅的张大帅大为欢心,李子明终于获释。
  躲过劫难的李子明回到全聚德后,更是用心经营。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他还在每天下午的营业低峰期,推出了面向劳苦大众的“低价鸭”,全聚德的生意越来越火爆。而一直与它唱对台戏的华赢全最终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到了三十年代后期,人们便公认:全聚德烤鸭质量已超过老字号便宜坊,堪称京师第一了。
  (邓为民摘自《上海星期三》)
其他文献
抬肘写数字巧治肩周炎  肩周炎是近年来亚健康人群的多发病之一,它是发生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从事坐姿工作的办公室一族,女性多于男性。  一般治疗方法有很多且很复杂,不易坚持,花费也高。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将双臂放于身前抬平,曲肘,用肘关节写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每写完这10个数字是一个疗程。早晚各一次,也可随时练习。两周内有好转,长期坚持更可痊愈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锁——门锁、车锁、抽屉锁、日记锁、回忆之锁、心灵之锁、欲望之锁等。因为锁,我们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因为锁,我们失去了锁之外更广阔的天地。有时候,我们在锁外,羡慕锁里人的优势和优越;有时候,我们在锁里,却羡慕着锁外人的自由和坦荡。   我们一辈子都在与这样那样的锁打交道。我们要打开一把又一把的知识之锁,才能拿到一张文凭;我们要打开一把又一把的技能之锁,才能找到一份工作;我们要打开一把
电视连续剧《越狱》在美国热播之际,一个名叫拉尔夫·J·菲利普斯的囚犯,在纽约州上演了一部真实版的《越狱》。不仅如此,他还在逃亡期间和警察玩起了“猫鼠游戏”,以戏弄和羞辱警方,直至在大批警察的围捕中落网。近日,正在服刑的菲利普斯,首次对外界讲述了自己曲折的逃亡经历。    越狱囚犯是个“急脾气”    2006年4月初,美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被关押在纽约州伊利县监狱的一名囚犯,凭
【摘要】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法,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蒲奇韵,重庆市秀山县凤凰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
小米生态系统中有不少有趣、实用且口碑爆棚的产品,为我们的智能家居生活带来无限便利,作为关爱家庭成员健康的电子产品,小米Oclean X Pro绝对是其中最值得推荐的产品之一。Oclean团队一直一直专注于牙齿健康并开发了各种模型,说到他们的最新型号小米Oclean X Pro,它已经被认为是有效的电动牙刷,而且是世界上最智能的牙刷,那么,小米Oclean X Pro有多智能呢?  设计  从小米O
还是醉了好  一个醉汉的一只脚在马路牙子上,另一只脚却在路边的水沟里,在大街上踉踉跄跄地走着。一位警官停下车来,对他说:“喂,伙计,上车吧,你都醉得不成样子了。”  醉汉说:“警官,你真的确定我喝醉了吗?”  “当然了。”警官说,“快上车吧。”  醉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谢天谢地,我还以为我瘸了呢。”     冷落  乔治去饭馆就餐,饭馆里坐满了人,服务小姐穿梭来往于各个餐桌前,服务十分周到。乔治
蒙古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历来待人热情、性格豪爽,这一特点也自然而然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钱就花,开心就好。   每逢节日,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大大小小的商场就会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就拿3月8日妇女节这天为例,鲜花和蛋糕更是卖到脱销。我随便打听了一下,一束鲜花的价格大约合人民币100元左右,这对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蒙古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记者问蒙古朋友这样花钱心不心疼,朋友的一
▲ 胶东半岛使用“夼”字如此广泛,与其多低山丘陵地貌密不可分,虽然民间对于“夼”字解释众多,但都离不开山、水二字。  在山东省东部的胶东半岛区域,“夼”是一个很常见的“地名用字”。不仅有大量的村庄以之命名,城市里也多能见到,比如烟台市区的上夼西路和威海市区的戚家夼隧道。  虽然“夼”这个字在全国的字典中都能查到,但它的使用范围却有相当明显的地域属性,即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青岛三市。从青
【摘要】我们大家都知道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分值,对学生的成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高考的时候,一道英语阅读理解题也许就可以决定你是一本还是二本的命运。我们经常会在英语考试结束后,听到学生们在感叹做英语阅读理解时候的无奈,有时明明已经理解了整个文章的大意,却为什么还是做不出标准答案呢?本篇文章就是以江苏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为例进行分析与探究,让考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文章有一
全国著名的“谭木匠”公司董事长谭传华,二十几年前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危机:事业上路了,婚姻却与理想相距甚远,让他屡生离婚冲动。为了维系家庭,他想出一个自以为得意的“阴谋”:把老婆改造成理想范本。    对婚姻失望,那就改造她    结婚两年后婚姻的现实吞噬着爱情的美味。远没到七年之痒的考验期,谭传华和范成琴就生出离婚的念头:才结婚两年就彼此厌烦,今后几十年怎么过?念头一出,又立即被否定:两口子在家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