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乡村建设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国家形象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而国际汉语教育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独特作用。针对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要加强国际汉语教育的话语体系研究,重视国际汉语教育的多重目标,提升话语表达的针对性,拓展话语修辞研究。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 国际汉语教育 话语建构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
【摘要】 近期美国对华301条款知识产权调查引起的中美经贸摩擦,其实质是美国政治上、军事上的霸权主义,贸易的单边主义在新时期的回归,“美国优先”这样违背基本公平正义的政策,也被特朗普奉为执政信条。美国将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到处引发经贸摩擦、挑战国际经贸秩序的工具,且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遏制“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应当总结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与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的宏伟蓝图,决定了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将不断向上移位,这是中国产生新消费和中高端消费的大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将始终伴随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演化的全过程。新消费和中高端消费将呈现十个方面的趋势性特征,消费需求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
【摘要】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融合度需要从流动人口、流入城市以及国家三个层面思考对策。要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流入城市要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居民培养更加包容的公民意识;国家要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  【关键词】女性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实证分析    社会融合作为一个社会政策概念起源于欧洲学者对社会排斥的研究。遭受社会排斥
摘要战后迄今,两制并存状态经历了冷战时期的“对立共存”和冷战后的“包容共存”,在21世纪,多种国家模式竞争是否会催生两制“合作共存”的历史进程,值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研究。展望未来,国家模式竞争仍将是决定大国兴衰与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多种国家模式竞争将直接影响两制并存的态势。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模式的自我完善,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是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或国体的改变,而是国家模式的调整
摘要 方朝晖先生在2012年12月3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反腐败从正人心做起》一文,极力主张“正心反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文认为,靠制度反腐的说法听起来华丽,用起来不切实际。事实上,当下中国民主制度尚未完全确立,反腐制度还不健全,全社会清醒地认识到权力的腐败本性,以及制度建设对于反腐廉政的决定意义。在没有得到“制度反腐”赐福的前提下,方文提出“反腐从正人心开始”,实在不合时宜。  关键词 正心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至今仍恢复乏力。这次的经济阵痛直指发展至今的当代资本主义的三大变化——新自由主义化、金融深化与全球经济虚拟深化,是不完善、甚至是失控的。这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并不能破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周期“魔咒”,反而使得危机更加来势汹汹,经济阵痛愈加疼痛。面对此次危机,中美两国亦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通过比较,中国的防御危机政策显然更加明智稳
摘要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为此就必须准确把握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特别是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必须坚持党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领导,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凝练与创新时代文化,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基础,重视文化话语体系的协调与对接。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 问题 原因 建议  实施中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从严治党的理念与生俱来。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从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崭新篇章。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积累数十余年的经验与认识而形成的新的极为重要的指导原则,既具有当今时代的具体针对性,又具有党的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性。从党的建设科学化角度而言,“全面从严”既可以理解为党的建设工作全部的诸多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党的建设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还可以理解
摘要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不仅要看它过去发明的思想体系有何特征,还要看这些思想体系是如何产生的,看这一文化中的制度、价值和发展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在介绍过去数十年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关系本位、团体主义和此岸取向。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是阐明中国未来的政治与社会道路的关键。同时,亲情为中国文化之本,以及中国社会道德与秩序重建的基础。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