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实录及点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故事激疑,引出“相争”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
  师: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原大地上并立着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在黑板上贴出“秦”字圆纸板)一直想灭六国,一统天下。有一回,赵国和燕国发生了矛盾,(在“秦”字的上面贴两个稍小一点的“赵”和“燕”的圆纸板)赵王决定出兵攻打燕国,秦王听说后大喜,一统天下的机会终于来了。关键时刻,有个叫苏代的人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使赵王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避免了赵国被秦国消灭的灾难。
  师:苏代讲的故事,就是这个流传了数千年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点评】上课伊始,老师用故事引入新课,抓住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将故事与文本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为下面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相争”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要求来读课文。
  (自学要求:1. 故事中写了谁与谁相争?相争的结果如何?2. 用“ ”画出鹬和蚌相争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它们争吵时的神态、动作和语气,然后同桌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3. 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后,为什么会打消攻打燕国的念头?)
  (学生自学课文)
  师:同学们刚刚学习得特别认真!谁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中写了谁与谁相争?
  生:鹬和蚌相争。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鹬和蚌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师:它们为什么会相争呢?归纳为一句话就是——
  生:鹬啄蚌的肉,蚌夹鹬的嘴。
  【点评】深刻理解的前提首先是要“读懂”。因此,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为接下来体验“相争”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演结合,体验“相争”
  合作研读一:我读“鹬和蚌”
  师:在这个故事中,鹬和蚌相争的场面最为精彩。你们找到鹬和蚌相争的语句了吗?
  师:鹬是怎么说的?
  生:(读鹬说的话)
  (课件同时映示鹬说的话)
  师:你刚刚在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生:我心里想,我得威胁蚌把壳儿张开,要不然我的嘴巴就没办法拔出来了。
  師:难怪你读得那么狠,那么急。
  师:两方相争时,如果要让对方认输,就要抓住对方的弱点。你抓住蚌的弱点了吗?
  生:蚌的弱点是没有了水会被干死。
  师:难怪鹬说:“你不张开壳儿,就——”
  生:等着瞧吧!
  师:现在,你就是那只有着十足底气的鹬,把它的话读一读吧!
  师:面对鹬如此强势的威胁,蚌害怕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映示河蚌的话)
  生:不怕。从“毫不示弱”能看出来。
  师:“毫不示弱”这个词里有一个生字——弱。(课件映示:田字格“弱”)
  师:观察一下“弱”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左边瘦一点,右边胖一点。
  师:左右同形的字,左边略小,右边稍大。同学们先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师边范写边讲解)
  (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书写姿势)
  师:“毫不示弱”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就是不能输给对方。
  师:说得好!不服输就要找到对方的——
  生:弱点。鹬的弱点是没有吃的会被饿死。
  师:找到了鹬的弱点,难怪此时蚌——
  生:毫不示弱。
  生:得意洋洋。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蚌的话?
  (指名读出蚌的话)
  师:他们俩读得很好,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们再一起读读鹬和蚌的对话,感受它们各自的心理活动。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体会鹬和蚌的神态、动作和心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使自己学得更加自由,读得更加精彩。同时,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还融入了生字“弱”的教学。一般的教法,是把写字单独安排在课后。老师独辟蹊径,把书写生字与课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省时又给予学生新鲜感。
  合作研读二:我演“鹬和蚌”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忍不住也想来读一读,演一演。我做鹬,谁来做蚌?
  (师生分角色表演)
  师:看了我们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生:鹬说什么,蚌就对什么,它们谁也不让谁。
  师:了不起!你发现了争吵语言的特点。你说什么,我就对什么,这就叫——针锋相对。
  师:下面,就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演一演鹬和蚌的针锋相对吧!
  (同桌分角色合作朗读表演。指名一组展示交流,“鹬和蚌”只相争一次,就停了下来)
  师:鹬,难道你就这样认输了吗?
  生:我没有认输。
  师:不认输该怎么办?
  生:继续相争。
  师:好,继续相争吧!
