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國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原有“三驾马车”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明显难以为继,而其症结在于结构性问题。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是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扬州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投资效益系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59-03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审时度势、前瞻性地提出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同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到“供给侧改革”,即“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一、正确把握与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实质和具体内涵
(一)正确掌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供给侧管理理论认为,社会总产出(Y)是一个由资本(K)、劳动(L)与全要素生产率(A)构成的函数,即Y=F(A,K,L),且该函数的二阶导数为负。因此,虽然资本(K)的积累与劳动力(L)的丰富也会提高社会总产出(Y),但当这两者达到一定存量值时,总产出(Y)便会进入瓶颈。此时,促进经济不断增长、提高总产出(Y)的唯一方式就在于不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A),也就是提升生产能力。
(二)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内涵
与以往刺激需求端的改革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它更强调通过供给角度的结构优化来增加有效供给,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微观机制的重构,优化要素和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率。核心是通过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和社会保障成本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各要素生产力,引导过剩产能减量和结构转型调整,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再平衡。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由不均衡变为均衡,释放潜力、激活动力,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三)切实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揽子措施来推进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如通过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发展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交通、环保、医疗等领域;通过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二、直面扬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挑战
进入新常态以来,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是造成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根本原因。从全球看,供需失衡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世界经济仍处于再平衡进程,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复苏乏力。从国内看,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投资拉动效应递减;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比较优势减弱;地方政府债务和资产泡沫加大,潜在金融风险不断集聚;资源环境约束凸显,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这一系列的“结构性减速”症结,只有通过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而非单纯的需求刺激才能使之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抉择。
从扬州来看,总量前甩后追、增量涨幅放缓、质量结构不优、供给体系失衡、资源制约加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效益系数不高
2011-2015年期间,资本要素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60%以上,其中2015年投资率高达71.1%,比全省65.5%的平均水平高出5.6个百分点;不仅呈逐年递增趋势且投资效果系数不高,2015年度投资效益系数仅为0.112,即每1元投资产生的 GDP为0.112元。
(二)供给体系不断增强,部分消费领域供大于求现象凸显
一方面传统消费品如衣食住行等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网购新业态持续冲击,生产体系与中等收入群体变化了的消费结构和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已明显不适应,在此情况下,部分消费者把购买对象转向市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弱化。2011-2015年度,从表2中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比重虽然维持在33%左右,但增速却呈逐年减少趋势;从表3中则可以看到,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也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传统产业供需不平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突出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质量和品牌优势缺乏、效益低下等。在全国领跑、市场份额大、拿得出、叫得响的龙头性行业企业和名优产品缺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有待加强;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要素作用等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成本优势减弱,要素投入增长模式后续乏力
以前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低成本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然而近年来,在人工、资源、信贷成本快速上涨,部分成本甚至高于毗邻地市的同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未来产业升级需要的人才红利仍未培育形成。从人口总量看,2011年我市从业人员为303.81万人,数量达到顶峰,2014年减少为265.6万人,比2011年少38.21万人。从劳动力成本來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2011年的40289元增加到2015年的63168元,累计增加22879元,年均增长11.9%。 三、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方实践和扬州探索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持续提高国民收入。宏观上,要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释放财力、发挥创造潜力提供软环境。微观上,要以供给的质量提高和效率提升为落脚点,为各类要素自由进出市场、自主创造和实现价值提供便利,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进而形成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一)聚焦核心,以全面创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在创新,创新不仅仅指科技创新,还有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在人均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劳动力、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源和资本三项作用显著降低,更多地需要科技和制度创新。从长远看,转换经济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核心在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在人才、技术产业和资本。要通过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关键要素作用的发揮,树立“兴城先兴人”理念,以更加精准、专业、开明的政策和办法吸引高层次人才;要通过户籍政策激励作用的发挥,鼓励科研骨干在职离岗创业,积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通过技术进步对生产可能性边界拓展推动作用的发挥,聚焦科技前沿,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抓手,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要通过资本市场对创新支撑作用的发挥,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科技金融,不断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与助推。
(二)扭住关键,以全面开放促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开放。只有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统筹配置,才能真正提升经济的内在竞争力。一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率的制度。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推动资源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配置,从而实现效率最优和效益最大。二是以放松管制、简政放权为突破。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开放力度;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三是以强化监管、制度创新为抓手。在投资管理上,坚持以负面清单为核心;在贸易监管上,坚持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在金融创新上,坚持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不断创新制度,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
(三)找准路径,以产业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
