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北京卷)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考生
  文学家一语中的:“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是的,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切变得快速而又便捷。人们不用再鸿雁传书,有了手机,问候便在顷刻之间到达;人们不用再案牍劳形,有了手机,汗牛充栋只是字典中的故事;人们不用再千里相聚,有了手机,彼此间的交流便在朋友圈中流淌。生活如此便捷,如同快餐般迅速满足需求。可是在果腹后,人们的内心是不是有些怅然若失?手机带给我们便捷,可是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享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表现的是千百年前的闲适生活。如今的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早已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只专注于屏幕的方寸之间,任凭时光流转,夏秋冬春,已然无福亦无心享受这有张有弛的慢生活。如果我们是赵师秀,在等待的时候根本不会注意到梅子黄时雨。蛙声遍雨中,只会专注于微信、微博的刷新、留言,或者恐怕早已一通电话过去质问对方的爽约。现代生活容不得等待,更体会不到等待时的一点点期盼、一阵阵焦急和那一丝丝失落。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迅速得偿所望,却最终留给我们荒芜的内心。
  还记得余光中的《催魂铃》吗?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它高亢而密集,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我们卷来,摄人心魄。我们就如同《摩登时代》中的卓别林一样,被机器控制,成了机器的奴隶。人被自己发明的东西所奴役,这便是“异化”。我们发明了机器、工具,我们又常常被它们所束缚,迷失了内心。
  不禁怀想那个浪漫的雪夜,绿蚁新醅,红泥炉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道出了思念旧人之意。淡淡的感伤在天晚欲雪的等候中弥散……倘若那个时候有手机,刘十九飞速赶来,那份经由等候而更显珍贵的诚恳、亲切也终将大打折扣。
  于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我们为何生活得如此仓促?在这样的节奏中我们幸福吗?有人说因为有了手机,手机改变了生活。我想说,因为人的欲求而创造了手机,因为人的欲求又改变了生活。手机只是依托的形式,人们相互竞争构成的社会,社会中追名逐利的风气,风气里的急功近利,让我们已经不再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践踏了自己的灵魂和内心。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丛林,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切不要等到迷失了,我们才开始了解自己真正的所需。放下手机,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应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
  [点评]这是一篇认识深刻而又诗情洋溢的优秀作文。开篇摘引供料,然后通过比喻、设问(“生活如此便捷,如同快餐般迅速满足需求。可是在果腹后,人们的内心是不是有些怅然若失?手机带给我们便捷,可是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享受”),快速亮出了全文的论点。主体部分着力于古今对比,让“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诚恳亲切与“催魂铃”的喧嚣、惊悚等形成鲜明的比照,使“我们发明了机器、工具,我们又常常被它们所束缚,迷失了内心”的观点令人信服。可贵的是,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深入一层,透视现象而深掘本质,将相关原因归结为“人们相互竞争构成的社会,社会中追名逐利的风气,风气里的急功近利,让我们已经不再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践踏了自己的灵魂和内心”。篇末处则以梭罗的名言启示读者“放下手机”,以便“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文章的行文表达极具灵性,既精准、生动,又潇洒、灵动。诸如“蛙声遍雨中,只会专注于微信、微博的刷新、留言,或者恐怕早已一通电话过去质问对方的爽约”的揣测,“现代生活容不得等待,更体会不到等待时的一点点期盼、一阵阵焦急和那一丝丝失落”的铺排,“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迅速得偿所望,却最终留给我们荒芜的内心”的警句,以及“人们相互竞争构成的社会,社会中追名逐利的风气,风气里的急功近利”的顶真,均可圈可点,不能不让人由衷地赞叹。
  关于手机的六方会谈纪要
  一考生
  中学生带手机上学究竟有着怎样的利与弊?最近,某校举行了一次关于手机的六方会谈。
  现将各方观点纪要如下:
  电信运营商代表: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手机。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其强大的功能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我可以预言:如果谁抛弃手机,谁就将被时代抛弃。中学生决不能在科技发展的大潮面前止步。
  班主任:中学生是学习者,但他们目前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迎战高考。君不见,如今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越来越高,学历甚至要查三代;本科不是221、985,纵是博士也枉然。这就要求中学生必须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赚分数的伟大事业中去。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生带手机,严重分散他们的精力,我认为绝对不可以。如有要事需要与家长联络,用学校的固定电话,或者借我们老师的手机,完全可以解决。最好全校一盘棋,免得班主任与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学生:我们带手机不仅仅用于联络。我们需要手机娱乐与放松。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我们每天都是全神贯注刷题目,喘不得一口气,那我们很可能会崩溃。听首歌,玩几分钟小游戏,与朋友在QQ上发几句牢骚,让我们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完了,难道不是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吗?再说,法不禁止即可行,难道学校有权剥夺我们使用手机的权利吗?
