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饮用水的污染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由于饮用不良水质导致的消化疾病、传染病、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100多种,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3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在我国,因为水质污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越来越多,解决水质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一、自来水水质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
1、水源污染
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水体正受到工业废水,汽车尾气农药中的苯,酚等有机化学污染及重金属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2、自来水输水管网的二次污染
自来水出厂后,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高楼水塔、水箱等设施,增加的污染物甚多,诸如铁锈、污垢、細菌等,他们相互作用生成许多有毒及致癌物质,因此直接使用很不安全。
二、自来水水质常规处理方法
以地表水为水源时,常规处理主要是去除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凝聚,生成大颗粒絮体(伤称矾花),然后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最后成为污泥排除。也可以在澄清池中同时完成混凝和沉淀过程。过滤是利用颗粒状滤料(加石英砂、白煤等)截留经过沉淀后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消毒是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步,向水中加入消毒剂(一般用液氮)来灭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规处理工艺对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病原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无机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属离子和少量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地表水经过常规处理工艺后,出厂水的浑浊度可以降到1NTU以下(运行良好的水厂,出厂水浑浊度可在0.3NTU以下)对于未受到污染的水源水,常规处理后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其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可以满足对健康的要求。以地下水为水源时,常规处理工艺比较简单,主要是去除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对于不合有其它污染物(如铁、锰、氟、砷等)的地下水,只需消毒就可以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
在原水浑浊度较低、不受工业废水污染且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省去混凝沉淀(或澄清)构筑物,而是采用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相反,当原水浑浊度高或含砂量大时,应在水厂进水处增设预沉池或沉砂池再进行常规处理。而在水源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时,可在砂滤池后再增设生物活性炭滤池。特殊水质需经过特殊处理。地下水一般无需经过常规处理,由泵提升后只经消毒即可作为饮用水,但如含有一定浓度的铁、锰、氟等时,必须有专门的除铁、除锰和除氟处理设施。又如原水硬度过高时,须将硬水加以软化,台盐量不符合要求时,可采取除盐和咸水淡化等处理。
目前水厂饮用水处理主要采用常规处理,即投药、混合、絮凝、沉淀、澄清或气浮、过滤和消毒的工艺流程。常规处理工艺目前仍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水厂所采用,在我国约95%以上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都是采用常规处理工艺。
三、做好自来水水质安全工作的措施
1、加强水质处理管理,做好日常常规检测
安全的自来水要进入寻常百姓家,需要经过自来水厂水源取水、水质管理和二氧化氯药品管理、供水系统管理、生产区安全管理等环节。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用上优质安全的放心水,就必须把好每一个环节的关。在取水点、取水井点100m范围内严禁堆放垃圾及有害物质,严禁修建有害、有毒的厂矿企业。公司取水点设有防护标志,井口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取水井点一旦出现水质污染或人为造成水质污染情况,立即暂停取水,同时启动备用井点,及时向市疾控中心、公安部门、市政府汇报,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待水质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对水质安全做到勤监测
水质化验人员需全部通过水协资质培训,取得上岗证和健康证,采取二氧化氯自动加药机进行水质消毒,蓄水池采用半地下式全封闭水池,水质检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在供水系统的管理方面,公司每半年清洗一次清水池;每季度排放一次城区内的消防栓;对新安装的自来水输水管道进行冲洗,待水质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对城区发生主管爆管,首先是将主管进行冲洗干净后才进行恢复处理,确保管网无污染。自来水公司要按照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大于98,管网末稍水质综合合格率大于98,管网漏损率小于15的质量目标要求,坚持接受国家城市水质监测网成都监测站、市、县疾病控制中心以及自来水公司中心化验室四级水质监测,出厂水质必须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加强输配水管网的冲洗消毒
