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时,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当中的作用也就越发的重要起来了。所以说,做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能有效地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简要的介绍了土木工程的传统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工程实践经验先行于理论,因为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很难如实反映室内实验或理论分析,另外只有進行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土木工程不仅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大大推进了科技的进步,同时这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因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新材料、新技术。
  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流动性和多样性。固定性是指施工地点相对固定,一般在选定施工地点后,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动;流动性是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在同一工程上施工人员作业空间的流动;多样性是指各种工程的不同,从建筑类型到施工设施和施工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
  
  一、传统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贯穿在工程的建设中,方法也随着结构形式、材料、地基基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下面主要针对地基基础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进行介绍。
  1、混凝土结构施工
  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要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应用更早更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还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2、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
  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还有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处理连接问题时分两个部分,一是选择连接方式,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结构的薄弱点,构成安全隐患。
  3、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和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以及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要按照不同的的设计等级进行施工,具体参照《桩基施工规范》。
  按承载性状划分,基桩有两种类型,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按照成桩方法分类,还有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
  在桩基础施工中,首先要确定选择桩型。在桩基础施工中,不仅要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还要综合考虑,特别是群桩基础,要考虑避免不均匀沉降。预制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按照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同时要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二、新型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要想发展新型的施工技术,实现创新,必须从这些限制方面着手,突破制约,实现优化。下面仅针对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1、深基坑支挡技术发展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需求和障碍的促进下,深基坑支挡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实现是施工技术的创新。
  第一,桩、桩——锚支挡体系。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差的情况,通常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种类型的土层,但效率不尽人意。第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用于临时支挡的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资效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节约,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
  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
  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三、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且对安全性要求高,因为这联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管理体制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发展施工技术,在过去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人们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在教训中得到启示,因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将给加快土木工程发展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尚亚伟 ,应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2]刁立明.浅析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华章,
其他文献
利用每节英语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说、唱、演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锻炼胆量,充分体现“‘学本式’卓越课堂——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教学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同时,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而建筑的工程质量容不得马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
(2016年7月22-24日,兰州)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协办单位: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分会、全国热处理标准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市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科技在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材料的相继出现致使园林工程项目分工日趋精细化、多样化,园林的规模也相继扩大。这就
摘要: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工程产生的裂缝,是一个具有通病性的问题。很多裂缝的继续发展,将对工程实体和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危害,因为大多数混凝土结构的最终破坏都与裂缝有关。做为工程技术人员,如何控制裂缝的产生,减少裂缝对结构造成的致命危害。本文主要对施工建筑中现浇砼结构出现裂缝原因与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电镀与精饰》是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主办的电镀专业技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本刊主要介绍电镀及其它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贯彻科学
【摘要】 如今我国各领域的改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房屋建筑行业,强制推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势,也是该领域改革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现状,然后探讨了房屋建筑施工监理的要点,最后提出了房屋建筑施工监理的对策。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监理;质量;进度;投资、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  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尤为激烈,控制施工质量与加强监理工作在企业竞争中能为施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监理制度作为建筑施工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绿色节能减排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本文通过对我国民用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概念以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绿色节能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尽可能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能源和资源,并减少其对环境带来的各种污染和社会危害。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绿色建筑是现今建筑行业提出了的一个全新概念,其涵义是指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