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生作文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写作习惯,没有什么写作技巧。为此,让学生掌握一些最起码的基础十分必要。让学生注意观察,进行生活积累,多练多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写作 训练
作文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老师指导和讲评难,学生写起来更难。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弊端,那就是无论老师批改,还是学生写作,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如何把学生变为主动的、主体的、积极的主体是教学写作的关键所在。要想办法调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方面的尝试。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学生写不出来文章,主要是他们没什么东西可写,生活积累贫乏,也就是脱离生活实际。那么,怎么扭转这种状况呢?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作者根据海滨的夜景特点,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峻青怎么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注意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会理解,用眼睛去看,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事物,写出生活中最感人的真人真事,抒发出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积累
很多老师都注重训练,使学生沉浸在“题海战术”中,导致他们“重理轻文”的不良现象出现,甚至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写作起来空谈无物。要想改变学生这种现象,使他们在做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辨,就必须注意学生的素材积累,要求他们多阅读相关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积累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韩愈曾经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学会合理运用,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让学生参与听说训练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
课前5分钟~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通过这样的系列训练,学生就会各显神通,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水平。争执不下时,老师要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每个人的文章都是日常生活中积累所形成的,每时每刻都有生活素材,每天都有可写的事情,只有把这些东西写下来,才能形成文章。日记作为生活记录的最佳方式,无疑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笔记本,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要把写日记作为对学生写作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让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所感所想及经历记录下来,为作文打下坚实基础。一周保证写三篇日记以上,可以记录自己、别人、班级、学校、国家等发生的事。通过训练。几年来学生的笔头比较熟练了,积累的材料也多了,并且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程度,很多学生的日记写得好,作文也好起来了,催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深入探讨,通过反复实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文指导策略,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写作 训练
作文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老师指导和讲评难,学生写起来更难。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弊端,那就是无论老师批改,还是学生写作,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如何把学生变为主动的、主体的、积极的主体是教学写作的关键所在。要想办法调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方面的尝试。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学生写不出来文章,主要是他们没什么东西可写,生活积累贫乏,也就是脱离生活实际。那么,怎么扭转这种状况呢?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作者根据海滨的夜景特点,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峻青怎么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注意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会理解,用眼睛去看,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事物,写出生活中最感人的真人真事,抒发出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积累
很多老师都注重训练,使学生沉浸在“题海战术”中,导致他们“重理轻文”的不良现象出现,甚至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写作起来空谈无物。要想改变学生这种现象,使他们在做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辨,就必须注意学生的素材积累,要求他们多阅读相关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积累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韩愈曾经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学会合理运用,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让学生参与听说训练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
课前5分钟~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通过这样的系列训练,学生就会各显神通,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水平。争执不下时,老师要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每个人的文章都是日常生活中积累所形成的,每时每刻都有生活素材,每天都有可写的事情,只有把这些东西写下来,才能形成文章。日记作为生活记录的最佳方式,无疑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笔记本,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要把写日记作为对学生写作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让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所感所想及经历记录下来,为作文打下坚实基础。一周保证写三篇日记以上,可以记录自己、别人、班级、学校、国家等发生的事。通过训练。几年来学生的笔头比较熟练了,积累的材料也多了,并且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程度,很多学生的日记写得好,作文也好起来了,催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深入探讨,通过反复实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文指导策略,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