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堂 生成资源 演绎精彩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ao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中,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却越来越羞于表达,好口才仅仅是一部分学生的“私有财产”。如果仅仅依靠一些课外的故事会、辩论赛来提升所有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不实际的。因而我们要开发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生成口语训练的资源,来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立足校本课程,让口语表达成为学生的需求;割舍教学时间,让口头作文入驻语文课堂;结合基本要素,让学生真正说起来。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高段 课堂 语文
  
  语文是工具,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运用得更直接、更便捷,更具有实际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以此作为立身、待物、处事、生存的基础。小学生正处于口语感知与口语表达最佳年龄段,语文教学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引导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善于说话。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在课堂上是越来越沉默。低段时,孩子们是小手如林,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老师,我!我!”不请他时,还会发出一片叹息声。到了高段,孩子们对举手发言没什么特别的兴趣。即使有时候学生说了,也会出现说话口齿不清、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方言音、口头禅不绝于耳的现象。经调查了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高段的孩子有了发育期的害羞感,因而没有完全有把握的情况下一般不作答,这样练得少了,自然就说不好了;二是因为教师的忽略,低段教学任务相当来说较为轻松,到了高段书面作文的介入,或多或少会忽视口语的训练;三是因为评价体系的弊端,口语评价比较费时低效,难以操作。上述原因,导致了高段的课堂死气沉沉,孩子缺少自信,丧失了小学生该有的朝气,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为了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不少语文教师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等比赛。笔者认为这些的确能提升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这些活动毕竟参与面比较窄,次数也有限,如果要全方位提升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得立足课堂教学,因为课堂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立足校本课程,让口语表达成为学生的需求。
  信息直通车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是每周一节的晨间短课。主要是学生将自己在报纸、电视、网络、身边所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新闻进行交流。高段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信息的敏感度增强,开始关注时事。于是笔者就开始抓住这个契机,来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让口语表达成为学生的需求。将信息直通车成为孩子们信息交流的讲台,口语训练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转换角色,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关于“杜郎口模式”的报道,对于他们“10+35”分钟的模式惊叹不已。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这不是单纯的领地转换。因而信息直通车真想激起孩子表达的兴趣的话,交换主权是唯一出路。
  信息直通车操作的基本模式:
  1.栏目设置。
  信息直通车的基本栏目:温州零距离、国内直通车、新闻无国界(在主题式的新闻播报中再增加主题新闻这个板块)。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选择板块,在相应的时间段进行播报。
  2.主题确定。
  主题确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式,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准备。另外一种就是主题式。根据近段时间的热点话题以及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来确定。
  3.开展的形式。
  策划组:负责版块的设置、主题的选择以及课堂的策划。
  主持人:每一期两个主持人,一个组织整个信息直通车的开展。开场、组织同学们发言、小结。另外一个主持人则在黑板上记录信息的关键词,把播报的新闻用几个字简单的概括出来,写在黑板上。
  播报者:自己主动争取机会发言。每个播报者对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不能照本宣科,要将信息进行处理,用四五句话进行概括,并加以评论。在播报的时候要做到体态大方、声音响亮。
  倾听者:对播报者所播报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补充或是善意的评论。
  从以上的流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直通车板块的设置,主题的选择,课堂的策划与主持都是学生在进行,老师只做幕后引导工作。正因为话题来自学生,孩子们就很有交流的欲望,那“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蜕变过程就水到渠成了。
  (二)评价激励,拓展口语表达的参与面。