  家长:孩子要买手机,往往对家长软磨硬缠,一哭二闹三不上学;甚至依仗独生子女的皇帝地位,千方百计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邀宠,或是用零花钱、压岁钱偷偷置办。家长站在老师的反对与孩子的讨要中间,确实很为难。我们的意见是:买不买手机,家长肯定拗不过孩子,但学校完全可以禁止他们将手机带到校园来。   教育专家:赢取高考需要好好学习,但赢取高考显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手机可以让孩子开阔视野,为什么不让学生用?当然,要避免过度使用手机,或者对手机形成心理依赖。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教育和引导,学校责无旁贷。
  学校领导:学校希望有关各方,都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本。运营商可以对学生手机进行某些技术限制,家长不要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同学要明白自己当前的主要学习任务,班主任要多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最后,请专家们提出更有操作性的建议。
  ……
  [点评]此文标题中“六方会谈”的说法让人一见倾心。用手机竟然到了要举行“六方会谈”的程度,足可见手机对生活的影响之大、之复杂。文章采用的是会议纪要的形式,比会议记录更言简意赅。它无需实录各方的每一次发言,各方观点之间也不必讲究起承转合,而是多种观点的汇编和总结。这在公开的高考考场上还是第一次见到。作者为读者展示了“关于手机六方会谈”的主要观点。主体部分的六方观点,实际上就是六篇小论文。它们都有观点,有论据,有分析;都能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学校领导的观点,实际上对五方观点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各方发言者的语言生动具体,其中有不少新鲜的网络语句、富于生活气息的民间语言,给人亲切之感。
  少年,关掉你的手机
  一考生
  手插裤兜,戴上耳机,移着小小的步子,漫游在这如诗般的阳光小路上。
  掏出手机,打开QQ,看看有谁在线,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全都发送一个可爱的表情,传达自己的友好与热情,再写一条短信给无聊的他或她,也算打发掉了自己的一段无聊时光。行走在美丽、温暖的草地上,“咔嚓”、“咔嚓”,快门不断地发出响声,留下一张张好玩、逗笑的照片,拍出一段段萌得不行的视频。
  手机,它能文能武,会说会笑,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铁匣子,却是这个时代的骄傲,是每个人的宠儿。
  它令人朝思暮想,一刻也不舍得与之分离;它让人又哭又笑,悲喜无常;它能操控你的思维,限制你的思想:它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
  从客观上讲,它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人们把它看得太过重要,导致人一辈子行走的距离,可能还比不上指尖在屏幕移动的长度。古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现代的我们又能创作出什么呢?经典的诗词,优美的曲子,曲折的小说,全存在手机里了,而自己能创作的,也许只有简短的信息罢了。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自言自语”,我们在用手机“你侬我侬”,给前桌发一个表情,给旁桌发一句短语,然后呢,一遍又一遍地刷着自己的微博,更新着自己的动态,看看今日的体育新闻,关注关注近来的明星八卦,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课本却还翻在第一页。
  课后本是提笔疾书、完成作业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拿起手机,给并不遥远的他或她打一个长长的电话,话题不痛不痒,无非是向对方诉说,今天在食堂面对一排的菜盆不知道该吃什么。
  就这样,你、我、他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它本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信息便捷工具,它本可以做我们理想的助产士,然而,它成了一把无形的大铁锁,锁住了我们的思想,锁住了我们的思维,锁住了我们迈向理想的脚步。
  所以,少年,请关掉你的手机。然后,和我一起躺在这柔软的草地上,遥望天上一闪一闪的明星,和那一轮皎洁的月儿。让我们面对面、心连心地谈谈青春的话题,谈谈属于我们的话题……
