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画传统道家思想的体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与艺术都和本民族的哲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中国画也是如此,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产生于先秦之时,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各种规律有着很多朴素自然的解释,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些思想也在不经意间对中国画的创作、表现、思想以及价值取向产生很深的影响,让中国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区别于其他民族绘画。
  中国画在魏晋萌芽,唐宋兴起,元代兴盛,在明清极度繁盛,在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管是在理论、审美还是创作上都和道家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无不渗透、体现着道家思想的精华。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之一,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深的影响,和绘画也有不解之缘。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强调理想美和朴素美。比如,老子的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无为思想以及庄子的天地有大美、与物为春、与物有宜、身与物化的思想,都影响着各朝代画家的审美和创作。从东晋顾恺之开始,到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王微,隋朝的展子虔,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和张璪,再到宋元明清,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无不体现着道家思想。
  老子讲“素”(“见素抱朴”)和“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对这两种无彩色高度重视,“素”是白色,“玄”为黑色,即后世水墨的颜色。老子将黑白视为对立的两极,这种认识完全合乎科学,因为黑是物体完全吸收光线的结果,而白则是全部反射光线的结果,它们刚好处于两极。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北极是天顶,北极为玄色,所谓“天玄地黄”,天之玄色为神圣的颜色。单纯和朴素的黑白两色也正符合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思想。在无色中,老子最推崇黑、白两色,并以色论道,使黑白成了老子哲学体系中核心概念的别称。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的审美思想充分体现了道的精神“朴素”,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也遵循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特殊色彩意识。
  从绘画理论的角度看,素是白色,玄是黑色,白是黑的对立,是黑的凭借形式,离开了白,黑也就无法存在。所谓“黑从白现”也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画家运用黑白色的方式,表现为“悟墨”的过程,所谓“悟墨”即是“悟道”,也就是感悟生命,以求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并生。墨色是传统水墨画色彩呈现形式的主体,这种黑与白的单纯关系构成了水墨画最独特的形式,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黑与白所呈现的视觉意味,被认为是绘画审美的最高品格。
  一、和道家思想相关联的绘画题材的选择
  中国画的创作通常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在创作时大多会选择山水虫鱼花鸟,如梅兰竹菊、空谷、孤石等。在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中,最常见的就是山水画。道家思想中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质和自然发展循环的规律,认为万物的本源都是最简单的道,这也是自然的发展规律。文人画讲究修身养性,这同道家主张的自然无为、清静恬淡、少私寡欲相一致,受到文人的欢迎和追捧。
  道家的经典《南华真经》中有言:“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是万物之本也。”因此,文人画中自然山水题材很是兴盛。文人一时兴起,便随意挥洒笔墨,信手拈来,肆意涂抹,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求得形似,追求一种笔墨和山水情境高度和谐的意境。欧阳修探寻幽人圣者之地,寄情山水,慰藉丰草,听山流之音,饮山泉之水,作山林之乐也,通过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山水,集天之愤气而成,人们可以借助山水表达内心的幽闷和愤慨。旷达高放之人可以借山水来尽显自身风流潇洒之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可以表达出文人内心的各种情感,荒芜之景可以表苍茫之感思,山水之地还可以表长寿之道,还有人借山水表其孤高绝谷。各种感情都可以寄托在山水中,人们可以在笔墨挥洒之中体会到那种恍惚的奇妙境界。
  二、和道家思想相一致的重人品的主张与格调
  中国的文化传统素来看中人品、德行。道家思想和中国画都是以人品为重,两者都把人品、德行的修养相关联,并且观点和主张都基本相同。道家要求修身养性,中国画也讲究修身养德。中国画画家认为,一个人的人品、胸怀、品德以及气魄的高低直接影响绘画作品的情感表达,也从根本上影响着画作的价值。
  人品是画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它影响着绘画笔墨技巧的使用。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清代松年也在《颐园论画》中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绘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作者的精神、胸怀以及品德修养。从艺术风格来看,画者独立性强,其作品风格往往突出,英豪者的作品往往氣度恢弘,而作品清新淡雅,其人必定儒雅洒脱。斤斤计较者的作品也不会舒展,畏畏缩缩者的作品也一定是小心翼翼。志行高洁之人的作品会有清气,心性淡泊之人的作品会有静气,追求名利者的作品会有俗气。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行高低会影响甚至决定绘画作品的意境,影响着艺术的品味。
  历史上,很多画家都是德艺双馨、画道双修,很多名家和道家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一些人本身就是修道之士。赵孟頫、沈周、文徵明、陈洪绶等大家的画作饱含意蕴,观者可以感受到道家思想,向往清静、恬淡、洒脱,渴望和自然融为一体。月朗风清处,松风明月间。人们可以和自然进行一场心灵深处的沟通,在闲适恬淡中,宠辱皆忘,心随景去,可以喝酒颂歌,同清风明月一起,任意东西,和山间野鸟一般自在无拘。
  三、结语
