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也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问题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性阅读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单向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思考获得提高。可见探究性阅读教学实现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其强调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本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综合的教学目标的高中教师却只是尽力完成教学任务,而非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缺少很好的评估和对学生充分的分析,对教学内容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也没有突出重点、难点,一贯的对学生进行技巧和方法性的硬性灌输,很难实现新课标语文教学目标。
2.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忽视学生兴趣
现今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也容易对语文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很难真正地得到实际的练习,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思维得不到发散。这样的教学形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语文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3.学生易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枯燥,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处理这些厌学心理时采取的不当措施又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的兴趣与质量。学习的心理障碍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够,进而直接影响其自信心和语文成绩。
4.教学目的性过强,忽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高中教师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教学目标上,还应该言传身教地教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因为素质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作为思维的发展阶段,高中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然而目前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生怎样学习、如何思考、怎样做人的素质情感目标,这无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索
1.通过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应该在备课时设置好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探究性学习。比如,在学习话剧《雷雨》时,可以设置“《雷雨》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探究”类似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探讨相关人物个性、时代背景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雷雨》这一课文,还能提高学生对人物分析的能力。
2.学生体验角色创设情境
根据授课的内容,设置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情境。还是以《雷雨》为例,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主动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并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在情境展示中充分理解人物个性,对悲剧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从而将极大地提高思考能力。
3.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经验表明,这些电教媒体深受学生喜爱,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视听等三维手段,可使创设的情景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教师可以应用录音、幻灯、DVD、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种电教媒体,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资源,如文字、图片、音乐、动漫等,充分发挥各种元素的作用,主动创设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情景,使教学内容鲜活生动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课内课外互动一体化
要实现高中语文的探究性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应延展到课堂之外,实现课内课外互动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通过推荐学生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提高自身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开出一些课外书单,如《简·爱》、《小王子》等,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课外阅读,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改革应该根据实际,把握高中生的群体特征,唤起师生互动,设置探究性阅读,通过有效的手段增进学生的思维互动,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自主性、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本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综合的教学目标的高中教师却只是尽力完成教学任务,而非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缺少很好的评估和对学生充分的分析,对教学内容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也没有突出重点、难点,一贯的对学生进行技巧和方法性的硬性灌输,很难实现新课标语文教学目标。
2.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忽视学生兴趣
现今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也容易对语文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很难真正地得到实际的练习,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思维得不到发散。这样的教学形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语文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3.学生易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枯燥,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处理这些厌学心理时采取的不当措施又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的兴趣与质量。学习的心理障碍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够,进而直接影响其自信心和语文成绩。
4.教学目的性过强,忽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高中教师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教学目标上,还应该言传身教地教学生如何思考,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因为素质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作为思维的发展阶段,高中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然而目前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生怎样学习、如何思考、怎样做人的素质情感目标,这无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索
1.通过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应该在备课时设置好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探究性学习。比如,在学习话剧《雷雨》时,可以设置“《雷雨》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探究”类似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探讨相关人物个性、时代背景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雷雨》这一课文,还能提高学生对人物分析的能力。
2.学生体验角色创设情境
根据授课的内容,设置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情境。还是以《雷雨》为例,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主动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并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在情境展示中充分理解人物个性,对悲剧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从而将极大地提高思考能力。
3.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经验表明,这些电教媒体深受学生喜爱,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视听等三维手段,可使创设的情景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教师可以应用录音、幻灯、DVD、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种电教媒体,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资源,如文字、图片、音乐、动漫等,充分发挥各种元素的作用,主动创设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情景,使教学内容鲜活生动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课内课外互动一体化
要实现高中语文的探究性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应延展到课堂之外,实现课内课外互动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通过推荐学生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提高自身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开出一些课外书单,如《简·爱》、《小王子》等,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课外阅读,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改革应该根据实际,把握高中生的群体特征,唤起师生互动,设置探究性阅读,通过有效的手段增进学生的思维互动,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自主性、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