  [点评]这是一篇满分样卷。文章之所以获评满分,是由以下特色决定的:(1)着眼现实,个性表达。文章合理地将话题锁定为“中学生与手机”,由于作者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十分了解,所写内容来自自己的生活,故而笔下作文贴近现实。文中的表述颇具个性,如“导致人一辈子行走的距离,可能还比不上指尖在屏幕移动的长度”的夸张,“无非是向对方诉说,今天在食堂面对一排的菜盆不知道该吃什么”的讽刺,都展现了青年人的独特风采。(2)情景再现,引人入胜。本文多个场景的描写生动逼真,如在小路上玩QQ的情景,不是很多行人都这样做的吗?写课堂内外玩手机,痴迷到课不听、作业不做的程度,更是一部分中学生生活的实录。由此可见,选用熟悉的材料入题并写出一定的画面感,是成就优秀之作的有效途径。(3)叙议结合,体现思想。该考生不是把耳闻目睹的现象描述出来就了事,而是在描述的过程中、基础上,有机融入精要的议论,发表独到的见解。例如把手机比作“精神鸦片”,评议“就这样,你、我、他都成了手机的奴隶”,以及临近篇末处“它本该是……它本可以……然而……”的总括,均用语简练而切中要害。
  怒而退席因手机
  一考生
  儿孙满堂是许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时代。这不,今年“五一”期间,恰逢我们楼上的老罗70大寿。老罗的女儿女婿和儿子儿媳都拖儿带口,回来替老罗庆贺生日,一时间热闹非凡。那情景,让我们院子里不少人艳羡不已。
  但好事多磨。开席爆竹刚响一会儿,有人就看见寿星气冲冲奔下楼来,脸色铁青。老罗的大儿子跟在后面,尴尬无比。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场面,为何出现这场意外?
  原来,都是手机惹的祸。
  据老罗说,饭桌上十几号人,一个个抱着手机玩。不是玩手机游戏,就是在拍照刷微博,没一个肯老老实实吃顿饭、敬杯酒,也没一个肯认认真真跟老罗说几句话,聊几句天。
  老罗一怒之下,干脆摔了盘子离席。
  这样的场面,相信不少人都见识过。上次看电视时,发现周立波就把此类身体到场、心灵缺席的朋友聚餐,编进了“壹周立波秀”中,进行过绘声绘色的讽刺和挖苦:
  一道菜肴端上来,大家却不忙动筷,而是掏出手机拍照发微博;朋友见面,一开始还能寒暄,可很快就有人只顾埋头玩手机了;明明就坐在一起,偏偏要手机上网,通过微信来聊天,一个个看着手机傻笑。
  这也就难怪有网友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心理学家认为,越是空虚无聊,就越容易沉湎于虚拟世界;越是沉湎于虚拟世界,就越容易感到孤单和寂寞;进而越发离不开手机上网所构建的虚拟世界。越是沉湎于虚拟世界的热闹和狂欢,就越容易在人群中表现出我行我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和漠然。人际关系降至冰点,也就理所当然了。
  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波士顿大学演讲,当谈到使用手机和电脑时他表示,人们应当“每天将这些设备关掉1小时,将目光从屏幕上移开,关注你所爱的人,与他们对话,进行真正的对话”。
  老罗家的风波,就是因为晚辈没有正确处理好手机和亲人之间的关系。当然,老罗怒而退席以后,那些晚辈一个个都慌了神,都很后悔。老罗大女儿见势不妙,急中生智,干脆将所有手机全部锁进了老罗的箱子里。
  于是老罗重回宴席,一大家子十几号人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喝酒,开开心心聊天。那种共享天伦的感觉,让老罗觉得很幸福。
  这场风波让老罗的晚辈们明白了许多。他们约定,今后回家看老罗,一律不带手机。
  [点评]本文作者从“我们楼上”老罗的70大寿切入,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在不经意间,就通过周立波的节目,引领读者直面此类现象在生活中蔓延的客观现实;然后借网友之口,抛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一让人心惊肉跳的感叹,并顺势引出心理学家的分析和谷歌董事长的名言,深化了文章主旨;最后又不露声色地回到老罗的寿宴上,用老罗女儿锁手机的细节,暗示了解决手机问题的出路。全文形散而神不散,既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又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哥哥与他的手机
  一考生
  哥哥(他是父亲朋友的儿子)的手机突然坏掉了,可能是前几天摔了一下吧。这个手机两年前就买了,从那时起,哥哥就整天拎着它到处晃悠。
  我第一次见那部手机是在他家里,当时哥哥正在摆弄,深红色的诺基亚手机,我没能仔细看上一眼,只记得从那以后,手机就没离过哥哥的手。