新运行管网在投入使用前要彻底冲洗消毒,抢修管线结束后在送水前也要冲洗。另外为全面掌握水质状况,在供水水源、水厂和配水管网上都设立有水质采样控制点,按照国家规定采样化验频次进行分析化验。
一、自来水水质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
1、水源污染
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水体正受到工业废水,汽车尾气农药中的苯,酚等有机化学污染及重金属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2、自来水输水管网的二次污染
自来水出厂后,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高楼水塔、水箱等设施,增加的污染物甚多,诸如铁锈、污垢、細菌等,他们相互作用生成许多有毒及致癌物质,因此直接使用很不安全。
二、自来水水质常规处理方法
以地表水为水源时,常规处理主要是去除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凝聚,生成大颗粒絮体(伤称矾花),然后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最后成为污泥排除。也可以在澄清池中同时完成混凝和沉淀过程。过滤是利用颗粒状滤料(加石英砂、白煤等)截留经过沉淀后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消毒是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步,向水中加入消毒剂(一般用液氮)来灭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规处理工艺对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病原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无机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属离子和少量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地表水经过常规处理工艺后,出厂水的浑浊度可以降到1NTU以下(运行良好的水厂,出厂水浑浊度可在0.3NTU以下)对于未受到污染的水源水,常规处理后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其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可以满足对健康的要求。以地下水为水源时,常规处理工艺比较简单,主要是去除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对于不合有其它污染物(如铁、锰、氟、砷等)的地下水,只需消毒就可以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
在原水浑浊度较低、不受工业废水污染且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省去混凝沉淀(或澄清)构筑物,而是采用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相反,当原水浑浊度高或含砂量大时,应在水厂进水处增设预沉池或沉砂池再进行常规处理。而在水源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时,可在砂滤池后再增设生物活性炭滤池。特殊水质需经过特殊处理。地下水一般无需经过常规处理,由泵提升后只经消毒即可作为饮用水,但如含有一定浓度的铁、锰、氟等时,必须有专门的除铁、除锰和除氟处理设施。又如原水硬度过高时,须将硬水加以软化,台盐量不符合要求时,可采取除盐和咸水淡化等处理。
目前水厂饮用水处理主要采用常规处理,即投药、混合、絮凝、沉淀、澄清或气浮、过滤和消毒的工艺流程。常规处理工艺目前仍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水厂所采用,在我国约95%以上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都是采用常规处理工艺。
三、做好自来水水质安全工作的措施
1、加强水质处理管理,做好日常常规检测
安全的自来水要进入寻常百姓家,需要经过自来水厂水源取水、水质管理和二氧化氯药品管理、供水系统管理、生产区安全管理等环节。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用上优质安全的放心水,就必须把好每一个环节的关。在取水点、取水井点100m范围内严禁堆放垃圾及有害物质,严禁修建有害、有毒的厂矿企业。公司取水点设有防护标志,井口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取水井点一旦出现水质污染或人为造成水质污染情况,立即暂停取水,同时启动备用井点,及时向市疾控中心、公安部门、市政府汇报,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待水质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对水质安全做到勤监测
水质化验人员需全部通过水协资质培训,取得上岗证和健康证,采取二氧化氯自动加药机进行水质消毒,蓄水池采用半地下式全封闭水池,水质检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在供水系统的管理方面,公司每半年清洗一次清水池;每季度排放一次城区内的消防栓;对新安装的自来水输水管道进行冲洗,待水质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对城区发生主管爆管,首先是将主管进行冲洗干净后才进行恢复处理,确保管网无污染。自来水公司要按照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大于98,管网末稍水质综合合格率大于98,管网漏损率小于15的质量目标要求,坚持接受国家城市水质监测网成都监测站、市、县疾病控制中心以及自来水公司中心化验室四级水质监测,出厂水质必须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加强输配水管网的冲洗消毒
新运行管网在投入使用前要彻底冲洗消毒,抢修管线结束后在送水前也要冲洗。另外为全面掌握水质状况,在供水水源、水厂和配水管网上都设立有水质采样控制点,按照国家规定采样化验频次进行分析化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