  教过信息直通车的老师都知道,信息直通车最大的问题的是有些孩子都不参与这个活动,每节课堂都只有那么几个人播报信息,易形成“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观众”局面。如果用轮流的话,又有可能出現无人播报信息的尴尬局面,这样就无法达成提升所有孩子能力的目标。于是,笔者就跟班上的孩子约定,每个孩子在一个月中至少要播报或评论两条信息,并对孩子们播报的信息进行量分、记录。如果一个月中从未播报的孩子,笔者会跟他进行交流不能及时参与的原因,如果是能力问题,会跟他一起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并进行信息播报前的培训,让他在孩子面前亮相的效果达到最佳,以树立他表达的信心。为了调动孩子播报信息的积极性,每月还开展了十大新闻的评比活动,并给孩子发喜报。
  二、割舍教学时间,让口头作文入驻每一节语文课。
  割舍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口头作文三步曲”。即心灵鸡汤、连词成文和即兴演讲。这三步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求全员参与,轮流进行。或许有人会说,一周的语文课就短短的35分钟,这样每节课被占去了三分钟,会不会得不偿失。虽心存疑惑,但还是本着大胆践行的想法,将“口头作文三步曲”弹奏了下来。
  (一)第一步曲——心灵鸡汤
  课前小故事,孩子们的心灵鸡汤。所谓的心灵鸡汤,就是以其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并说说看后的收获。这是口头作文的前奏,将自己所看到的故事进行复述。复述,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是进行创造性口头作文的基础。给孩子的时间都是三分钟,但看到的故事可是长短不一,因而得将看到的故事进行适当的处理,或是详细复述,或是概括复述,或是创造性复述。
  心灵鸡汤采取一周一个主题,孩子可以根据这个主题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小故事,让这些小故事滋养孩子们的心灵,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像亲情丛林、智慧背囊、亮出自己、珍惜所有、微笑世界等都是常用的主题。主题的确定可以根据时间或是突发事件等情况进行调整。可以根据班级需要确定主题,如有段时间孩子们都很急躁,遇事不冷静,于是就专门交流与“镇定自若”相关的故事;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确定主题,像“数学节”时可以讲述数学家的故事,“科技节”时讲述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也可以根据时事确定主题,在汶川地震期间,孩子们就是以“难忘汶川”为主题,讲述在地震中那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世博会期间,就以“动感世博”为主题讲述故事。“心灵鸡汤”活动的设计不仅润泽了孩子们的心灵,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第二步曲——连词成文
  连词成文,就是将一连串看上去互不相干的词语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使用这些词语说出一段有意义的话来。“连词成文”较之“心灵鸡汤”又上了一个台阶,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快速进行语言的组织。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夯实了即兴演讲的基石。
  具体操作是每节语文课提前10分钟,让孩子抽取词语准备。然后上课伊始根据这些词语讲一段有主题的话,并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点评。
  如有一位学生抽到“狞笑、整整齐齐、吟诵、哑巴”四个词语,她连成了这样一段话:
  在市艺术节上,育英队和树人队争夺朗诵比赛的冠军。树人队发出阵阵狞笑,想镇住育英队的队员。育英队的队员们非常镇静,他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走上了舞台,吟诵起了《唐诗三百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他们当中有一个哑巴,他也非常投入的和同伴们一起朗诵。评委被他们打动了,一致决定育英队夺得冠军,树人队沮丧地回到了自己的校园。
  这样的形式富有趣味,既能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又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想象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词语的内容可以联系数学、英语等学科内容;给词的方式,亦可让学生自由出词,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围绕一个话题当众说话,旨在培养孩子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它是口语训练的最高形式,实现了从片段到篇章的飞跃。这是因为即兴演讲等公众场合讲话要求讲话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某一个问题,观点鲜明、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语言得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体现了演讲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又要有伶俐的口齿和一定的演讲风度。
  具体操作如下:向孩子们征集话题,成立选题小组,确定话题,将话题公布。
  话题举例:
  序号 话题 解读
  1 谈快乐 有的人说快乐是一种满足,还有人说快乐是财富、成功、鲜花和荣誉……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那是最快乐的。”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你认为什么是快乐?
  2 可怜天下父母心 马克思说:“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之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集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可怜天下父母心。能结合你的经历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 说说
  心里话 一个人有开心、快乐的时候,有悲伤、难过的时刻,肯定有很多心里话想与人沟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为什么?