  这个手机我只玩过一次,其实说玩过一次还不如说只是拿了一下。会考过后,叔叔得知哥哥成绩不错,便邀请我们一家去吃饭。饭桌上,大家喝茶闲聊,我只能坐在一边听着。哥哥却把头靠在桌沿上,不知道在下面忙活些什么。从侧面看,他那瘦弱的身躯就像一只偷吃东西的老鼠。
  饭后,我坐到沙发上,嗑着瓜子喝着清茶。哥哥也很快吃完过来,悠闲地往沙发一坐,跷起二郎腿,又掏出手机来玩。他盯着手机屏幕,黑黑的眉毛时而拧成一个倒八字,时而又舒展开来;嘴里还嘟哝着什么,还时不时咧开嘴笑,鼻梁上不知什么时候架起了眼镜。
  我给他倒了杯茶,他却没吱声。半小时过去,我再也耐不住了,哼哼着跟妈妈要手机玩。哥哥一心软,把手机递了过来。手机拿到手了,我却感到沉甸甸的,这可是哥哥的宝物,我要是弄坏了可就……于是没玩就还了回去。
  婶婶说手机是给哥哥的学习奖励,我回家便吵着跟妈妈要。妈妈一听就皱紧了眉头,说这会影响学习的。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哥哥摆弄手机了。
  期末考试将至,复习期间,我积累下不少问题。苦于无人指导,忽然想起了哥哥。在我记忆中他什么都会,我就带着问题去找他。我爬到四楼敲门,开门的是哥哥,却没顾上跟我打一个招呼就钻进了屋里。我站在门口一看,他正靠在床头上玩手机,手机不停地在响,哥哥的眼睛也时而明亮,时而迷茫,有时把脸凑到手机前,有时嘴角又会扬起来。
  “这题你还解不解?”我有些埋怨他的怠慢。
  哥哥这才意识到我的存在,把我叫进去。我把书扔到桌子上就出去坐着了。大约过了十分钟,屋里传来一声:“不会做!”我走进去,哥哥把书扔在桌子上,转身又去玩手机了,一句话都不说。
  “两道题都不会吗?”我有些失望。
  哥哥瞥了我一眼,很快就低下了头,不屑地回答:“嗯,都不会。”至于是哪个环节不会,他一点儿也没说。我顿感憎恶,认为这是敷衍,可回头看看桌子上的纸,又确实有密密麻麻演算过的痕迹,就又觉得他是真不会。
  我忽然希望那部手机快点坏掉。
  考试完毕后,婶婶把哥哥的手机没收了,可能是影响学习了吧。为了安慰他一下,我决定请他吃一顿麻辣烫。哥哥很干脆地答应了。东湖的麻辣烫一向不错,只是那天有点反常,就像用白开水煮了一样,不太对味。忽然哥哥说:“别吃了,不大好吃。”
  哥哥皱着眉头,不吃也不说话,接着他跑出去,跟老板要了两个塑料袋。我以为他要打包回家继续吃呢,没想他是为了不让老板难堪。头一次发现他还有这美德。没手机真好……
  “走吧,抓紧。一会儿还得回去写作业呢。”哥哥的催促声打断了我的沉思。
  后来,婶婶又给哥哥买了部手机,但没怎么见他玩过。我发觉,玩手机的哥哥很有魅力,不玩手机的他比较有实力。那部红色诺基亚我后来又见过,它静静地躺在储物室的桌角里,方向键已经磨没了漆,手机屏幕上还有一道裂纹……
  [点评]本文真是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在众多考场议论文中,该考生选择了写记叙文,且写得如此精彩。文章描述了一位这样的“哥哥”:他完全沉迷于手机的世界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爱与人交流等;让人欣喜的是他能够自我反省,认识到了手机带来的害处。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黑黑的眉毛时而拧成一个倒八字,时而又舒展开来;嘴里还嘟哝着什么,还时不时咧开嘴笑”、“哥哥的眼睛也时而明亮,时而迷茫,有时把脸凑到手机前,有时嘴角又会扬起来”等,它们源自生活,真实而传神,细致地刻画了“哥哥”的形象,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场景,足见作者有着不俗的写作功底。正是这些细节,使文章高人一等。此外,开篇采用倒叙手法,起到了吸引读者目光的作用。结尾段对旧手机的细腻描写,可谓余韵绵长,启人思索。
  谁“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一考生
  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   据报载,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说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间。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立刻变得尴尬无比。而记者随后进行的采访显示,类似情况在不少家庭中时有发生,非常普遍。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需要面对面的,朋友之间,老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需要真诚的相互关心。这一切怎么能以一部手机来顶替?一切都需要回归!不要再专注并痴迷于电子产品,而是要敞开心扉,选择最绿色环保的原生态方式——“面对面”!
