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应该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关系当中。校园文化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正向影响的实现路径,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三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中学生 思想品德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等,它需要中学的领导者用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头脑有对本校校园文化有一个系统、全面、长远的考虑。校园文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该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关系当中。本文试探讨校园文化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正向影响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目前,我国中学硬件设施并不完善,这就需要继续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积极向上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能够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校园内的建筑物、园林设计、雕塑石像、公共设施等构建是否合理,都对学校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会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在校园内进行,所以,优美舒适、积极向上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氛围对学校师生的身心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一种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每年新生报到,最先感触到的就是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学校周边的交通、学校的大门、校园内的教学楼、图书馆、餐厅、花坛、草坪等等都将给新生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学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一所学校的“脸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对学生在这所学校生活、学习的心态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内部的建筑物要协调一致,要净化、美化、科学化,给人一种和谐美,要有自身的特色,不能一味的模仿传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此同时,還要引进与社会发展相符的新鲜的文化元素。例如,女娲的故乡就在西华,那么,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可以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设立一个女娲雕塑,还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女娲传说的文化宣传栏。当人们走进我校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校园内的文化气息了,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另外,校园网络的建设也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可以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丰富中学生的空闲生活,但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会使中学生产生歪曲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网络会使一些中学生荒废学业,进入虚幻的空间,沉迷于游戏,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时候,必须把教育的内容与校园网络结合起来,二者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都是校园制度文化包含的内容。校园文化制度能够维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的完善起来,才能更好地规范师生的行为,进而产生良好的校风,也能使各项工作更有序的开展起来。而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时候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活动特点出发,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
校园制度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虽然校园里有了规章制度,师生员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依照规章制度有序的进行,并且能保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任何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都要受到处罚。然而,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由学校的领导者制定的,它要维护的也是校园里师生员工的利益,那它就应该有“人性化”的一面,所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校园师生员工就会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规章制度的管理与教育作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符合道德的要求,虽然它是强制性的,但只有符合道德的要求,师生员工才会在符合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做出合适的行为,并能很好的控制不道德的行为。道德是自觉的校园制度,它为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校园制度是强制的道德,它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此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主要是从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这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第一,校风建设。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反映,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主要体现在校训、校徽、校歌、校旗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几种形式上,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使人奋发向上;良好的校风能促进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发展,抵御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良好的校风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使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心理和行为受到无形的压力,进而被感染,融合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
第二,教风建设。教风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应该树立起为人师表的风范,严谨教学、认真负责、举止文雅、仪表端庄,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使学生成为一个尊师重道、勤奋好学、举止文明等良好素质的人。
第三,学风建设。学校学风的建设与学校校风、教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校园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团结向上、书声琅琅,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了,谈恋爱等不良现象逐渐减少,都是良好学风的体现。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第四,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有着全局性的影响。学校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与教师员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是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任何一块关系的缺失都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发展,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有助于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中学生 思想品德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等,它需要中学的领导者用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头脑有对本校校园文化有一个系统、全面、长远的考虑。校园文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该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关系当中。本文试探讨校园文化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正向影响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目前,我国中学硬件设施并不完善,这就需要继续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积极向上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能够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校园内的建筑物、园林设计、雕塑石像、公共设施等构建是否合理,都对学校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会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在校园内进行,所以,优美舒适、积极向上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氛围对学校师生的身心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一种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每年新生报到,最先感触到的就是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学校周边的交通、学校的大门、校园内的教学楼、图书馆、餐厅、花坛、草坪等等都将给新生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学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一所学校的“脸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对学生在这所学校生活、学习的心态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内部的建筑物要协调一致,要净化、美化、科学化,给人一种和谐美,要有自身的特色,不能一味的模仿传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此同时,還要引进与社会发展相符的新鲜的文化元素。例如,女娲的故乡就在西华,那么,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可以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设立一个女娲雕塑,还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女娲传说的文化宣传栏。当人们走进我校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校园内的文化气息了,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另外,校园网络的建设也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可以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丰富中学生的空闲生活,但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会使中学生产生歪曲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网络会使一些中学生荒废学业,进入虚幻的空间,沉迷于游戏,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时候,必须把教育的内容与校园网络结合起来,二者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都是校园制度文化包含的内容。校园文化制度能够维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的完善起来,才能更好地规范师生的行为,进而产生良好的校风,也能使各项工作更有序的开展起来。而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时候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活动特点出发,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
校园制度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虽然校园里有了规章制度,师生员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依照规章制度有序的进行,并且能保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任何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都要受到处罚。然而,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由学校的领导者制定的,它要维护的也是校园里师生员工的利益,那它就应该有“人性化”的一面,所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校园师生员工就会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规章制度的管理与教育作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符合道德的要求,虽然它是强制性的,但只有符合道德的要求,师生员工才会在符合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做出合适的行为,并能很好的控制不道德的行为。道德是自觉的校园制度,它为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校园制度是强制的道德,它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此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主要是从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这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第一,校风建设。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反映,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主要体现在校训、校徽、校歌、校旗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几种形式上,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使人奋发向上;良好的校风能促进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发展,抵御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良好的校风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使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心理和行为受到无形的压力,进而被感染,融合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
第二,教风建设。教风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应该树立起为人师表的风范,严谨教学、认真负责、举止文雅、仪表端庄,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使学生成为一个尊师重道、勤奋好学、举止文明等良好素质的人。
第三,学风建设。学校学风的建设与学校校风、教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校园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团结向上、书声琅琅,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了,谈恋爱等不良现象逐渐减少,都是良好学风的体现。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第四,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有着全局性的影响。学校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与教师员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是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任何一块关系的缺失都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发展,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有助于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