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的海口比广州热。酒店到公交站有700多米,刚出门没多久就看到绿化带里堆着一坨东西,我心想,旅游城市,不把垃圾收好太不应该了。等到近前,却发现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椰子。每隔3、4米就是一棵椰子树,每棵椰子树下都堆着“瓜熟蒂落”的椰子。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么,海南人好幸福。
相对而言,海南人的生存,確实比中原人要“轻松”。他们的生活态度也跟中原人不一样。中原常常是“逐鹿”的疆场,人们被“封侯拜相”的欲望驱动。比如陈胜,一边种地,一边想着“苟富贵勿相忘”,大有“鸿鹄之志”。海南的人们政治野心没那么强,他们要征服大海。
“视浮天巨浪如立高阜,视异域风景如履户外。”这是另外一种壮烈的气概,但因为没有政治上的轰轰烈烈,不能杀敌封侯,不被看作历史英雄。
以前有人说,中国是“黄色文明”,跟海洋关系不大。但是看历史,海洋还是挺热闹的。明朝人周起元曾说,中国的南海通“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意思是说,南方海疆贸易繁忙,财富累积,就跟国家的南方大仓库一样。
海南设郡县已有千年。《汉书·地理志》说,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地以为儋州、琼崖郡。琼崖的名称一直沿用,像“红色娘子军”就属于琼崖纵队,女主角就叫吴“琼”花。
海南省博物馆的纪念品是“朱庐执圭”印章,汉时朱庐某封爵之印。“朱庐”乃朱庐县,“执圭”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爵位名称,有的史籍上称“执珪”。《吕氏春秋·知分》《淮南子·道应训》皆以“执圭”为楚国爵位名,凡功臣赐以“执圭”。这是海南归属汉制的证据。
除了“朱庐执圭”印章,海南省博物馆里还陈列了不少考古文物,有战国时期的青铜绚纹环形器,北宋时期的买地券,宋代的青白釉魂瓶,都很值得琢磨。中国地域辽阔,社会面貌多元,文物常常显示出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痕迹。
就像青铜绚纹环形器,是1995年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差乡大仍村田地里出土的。1件陶罐,罐中有绚纹环形器一套9件。环形器上纹饰细密,像绳索一样紧密缠绕,外部如锯齿状。这种形制的青铜器在国内是首次发现,专家也说不好到底做什么用,只好猜:工具?饰物?礼器?其主为谁?其源何处?
插图/茶茶
最为亮眼的展品是在西沙群岛发现的南宋商船“华光礁1号”沉船遗迹和遗物。博物馆做了复原,环状银幕上不间断放映沉船的三维投影,把主桅、将军柱、桅绞车、水仙门、舱底的数据、形态一一投射出来。
商船的发掘,表示贸易活动是海洋开发的最重要部分。明朝时候,即使是海禁期间,仍然“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有的学者认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南方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又一种动力。明朝以后,白银在中国大量出现,成为民间使用的货币,据研究正是通过海上贸易,自南美洲辗转进入中国。
把眼光放到全球,海洋促成了古今之“法”变。政治学家霍布斯的海洋巨兽“利维坦”,逐渐在哲人的阐释里成为与陆地巨兽波希墨特对峙的“法”。柏拉图所描绘的天堂孤岛“亚特兰蒂斯”,成为了国家争夺“海权”的内在动力。
海权国家什么样?至少像弥尔顿在《失乐园》里形容的,海洋霸主利维坦遨游九霄云天,它出行时,烈日炎炎,遮天蔽日,威风八面。
从海洋出发,是残酷的掠夺,冷漠的排斥,还是友好的互惠,开放的交流,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未来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从这里出发。就在当下。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么,海南人好幸福。
相对而言,海南人的生存,確实比中原人要“轻松”。他们的生活态度也跟中原人不一样。中原常常是“逐鹿”的疆场,人们被“封侯拜相”的欲望驱动。比如陈胜,一边种地,一边想着“苟富贵勿相忘”,大有“鸿鹄之志”。海南的人们政治野心没那么强,他们要征服大海。
“视浮天巨浪如立高阜,视异域风景如履户外。”这是另外一种壮烈的气概,但因为没有政治上的轰轰烈烈,不能杀敌封侯,不被看作历史英雄。
以前有人说,中国是“黄色文明”,跟海洋关系不大。但是看历史,海洋还是挺热闹的。明朝人周起元曾说,中国的南海通“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意思是说,南方海疆贸易繁忙,财富累积,就跟国家的南方大仓库一样。
海南设郡县已有千年。《汉书·地理志》说,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地以为儋州、琼崖郡。琼崖的名称一直沿用,像“红色娘子军”就属于琼崖纵队,女主角就叫吴“琼”花。
海南省博物馆的纪念品是“朱庐执圭”印章,汉时朱庐某封爵之印。“朱庐”乃朱庐县,“执圭”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爵位名称,有的史籍上称“执珪”。《吕氏春秋·知分》《淮南子·道应训》皆以“执圭”为楚国爵位名,凡功臣赐以“执圭”。这是海南归属汉制的证据。
除了“朱庐执圭”印章,海南省博物馆里还陈列了不少考古文物,有战国时期的青铜绚纹环形器,北宋时期的买地券,宋代的青白釉魂瓶,都很值得琢磨。中国地域辽阔,社会面貌多元,文物常常显示出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痕迹。
就像青铜绚纹环形器,是1995年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差乡大仍村田地里出土的。1件陶罐,罐中有绚纹环形器一套9件。环形器上纹饰细密,像绳索一样紧密缠绕,外部如锯齿状。这种形制的青铜器在国内是首次发现,专家也说不好到底做什么用,只好猜:工具?饰物?礼器?其主为谁?其源何处?
插图/茶茶
最为亮眼的展品是在西沙群岛发现的南宋商船“华光礁1号”沉船遗迹和遗物。博物馆做了复原,环状银幕上不间断放映沉船的三维投影,把主桅、将军柱、桅绞车、水仙门、舱底的数据、形态一一投射出来。
商船的发掘,表示贸易活动是海洋开发的最重要部分。明朝时候,即使是海禁期间,仍然“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有的学者认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南方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又一种动力。明朝以后,白银在中国大量出现,成为民间使用的货币,据研究正是通过海上贸易,自南美洲辗转进入中国。
把眼光放到全球,海洋促成了古今之“法”变。政治学家霍布斯的海洋巨兽“利维坦”,逐渐在哲人的阐释里成为与陆地巨兽波希墨特对峙的“法”。柏拉图所描绘的天堂孤岛“亚特兰蒂斯”,成为了国家争夺“海权”的内在动力。
海权国家什么样?至少像弥尔顿在《失乐园》里形容的,海洋霸主利维坦遨游九霄云天,它出行时,烈日炎炎,遮天蔽日,威风八面。
从海洋出发,是残酷的掠夺,冷漠的排斥,还是友好的互惠,开放的交流,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未来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从这里出发。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