  …… …… ……
  每节语文课提前10分钟,让孩子抽取题目准备。然后一上课就进行两分钟演讲,再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点评。
  通过演讲,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在教师和全体同学面前真实地外传。“即兴演讲”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表达能力。如在讲话中语言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等。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口头作文三步曲”实施下来,笔者和孩子们都觉得短短的三分钟口头作文实践活动,一步一个台阶,由易到难,不但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反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口头作文的实践活动,除一位演讲者外,师生们都做这个小老师的忠实听众,课堂上多了掌声,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形都跃跃欲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三分钟后的上课时间,气氛活跃,同学们对老师的问题是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大大地加强。有位学生这样说:“假如我课前精神不佳,想睡觉,或情绪不好,欲走神,经过‘三分钟’的热烈气氛诱导,好似注了一针兴奋剂,情绪马上振奋,使我能认认真真地上完每节语文课。”
  三、结合基本要素,让学生真正说起来。
  听说读写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四项基本要素,就其作用和特点来说,四个要素既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互相替代,同时又有严密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而,要想让学生真正说起来,就必须与其他三要素相结合。
  (一)注重朗读训练——读说结合
  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读的方式是朗读,朗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技能活动,是由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过程。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并还有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的人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要想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得在朗读上下功夫,让孩子们将规范的语言铭记于心。朗读与表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表达时要注意语句完整,就必须遵循现代漢语规范;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必须积累材料并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式方法;要注意语气语调,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注意简洁扼要,就必须培养言简意赅的语言习惯。所有这些要求都能在朗读中得到满足。叶圣陶说:“诵读得其当,于理解课文,于养成语言好习惯,关系皆大。”还说“读的过程,是训练学生语感与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二)落实口语交际——听说结合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课时的口语交际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因而听是说的基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如果没有倾听对方的表达,便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就可能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情景,直接影响说的质量。同时,不良的倾听习惯对同伴也会带来影响,特别是对那些口头表达能力不好,自信心不足的发言者,当他看到听众东张西望,误以为是自己的表达不当,从而影响了后面的发言。当然,听说结合,不仅仅是口语交际课,就是在语文课堂上也是同样重要的。
  (三)巧用批注交流——写说结合
  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随时在书中用符号或文字记下自己阅读中的所思、所疑、所获等。这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是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多边对话的过程。如果“阅读批注”是前提,那么“合作交流”才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无论是班内汇报, 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如在教学《学会看病》这篇文章,体会母亲等待时的心情时: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笔者先让学生静下心来做批注,然后交流。很多孩子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母亲不安的心情,像“艰涩、坠、疼痛、收缩成一团”等,并且说得很动情。正因为孩子们刚才投入地批注,此时的说才更具有含金量。
  出此之外,善用课堂讨论、激励评价,都有助于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善于开发课堂,生成有价值的口语训练资源,孩子们就一定能演绎属于他们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朱西岳等,《基于生命——课堂生活重建探索》,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版
  2、张娟,《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1期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合作中发展个性、完善个性、培养良好个性,而鲜明的个性又能促进更佳的合作。营造合作学习与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与发展、培养良好个性的动人旋律。  关键词:合作 竞争 评价 个性      合作学习是立足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系统运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之痛:相当一部分学生厌恶写作,社会与教学的种种弊端造成了学生畏惧作文,谈文色变的不堪状况。针对时弊,探究作文教学改革之路,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  关键词:中学 作文教学 指导    作文,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语文高考成功的关键。作为高考作文的命题者和身居教学一线的教育者都在思考作文的命题发展走向,都在精心的考虑着怎样才能更充分的调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本文从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出发,将农村小学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基本模式阐述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一、理论依据  1.新课标理论。《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有效的學习策略,小学语文教育也是如此,但是,常常有许多学生把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归因于缺少语文能力。其实,学生只是了解各种不同的语文学习策略还不够,他们必须学会如何与何时适当地使用这些策略,以及愿意使用他们。例如,有些学生在参加考试前,把课文阅读二三遍,结果成绩不理想。这些学生不会核查他们的理解,他们自以为懂了,但却不知用什么方法来测查自己是否真懂了,只有到考完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原大纲中的“作文”一词改称为“习作”,专家普遍认为,这不仅仅是称呼上的改变,更是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更新。解读《标准》中的“教学策略选择”,笔者认为,要让作文教学更有效,使习作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注重一个“趣”字,追求一个“易”字,讲究一个“真”字。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趣 求易 讲真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抓好课堂教学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章可循,只有重新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学习对学生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们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概括为初读感知——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其具体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期刊
据我调查,当前农村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乐观,老师缺乏对阅读进行切实的指导,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老师还缺少方法、手段,由于缺乏适当的评价手段,致使农村学生的阅读落不到实处,然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本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思想品德教材生动形象,尤其适宜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证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起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创设
期刊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注意力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环节非常重要。教师从一开始导入新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关键环节之一。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
期刊
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学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再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