  道家思想崇尚山水自然,“道”蕴藏在各种自然事物之中。“画道”被看作中国画的关键。历代画家都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在绘画中看中虚实相生,无为而为,把景物当作寄情的对象,用写意的方式表达意念,摆脱了时空观念和自然属性的束缚,追求艺术表达的自由,在宏观上把握物象,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绘画境界。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入夜  噼里啪啦的柴火上  通体乌黑的锡壶 遥相呼应  坐在长板凳上的人  站起了身 就一刹  碗底的碎茶漂起  窥见生活  牛尾说  笔直的牛尾 像修道的拂尘  它扫过山川河流  扫过庄稼人的田地  也扫过我梦中的蚊虫  天空高高看着 没有说话  跟在牛尾后的人 也一样  脸上布满坚韧  望庐山瀑布  眼前 弥漫着震撼的味道  那天上的水 心中的水  不拘一格的水  分开又快速聚拢  我站定 像
期刊
洪武年间,某县遇干旱,是年,柳若汐刚满十六岁。  柳若汐虽出身贫寒,但人如其名,眉目如画,貌美如花。有算命先生说:“柳若汐骨细肉滑,有富贵之命。”  算命先生的吉言,柳若汐十分在意,便开始憧憬美好未来。  柳若汐听说书的先生说:“女人满了十六岁可参加皇上选妃,被选上的,留在宫里随侍皇帝成为嫔妃,一旦替皇上生了龙子,还将可能成为皇贵妃或皇后,那祖宗几代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柳若汐自幼天资聪慧且
期刊
徐行者(原名徐强)是桂林人,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他是广西签约作家,历任桂林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同时,他也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国家公务员,在行政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履行职责。他关注民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抓拍人生真相,挖掘生命真谛。《种金得草》是徐行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了他比较满意的十四篇小说,反映了许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其中
期刊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孕育出种类繁多的灿烂文化,它们都是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绘画、书法等传统文化应该被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人们在现代设计中可以结合新时代的精神内涵,赋予其新的使命和主题,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要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文化,将中国传统书画元素应用在现代设计中,探索新时代的中国传统书画发展道路。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早已不是
期刊
著名诗人贺敬之曾经赞赏道:“杯接田单饮老酒,醉人乡音听柳腔。”柳腔也被人们誉为“胶东之花”,成为胶东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柳腔在新时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今社会,传统戏曲发展放缓,观众的大量流失、资金匮乏和传承人的缺失成为柳腔戏班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柳腔戏曲现状分析,探讨柳腔戏曲健康发展的策略,保护和发展地区特色文化,建设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期刊
二胡是一种人们耳熟能详的乐器,作为中国著名的拉弦乐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主要流行于西北少数民族。二胡音色柔和优美,构造结构简单,表现力却十分丰富,善于抒发情感。本文着重从二胡乐器的变化发展、人物形象和二胡演奏者的演奏技巧等方面,论述了影响二胡演奏过程中情感抒发  的因素。  一、二胡发展历史  (一)历史起源  根据史料记载,二胡这种民间乐器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二胡最早起源于唐代,当
期刊
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以线造型始终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之一,而作画时的笔法是中国画的灵魂。线条从传统到现代始终展现着中国式的文化传承方式,在中国美术史上,宋代的李公麟对于线描技法具有非常深远的艺术贡献。李公麟受到画家吴道子的白画影响,他能够用沉稳而有节奏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内在性情,其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在中国画的众多艺术形式中,白描是最能够体现画家笔法和艺术功底的一种形式,李
期刊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图案和文字作为主要的创作构成元素,是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可以超越国别、民族的约束和限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作为表达的一种语言,其信息的交流和输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超越国别、民族的限定下,展现民族化的信息成为设计中较为重要的形式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挖掘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民族化元素,表现设计的创新性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一枝独秀,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节奏中,
期刊
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加速进步,新兴媒体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拥有更大的空间。从如今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来看,人们利用数字媒体平台能够进一步增强数字化的体验。因此,结合人们对生活各个方面的事物需求,对视觉传达表现形式的研究分析需要加强。本文以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为背景,研究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点  人们感官需求的引导为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康德哲学与美学讨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倾向于生态人本主义,是对神学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批判,为人类获得自由指明了路径。本研究论述了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人本主义意蕴,期望对追根溯源生态人本主义思想,揭示康德哲学与美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有所帮助。  人本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所提出的论断,即“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将人视为万物核心,也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提升了人在万物之中的地位。西方人本主义起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