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感指的是人对于数字运算的感受和情感,数感的培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的运算,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国的教学开始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要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行数学运算,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在这一教育时间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拥有一个逆向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进行数学运算,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
  数感的应用主要是在数学的运算过程和数量关系的表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立起合理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辨证地角度去看待问题,更好地明确数学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这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率。
  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措施
  1. 估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估算的计算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就要在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估算的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展开之前布置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结果的估算,估算完成后再让学生去解答这道题,将结果和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值比较大,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式教学。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运用创新能力,建立起和自己的学习方式相一致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小学所涉及的计算题一般都不是特别深奥,比如小学六年级三位数乘法,就可以先设置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让学生通过竖式计算求出结果。学生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估算时的错误点,其纠正过程就是数感培养的过程,题目的设定要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购买一套光盘,一共有14张,每张54元等,让学生感受到数感在生活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数感培养。
  2. 数感的培养要与生活实际相結合。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保障是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同理,在进行数感的培养过程中要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教育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一个自己充分了解的环境下进行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开展之前会设置课堂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拟题的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小学数学的难度不大,与生活中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教师在进行图形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图形,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和不同图形的形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进行图形的面积和体积求解的过程中也会运用到数感,学生在进行图形的观察过程中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就可以大体地估算出图形的整体面积和周长。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发生概率,学生在得出结论后,如果与估算值差距较大就会重新进行审题和计算。
  3. 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感。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观察比较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观察比较来对数学中的大、小、倍数关系进行理解,加强学生对于数学中数字运算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在进行分数意义的讲解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性质,教师可以先通过对分数的描述,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再通过一定的参照物,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参照物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比如,老师可以将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纸张,进行折叠,使其分为几部分,然后在黑板上用分数表示出来,让学生对其大小进行判断。同时老师可以开展小组教学,让小组成员随意地进行分数的设定,小组和小组之间对设定好的分数进行大小的对比。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小故事来进行教学,比如,题目的设定为小明生日的当天,妈妈送给了小明一块儿圆形的蛋糕,小明想要和四个小伙伴一起分享这块蛋糕,在切蛋糕的过程中,将蛋糕均匀地分成六部分,小明吃掉了蛋糕的六分之二,小明的其他朋友各吃了蛋糕的六分之一,提问还有蛋糕吗?如果还有蛋糕,剩下几块?这种问题的设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理解,进行解答。
  三、 结束语
  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数感的教育方式融入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数感在各个数学知识点的应用过程中要结合教师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了解到数感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完成当下的小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薛风清.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J].才智,2016(3):132.
  [2]张晶.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求知导刊,2016(2):90.
  [3]李屏.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74-75.
  作者简介:黄丽萍,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设计通过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参与体验,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触控屏的交互功能,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动手、动脑、动耳,全方位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熟悉音乐主题;渲染情境;整体感受;分段欣赏  教学内容:  选自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听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初步了解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作者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提出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策略,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服务。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设置 方法策略  在高校推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新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现地教学、专业实习、模拟训练、综合演练
摘要:通过案例分析,阐明师生和谐沟通的重要性,以期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槛。  关键词:师生;和谐沟通;心灵  一、 案例背景  本人从技工学校一年级到二年級的教学中接手的一个班级,发现班级内有一名学生小明,学习成绩较差,且经常不完成课后作业,有时甚至会抄袭其他人的作业,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懒散,不主动上进,即便尽力去学,也只是一时,不会长期坚持,同时认为事情与自身无关,有事不关己的态度。课上注意力不易
摘 要:国家繁荣,教育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六大保障措施之首,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其中师德建设处于关键位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与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教师师德状况,本调查选取了江西省万年县10所农村小学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教师问卷发放50份,回收之后的有效问
摘 要:竖笛作为一种音高固定、携带方便的木管乐器,简便易学,已广泛地进入小学校的音乐课堂。它不但能给学生最直接的音乐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通过竖笛气息、指法、演奏技巧练习以及合作表演可以有效地培养流动儿童学生音乐课堂的注意力、视唱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合作力。  关键词:竖笛课堂;流动儿童;学习力生成  竖笛作为一种音高固定、携带方便的木管乐器,简便易学,已广泛地进入小学校的音乐课堂。它不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应当要考虑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有效促进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其实只要教师能找准语言的训练点,采取有效的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教学方法,那么就能对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综合教学  我
摘要:幼儿园教育活动观摩、研评,是幼儿教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最直接、最常见的一种途径,是幼儿教师在教育行动中获得处理复杂的、不确定情境中的知识和能力,甚至是获得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活动目标;背景;途径;方法  在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教育观评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观得多,思得少;听得多,评得少”的现象。究其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观评的目的性不明,没有任务。幼儿园教师参加观评活动,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更是人才的竞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12·15”重要讲话中说得那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人们对富有创造力的成功人士进行研究之后,人们发现了这类人都有一个普遍的特质那就是善于思考,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会思考,为什么苹果是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瓦特看到水壶里的水,顶开壶盖,也
摘要:目前物理课堂存在机械模仿训练多、学生认知負荷重的现象,微课设计不是简单地把整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拆分,进行“分段教学”,而是应该回归物理教学的本质,让学生正确理解好物理概念,并养成循证思维的习惯。  关键词:物理概念;科学方法;微课设计  一、 为什么学生在机械效率的计算中屡屡失手  (一) 常见的“归类训练”模式  常见的“机械效率计算”习题课,通常是把问题归为下表中的三种情况:  1. 利用
摘 要: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西欧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中后期迅猛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异军突起。虽为两个国家,但英、德两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发展策略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办学定位的转向、专业设置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化,到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这些策略为英、德两国应用技术高校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也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英德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为我国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