产业升级是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新需求的重要途径。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需求结构不适应、不匹配的矛盾,要以产业升级求生存求发展,努力形成供給新动力。对于扬州,一是实施“互联网+”行动。把软件和互联网产业作为第一优先鼓励发展的基本产业,以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突破口,通过大力实施“千企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和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引领经济提质增效。二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提升有效供给的基础和关键。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双重压力、双重挑战,扬州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争夺产业竞争制高点。三是促进消费升级。当前,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模式。扬州要把握主流、顺应潮流,以新技术和新产品激活消费需求,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营造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四)提供保障,以制度创新督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细
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只有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结构性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深层次制度束缚,才能为供给新动力的形成提供土壤和条件。要按照中央、省委国资国企改革部署要求,结合扬州实际,制定出台具体可行的市属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强化国资流动平台建设和分类监管;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形成利发展、服务型的财税结构;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综合监管和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调整为着力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高政府运行公开度、透明度。下一步,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五)提升理念,以绿色发展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成
要想破解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加大这一制约有效供给增加的瓶颈,关键在于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依靠要素投入转为依靠技术进步。做到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成本更低却发展得更好。近年来,扬州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把环保、能效标准关等,加大“三高一低”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市环保局数据表明,2006-2015年十年间,就关闭(变更)各类小化工企业300余家,规模以上石化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比重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26.4%、2010年的17.7%,下降到2015年的11.0%。其中仅2015年一年就关闭“五小”企业73家,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3.32%,实现节能30万吨标准煤。下一步,应以更加严格的手段、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着力抓好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水、大气、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治理,以资源环境硬约束来倒逼经济发展转型。
(六)统筹协调,以需求管理改革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管理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和改善需求管理。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扬州的投资和消费仍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在投资上保持力度、改善结构、提高效益;在消费上增强意愿、提高能力、改善环境、稳定预期。要切实增强经济的外部竞争力,实现出口与投资互动联动谐动。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才是实现当前增长与长远发展的协调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长久之策。
[本文系扬州市2016年度市级社科课题“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扬州实践研究”结项成果。课题组成员:英震,杨卫琴。]
参考文献:
[1] 统计公报.扬州市统计局[EB/OL].http://tjj.yangzhou.gov.cn/tjj/tjjtjgb/tjj_list.shtml
[2] 统计年鉴.扬州市统计局[EB/OL].http://tjj.yangzhou.gov.cn/tjj/sdzkw/tjj_list.shtml
[3] 扬州职工月平均工资5264元超全国水平.扬州时报[EB/OL]. http://www.yznews.com.cn/yzsbs/html/2016-06/09/content_789138.htm.2016.06.09
[4] “扬州治水”系列报道之二.扬州化工园区一滴水的旅程:从污水到清水活水.人民网.人民网江苏视窗.生态[EB/OL].
http://js.people.com.cn/n2/2016/0420/c360304-28188573.html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江苏扬州 225009)
(作者简介:英震,中共扬州市委党校基本理论教研室讲师。)
(责编:贾伟)
关键词: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投资效益系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59-03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审时度势、前瞻性地提出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同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到“供给侧改革”,即“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一、正确把握与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实质和具体内涵
(一)正确掌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供给侧管理理论认为,社会总产出(Y)是一个由资本(K)、劳动(L)与全要素生产率(A)构成的函数,即Y=F(A,K,L),且该函数的二阶导数为负。因此,虽然资本(K)的积累与劳动力(L)的丰富也会提高社会总产出(Y),但当这两者达到一定存量值时,总产出(Y)便会进入瓶颈。此时,促进经济不断增长、提高总产出(Y)的唯一方式就在于不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A),也就是提升生产能力。
(二)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内涵
与以往刺激需求端的改革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它更强调通过供给角度的结构优化来增加有效供给,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微观机制的重构,优化要素和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率。核心是通过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和社会保障成本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各要素生产力,引导过剩产能减量和结构转型调整,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再平衡。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由不均衡变为均衡,释放潜力、激活动力,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三)切实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揽子措施来推进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如通过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发展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交通、环保、医疗等领域;通过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二、直面扬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挑战
进入新常态以来,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是造成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根本原因。从全球看,供需失衡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世界经济仍处于再平衡进程,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复苏乏力。从国内看,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投资拉动效应递减;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比较优势减弱;地方政府债务和资产泡沫加大,潜在金融风险不断集聚;资源环境约束凸显,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这一系列的“结构性减速”症结,只有通过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而非单纯的需求刺激才能使之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抉择。
从扬州来看,总量前甩后追、增量涨幅放缓、质量结构不优、供给体系失衡、资源制约加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效益系数不高
2011-2015年期间,资本要素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60%以上,其中2015年投资率高达71.1%,比全省65.5%的平均水平高出5.6个百分点;不仅呈逐年递增趋势且投资效果系数不高,2015年度投资效益系数仅为0.112,即每1元投资产生的 GDP为0.112元。
(二)供给体系不断增强,部分消费领域供大于求现象凸显
一方面传统消费品如衣食住行等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网购新业态持续冲击,生产体系与中等收入群体变化了的消费结构和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已明显不适应,在此情况下,部分消费者把购买对象转向市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弱化。2011-2015年度,从表2中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比重虽然维持在33%左右,但增速却呈逐年减少趋势;从表3中则可以看到,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也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传统产业供需不平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突出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质量和品牌优势缺乏、效益低下等。在全国领跑、市场份额大、拿得出、叫得响的龙头性行业企业和名优产品缺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有待加强;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要素作用等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成本优势减弱,要素投入增长模式后续乏力
