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眼:谁将跟随“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s)”进入艺术市场?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不断变化的时尚潮流、可支配收入、税收及慈善事业,到在线拍卖和认证技术,许多因素都可以决定艺术市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这众多的因素中,人口的变动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因此,艺术界与商界的每一项经营计划与营销策略都应该重视人口统计资料。
  人口统计有两大方面在目前看来尤为突出:大部分工业国家的成熟程度,发展中国家是否填补上了那些缺口。
  人口统计资料影响经济的主要方面在于需要抚养的人口与达到工作年龄的人口的比例(这里的需抚养人口主要是指年龄不足16或是超过64岁的人)。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将继续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上升—这个趋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在2010年后达到了最大加速度。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与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过去60年中持续下降。
  这两个趋势结合在一起表明了退休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还将继续增长至2050年。在日本,这个比率从1990年的44%上涨到2010年的56%, 专家估计到2030年将会增至69%。然而在美国,这一比率从1960年的67%跌落到1980年的50%,随后就一直保持稳定,这一数字有可能会在今年发生改变,并且在2030年时达到63%。
  从1871年开始,美国所有的重要年代都被取上了名字,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s)”,特指出生于1946至1964年间生育高峰期的人,他们中有许多人现在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而他们之前的那一代—即出生于 1929至1945年间、所谓的“少数的幸运儿(lucky few)”—却能提前退休;这一代人的外观与品位深受父母的影响,而其父母那一代的则是典型的本地出生多于移民。
  “lucky few”之前的两代分别被称为“优秀的战士(good warriors)”(出生于1909-1928年,他们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艰难的见证人(hard timers)”(出生于1890-1908年)。后者虽然出生于美国的镀金时代(约1870-1898),但他们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大萧条时期。 再往前的那一代(出生于1871-1889年)则是典型的移民,他们许多都来自爱尔兰与德国,相继在农业与工业方面找到了工作,因而被称为“新的世界人(new worlder)”。
  这些时代的发展有许多都反映到了艺术市场。“new worlder”一代是购买力相当强大的艺术品买家。在1885至1914年间,美国人买进了20件定价最高的艺术品中的14件。这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及其购买的作品,都已经成为了装点他们所支持的博物馆最好的装饰品。他们的后代—即“hard timers”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一代人,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晚期。不过,这一代人在数量上的限制使他们几乎无法促进艺术市场的发展。所以更多的作品被留给了他们的后代“good warriors”。战后几十年是印象主义与现代艺术在拍卖行上首次取得杰出成绩的时期。在战后时期,“good warriors”同时也为新形态的美国艺术的诞生做出了贡献,直到60年代时达到了顶峰。而那一批作品正是今天的“baby boomers”估价最高的作品。
  正是出生于1929至1945年间的“lucky few”在70至80年代间推动了艺术的膨胀。在90年代早期,这种趋势被较早一批的“baby boomers”(当时大约在45岁左右,或是已经到了能成熟思考艺术品购买的年纪)延续了—艺术品通常是被40至60岁的人收藏的。
  90年代中期开始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艺术繁荣时期,它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尽管在世纪之交以及2008、2009年时遭遇了低谷。
  20世纪推动艺术市场发展的另一股力量便是日本。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它目前正全力地应对一场持续了近20年的经济衰退及其全球最高的政府债务,这不是一个能够刺激经济发展的迹象。但这还远远不是这过去几年的情况。
  从1947至1957年,日本妇女的终生生育率下降了50%,锐减到2.04人。这一数据的跌落导致了资本的迅速积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快达到了仅次于美国的位置(1968年时)。紧接着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再次下降,直到2005年时达到了终生生育率1.26人的程度。到2044年,日本的老年人口将与劳动人口持平,而它的人口平均年龄在接下来的20年中将会是全球最高的。
  日本在艺术市场上的状态很好地反映了其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藏家首次加入到西方买家的行列,对欧洲艺术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17世纪后日本的坠子从1960年的200英镑(约等于今天的1.19万美元)升至1969年的1900-2800英镑(约等于今天的6.6万 -9.8万美元)。日本某些创作于17、18世纪的瓷器的价格也戏剧化般地增长了。
  日本人对西方艺术—尤其是印象主义画作的收藏兴趣开始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对艺术展赞助提供的减税优惠以及日元的升值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到1990年,东京一间画廊的估值在印象主义市场上占去了30%的比例。但这也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一年。
  中国的人口统计概况则非常独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早在其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就开始了。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将会减少;换句话说,那些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燃料”的青年劳动者将会开始变老,这会改造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到2050年,中国的抚养比率将会达到 80%,其中有70%将会是老年人,这甚至超过了日本。