  这条新闻被报道后,某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有7人表示,亲朋聚会时会掏出手机,而且成为一种习惯。这7名市民年龄大多集中在20岁到30岁。“朋友坐在一起,我们也会聊天,但是不看看手机会觉得不舒服。”市民吴小姐告诉记者,她与朋友一起走路时,甚至都不忘掏出手机聊QQ、看微博……由此可见,说我们已湮没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海洋里,似乎并不为过。
  关键在于被手机“绑架”后,我们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听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不可谓不经典,说的是一位妈妈做好饭大声叫儿子出来吃饭,躲在自己房间泡在网上的儿子毫无反应。无奈,妈妈掏出手机,上QQ,发“出来吃饭”,儿子立刻回应“好的”,出来了!类似的故事,虽说当笑话讲时,一干听众一笑而过,但细细想来,这无孔不入的电子产品还大有成亲情障碍的趋势:忙碌一天回到家的夫妻,本该交流交流所见所闻,可一个把手机当情人、一个把电视当老公的绝非少数;网上流传甚广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道出的是现实的无奈,更有着些许悲凉。
  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要懂得适度。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大家都懂,过度了也许就不“好”了。不要让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看到的只是“我们的头顶”,他们想要看到的是“我们的脸,我们的心”!
  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重新给手机定位,强调它的“工具性”,而不是“拟人性”。
  不要让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点评]本文开篇提出观点——“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篇末处发出呼吁,强调“不要让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突出的亮点在于考生极为丰富的事例论证。作者将生活中许多现象信手拈来,包括“家庭聚餐,手机扫兴”、“掏出手机,上QQ发‘出来吃饭’”等素材,均典型而鲜活,使全文少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论据充足,生活气息浓厚。文中“不要让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看到的只是‘我们的头顶’,他们想要看到的是‘我们的脸,我们的心’”等语句,言辞恳切,打动人心。
  时代的创造力
  一考生
  历史的长河波浪翻滚,我驻足在岸,细数那淹没于滚滚长河中的多少红尘旧梦、英雄豪杰……而这上演的一幕幕,皆源于时代赋予的创造力,以成就所处时代的高度。
  眺望远方,浓烟滚滚,如此仓促而又迫切,伴随而来的是诸侯们的马蹄匆匆,却不过为博美人一笑。这是奴隶社会时代下的创造,那滚滚浓烟是在那生产力落后、社会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的通讯方式。
  “鸿雁长飞光不度”,送达的是相思,是情义。那一张张小小纸片,承载的是游人漂泊的思家愁绪,是烽火连天的担忧与安慰,是情人分别的相思呢喃……这独属于此时代下的含蓄与婉约,是时代的创造力所赋予的深刻的美丽期盼。
  古往今来,一切的一切追随着时代的脚步而不断前进与发展,正是时代所赋予的创造力,成就了一位位伟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时代创造了爱迪生,而爱迪生又用电灯照亮了整个时代。在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时代,在那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社会需求更是接踵而至。一系列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发明应运而生。而爱迪生之所以至今都能让我们敬仰,则是源于他所创造的契合时代的发明物,使他成为时代的领路人与推动者。
  时代的车轮仍在飞速转动,正抵达21世纪——创新与高速的新时代!当今时代,科技发达,信息交流高效便捷——互联网、电脑等正是这一高速发展时代的优秀产物。其中,手机更是时代的代表,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物。
  手机的广泛应用,是人们继电话发明后又一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假如爱迪生能够穿越来到21世纪,想必也会为其惊叹!而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更是我们这一时代的创新,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达的集中展示与表达,是时代创造力的产物。而手机,终将用其丰富的功能服务于社会,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时代造就人才,时代成就文明。无论是流芳百世的伟人,还是伟大创新的发明,都是在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所能达到的科技水平上加以创新与实践的成功。而这一时代的创造力所创造出来的事物,又将深深影响时代的发展,给予时代深刻的变革,推动时代的前进。
  历史的长河滚滚前进,翻滚的浪花是时代的印记。前进的波涛永不停息,每一次的跳跃与奔腾,皆是时代创造下的壮丽。
  [点评]本文立意高远,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细数人类各个时代的重大变革,一开篇便摆出强有力的中心论点:一切“皆源于时代赋予的创造力”;收篇处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时代的创造力所创造出来的事物,又将深深影响时代的发展,给予时代深刻的变革,推动时代的前进”,其文字背后的思想高度和逻辑思维是考场作文中少见的。总的看来,文章观点独到,思接千载,行文大气,读来让人赞叹。
  别让“苹果”砸了“价值”的脚
  一考生