以前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低成本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然而近年来,在人工、资源、信贷成本快速上涨,部分成本甚至高于毗邻地市的同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未来产业升级需要的人才红利仍未培育形成。从人口总量看,2011年我市从业人员为303.81万人,数量达到顶峰,2014年减少为265.6万人,比2011年少38.21万人。从劳动力成本來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2011年的40289元增加到2015年的63168元,累计增加22879元,年均增长11.9%。 三、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方实践和扬州探索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持续提高国民收入。宏观上,要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释放财力、发挥创造潜力提供软环境。微观上,要以供给的质量提高和效率提升为落脚点,为各类要素自由进出市场、自主创造和实现价值提供便利,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进而形成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一)聚焦核心,以全面创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在创新,创新不仅仅指科技创新,还有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在人均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劳动力、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源和资本三项作用显著降低,更多地需要科技和制度创新。从长远看,转换经济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核心在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在人才、技术产业和资本。要通过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关键要素作用的发揮,树立“兴城先兴人”理念,以更加精准、专业、开明的政策和办法吸引高层次人才;要通过户籍政策激励作用的发挥,鼓励科研骨干在职离岗创业,积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通过技术进步对生产可能性边界拓展推动作用的发挥,聚焦科技前沿,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抓手,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要通过资本市场对创新支撑作用的发挥,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科技金融,不断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与助推。
(二)扭住关键,以全面开放促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开放。只有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统筹配置,才能真正提升经济的内在竞争力。一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率的制度。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推动资源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配置,从而实现效率最优和效益最大。二是以放松管制、简政放权为突破。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开放力度;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三是以强化监管、制度创新为抓手。在投资管理上,坚持以负面清单为核心;在贸易监管上,坚持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在金融创新上,坚持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不断创新制度,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
(三)找准路径,以产业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
产业升级是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新需求的重要途径。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需求结构不适应、不匹配的矛盾,要以产业升级求生存求发展,努力形成供給新动力。对于扬州,一是实施“互联网+”行动。把软件和互联网产业作为第一优先鼓励发展的基本产业,以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突破口,通过大力实施“千企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和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引领经济提质增效。二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提升有效供给的基础和关键。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双重压力、双重挑战,扬州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争夺产业竞争制高点。三是促进消费升级。当前,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模式。扬州要把握主流、顺应潮流,以新技术和新产品激活消费需求,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营造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四)提供保障,以制度创新督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细
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只有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结构性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深层次制度束缚,才能为供给新动力的形成提供土壤和条件。要按照中央、省委国资国企改革部署要求,结合扬州实际,制定出台具体可行的市属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强化国资流动平台建设和分类监管;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形成利发展、服务型的财税结构;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综合监管和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调整为着力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高政府运行公开度、透明度。下一步,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五)提升理念,以绿色发展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成
要想破解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加大这一制约有效供给增加的瓶颈,关键在于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依靠要素投入转为依靠技术进步。做到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成本更低却发展得更好。近年来,扬州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把环保、能效标准关等,加大“三高一低”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市环保局数据表明,2006-2015年十年间,就关闭(变更)各类小化工企业300余家,规模以上石化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比重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26.4%、2010年的17.7%,下降到2015年的11.0%。其中仅2015年一年就关闭“五小”企业73家,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3.32%,实现节能30万吨标准煤。下一步,应以更加严格的手段、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着力抓好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水、大气、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治理,以资源环境硬约束来倒逼经济发展转型。
(六)统筹协调,以需求管理改革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管理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和改善需求管理。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扬州的投资和消费仍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在投资上保持力度、改善结构、提高效益;在消费上增强意愿、提高能力、改善环境、稳定预期。要切实增强经济的外部竞争力,实现出口与投资互动联动谐动。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才是实现当前增长与长远发展的协调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长久之策。
[本文系扬州市2016年度市级社科课题“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扬州实践研究”结项成果。课题组成员:英震,杨卫琴。]
参考文献:
[1] 统计公报.扬州市统计局[EB/OL].http://tjj.yangzhou.gov.cn/tjj/tjjtjgb/tjj_list.shtml
[2] 统计年鉴.扬州市统计局[EB/OL].http://tjj.yangzhou.gov.cn/tjj/sdzkw/tjj_list.shtml
[3] 扬州职工月平均工资5264元超全国水平.扬州时报[EB/OL]. http://www.yznews.com.cn/yzsbs/html/2016-06/09/content_789138.htm.2016.06.09
[4] “扬州治水”系列报道之二.扬州化工园区一滴水的旅程:从污水到清水活水.人民网.人民网江苏视窗.生态[EB/OL].
http://js.people.com.cn/n2/2016/0420/c360304-28188573.html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江苏扬州 225009)
(作者简介:英震,中共扬州市委党校基本理论教研室讲师。)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