  与此相反,印度的劳动适龄人口至少在未来30年中都很有可能会持续增长,尽管它的抚养比率也会同时增长。有人还预计印度将会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赶超中国。此外,拉美的人口发展同样也很有前景,其人口抚养比率将会一直下降至2023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单独的人口统计资料并不能确定经济是否能健康成长。如果没有权力机构提供法律规则、高效的官僚机构、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等,这些额外的劳动者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如果就业机会跟不上劳动力增长的速度,那么社会的稳定也难以保持。
  总的来说,在一个有更多的国家都已经达到了有足够多的人去购买和收藏艺术品的情况下,艺术市场的发展应该与相应的规模持平。纽约与伦敦将会继续保持它们在艺术市场中的杰出地位,这是因为美国和英国有更稳定的人口发展、开放的经济、健全的法律体系、低税收以及国际化的文化,不过它们将会面对更多的竞争者。
  发达国家的艺术家将会逐渐变老,数量也会逐渐减少—这一个艺术家群体很有可能是由“few lucky”、以及更富有的“baby boomers”组成。他们的艺术也许会变得更精神化、宗教化,或者是怀旧、实验性。而在发展中国家,艺术家的数量理应随着人口变化而增长。特别在那些社会动荡不安的国家—比如阿拉伯世界,艺术也许会更加尖锐、刺激而且值得收藏。
其他文献
【编者语】  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徐冰,于5月份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了由《朝日新闻》会社赞助、大英博物馆委托的艺术装置《背后的故事—7》,这一作品是徐冰博物馆艺术装置的系列创作之一,徐冰创作的这件新作品,直接面对一件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中国画家王时敏1654年所作的山水画。徐冰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模仿王时敏的这幅山水画。徐冰的当代创作将和这幅古代绘画同时在3号馆展出,持续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智慧,用当代创作
期刊
曲建濤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我曾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小兵》画插图。画好后,便到江苏人民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部去交稿,当时高马得先生是责任编辑,他笑呵呵地边看边说“这是画的什么意思啊?”我想:先生一定是觉得没有把意思画出来。于是我记住了“意思”二字。等到我第二次再去送稿时,先生还是笑呵呵地说:“唔,这画得还有点意思。”从此,这“意思”二字可以说直影响着我此后的创作。  画面的“意思”,也就是将创作的对象通
期刊
赵飞  1977年出生。  201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刘进安教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展览:  2005年,“以心接物——首届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画专业学生写生系列展”(北京)。  2006年,“点射——现代艺术展”(北京798艺术区柏池空间)。  2007年,“走近经典2007优秀画家作品邀请展”(成都)。  2008年,“中
期刊
当法国知名理论家让·波德里亚(Jean Buadrillard)于1996年首次发表《艺术的共谋》(The Conspiracy of Art)时,他宣称当代艺术没有存在的理由,并由此激怒了国际上的艺术组织。  波德里亚虽非艺术爱好者,但也不是艺术的门外汉。1983年,他用英文发表了著作《仿真》(Simulations)①, 这是一篇具有颠覆性的论文,此后便为纽约的艺术界所接纳,并将之置于有国际影
期刊
一九八七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  二〇一一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二〇一五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二O一七年,博士在读,师从刘庆和教授。  展览:  二〇一七年,『西双版纳国际美术作品展』(西双版纳美术馆,西双版纳);『平行世界——二〇一七云上青年艺术年度推介展』(南京美术馆,南京);『学院新方阵十年展』(今日美术馆,北京),『内观——全国优秀八零后中國
期刊
孙超  1987年,生于哈尔滨。  2006至2010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  2010至2013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花鸟工作室研究生,导师贾广健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贾广健教授工作室教学助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青年创作中心画家,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青年创作人才。  主要展览及获奖:  2017年,“写意中国——2017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中国
期刊
苗彤  1968年生于西安。  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2003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美术科日本画专业,硕士。  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副主任。  展览及获奖:  2010年,“北京国际双年展“(北京)。  2011年,“‘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北京);“敦煌意象——中日岩彩画展(敦煌研究院)。  2012
期刊
艺术是不可靠的。它为什么应该可靠呢?火车能够正点到达是可靠,钟表能够走得机械准时是可靠,银行值得我们信赖是可靠。而艺术与艺术家通常则逃避了这种可靠性,进入到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和可能性—或是不可能性的世界中。艺术理应得到它所需要的松弛状态。  既然这样,那么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之前为泰特漩涡大厅创作的作品—投映到一堵白墙上的影像作品“Film”在上月末发生了故障这个消息就没有什么好惊
期刊
电子游戏和音乐从1992年以来,一直是冯梦波艺术创作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作为中国最早拥有和运用电脑设备与技术的艺术家,冯梦波总是快人一步,在媒体艺术成为主流以前,他就已经完成和展出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在今天的讲座中冯梦波从游戏出发,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游戏作品的创作历程,并对此次展览的三个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冯梦波表示此次展览将成为他游戏类作品的终结。  本次展览的主要作品《真人快打》是把艺术家及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