  据报载,办理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武汉捷信公司2013年3月称,从去年至今的一年时间内,公司为两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了担保服务,这些学生借钱主要用于购买苹果牌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消息传出,引发各方热议。有商家透露,大学生是捷信公司贷款服务的消费主体之一,该公司一年利息要收百分之四十几,相当于“高利贷”。这种显而易见的高利息交易,为何吸引大学生们趋之若鹜呢?许多大学生说,班里很多人使用苹果牌手机,怕别人觉得自己寒酸,也想买一部,反正如果还不上借款还可以找家里要钱。
  “苹果”手机是生活必需品吗?当然不是。正是当今大学生的欲望无限膨胀,才导致了此类事件的发生。说到底,可能更多的是爱面子,就像打肿了脸充胖子,是虚荣心在作怪。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相互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大学生不仅借高利贷买“苹果”,有的甚至卖肾来购买这些奢侈品。
  攀比之风盛行,对青少年思想的腐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不良风气,轻则损害个人信用,重则损害身体健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的发展之外,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及家长的溺爱,都对攀比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社会环境包括舆论导向尤其要注意,不要迁就和助长年轻人的拜金思想。
  “苹果”产品是现代前沿科技的产物,对于追逐时尚的人们来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购置这些新兴电子产品,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为了购买这些高端产品而借高利贷,显然是扭曲了价值观的结果。这不是让“苹果”砸了“价值”的脚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当下部分年轻人“死要面子”的现实状况。
  曾经,大学生攒钱买书成为美谈,而当下贷款买手机成了流行。其中既有社会风气日趋浮躁的原因,也与高校中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有关。因此,对于“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应更多地反思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他们量力而行,让消费回归理性,毕竟这群人是未来中国购买力的主力队伍。
  对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行动起来,引导公众,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引,也需要广大家长的积极参与,同时,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来宣传健康、科学的价值取向。
  [点评]这是一篇依据社会热点现象写就的时事评论。文章精选一点,以别致的写法诠释了“苹果”扭曲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这一主题,表达了对购买手机与理性消费、传统美德关系的思考。文章开篇列举事实,引出话题;然后层层分析,有理有据,字里行间融入了自我的感受与评价,显示出个人思维的深度;末段卒章显志,呼吁多方合力,“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升华了全文主旨。文章拟题出彩,思路清晰,叙议结合,文体特征鲜明。
其他文献
有人说.高一是“梦想派”,心情尚在梦中飞翔:高二是“理想派”,心情还带着想象的翅膀;只有高三是“现实派”,它是脚踏实地耕耘,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而这种心情就像一杯咖啡
以乐为本以变求新──有感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孔庆浩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
一个蚁窝是一座奇异的宫殿,有门楼宫墙,有大殿花园,还有暗道密室。
世界在那时失去光明夜随之降临漆黑的空间里静得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肠管途径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其治疗方法很多,综合治疗是目前的发展趋势。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结合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取得较好疗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美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识尽
灯火阑珊的夜晚,一位少女倚在树旁,望着远处,默默无语,沉浸于她的想象世界中。乌云密布的天空,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万物都沉默着。听凭风雨的肆虐,接受雨的洗礼。雨后天晴,
古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说,如同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经验与勇气对于成功而言,亦是缺一不可。然而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同时具备二者.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合二为一。
医用远红外热像是一门新兴的无辐射、非侵袭、低费用的功能影像学技术,它利用人体可向外界发射出红外热辐射信号的特征,经采集后,以伪色彩显示温度值,快速检测和定位皮肤温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