  (两名学生越争越激烈,一直相持着)
  (师打断学生表演)
  师:鹬和蚌一直争吵着,直到——
  生:筋疲力尽,没有一点力气了……
  师:可是它们仍然在争吵着——(示意两名学生继续争)
  (两名学生用微弱的语气争着)
  师:这样针锋相对的场景就叫——相持。
  【点评】本则寓言的主旨在于鹬和蚌的“相持”,因此,理解课文的重点就放在理解这个词上。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读出鹬的“威胁”和蚌的“毫不示弱”,使他们初步体会双方“相持”的态度;然后,利用表演的形式理解“相持”的大意,同时利用学生好说、好动,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合作研读三:我做“鹬和蚌”
  师:鹬和蚌就这样相持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鹬会被活活饿死,蚌会被活活干死。
  师:这就叫——
  生:两败俱伤!
  师:这个故事的结局非常富有戏剧性。正当双方精疲力尽的时候——(引读)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师:这位幸运的渔夫会说什么?鹬和蚌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在课前发的作业纸上把故事续编完整。
  (学生续编故事,并展示)
  生:鷸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起捉住了。渔夫得意地说:“ 哈哈,这两个傻家伙,在那儿争个没完。我没费一点力气就抓到了它们,今天可以美餐一顿喽!”望着渔夫高兴的样子,鹬伤心地对蚌说:“对不起!要不是我先啄你的肉,你就不会夹我,现在我们也就不会被渔夫捉住了。”蚌也后悔地对鹬说:“我也不好,我不该和你争来争去。如果我早点放了你,我们俩现在都不会被渔夫捉住。”
  师:看出来了,鹬和蚌现在都十分后悔。因为它们明白了——
  (课件映示:鹬和蚌明白了: 相争,
  得利。)
  生:鹬和蚌明白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板书:渔翁得利)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巩固并内化语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渔翁以及鹬和蚌说的话,加之教师的及时点拨让学生达到发现和理解寓意的目的,轻松自然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善于表达,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回归典故,领悟“相争”
  师: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生:如果我们赵国和燕国打起来,还不得跟“鹬蚌相争”一样,最终两败俱伤。
  生:我不能去攻打燕国,一旦我们两个国家打起来,秦国会像那个渔夫一样乘虚而入,把我们都消灭了!
  师:一个故事,使赵国避免被灭国。真是小故事,大智慧,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师:同学们,像《鹬蚌相争》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中国寓言故事》,你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点评】从故事引入课文教学,最后又回归到故事上,前后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教学链。在教学最后让学生明白了这一寓言蕴含的道理,老师不是通过告诉的方式,而是从“鹬和蚌明白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功引入到“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这种角色体验,使学生很自然地穿越时空,走出文本,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通过“赵王之口”理解了寓言的本意从而避免了空讲大道理的弊病。最后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鼓励他们做个有智慧的人。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中心小学,连云港市灌南县教师发展中心 )
其他文献
本文借用逻辑图原理和算法语言的方式,建立了数学上的证法语言,利用它借用手编程序的方式,编出证明定理或命题的框图。 This paper borrows the logic diagram principle an
会议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复种制稻田施钾效应日趋明显。为确保多熟制中各季作物持续高产稳产,必须施用化学钾肥。而在我国目前钾肥供应短缺情况下,根据
该文以证券投资风险的传递、转化为研究背景,在文[1]的基础上,为探索控制与防范证券风险的技术而主要研究模糊错误逻辑分解转化联结词。
第一课时  一、初读,确定情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审题:何为亲人?谁和谁互为亲人?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能互为亲人?这里一定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结合预习和初读课文,谈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读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指导教学。同时确定本文情感,为深入理解情感和情感表达方法打下基础。  二、读词语,品味情境  1. 默读课文,明确课文主要内容
期刊
电子商务在证券行业的应用表现为证券交易网上化,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网上证券交易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改变证券公司传统的经营理念、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位好朋友——小云雀和它的妈妈。它们有一个心愿,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2. 小云雀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愿,那是因为它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旅行,它知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 森林究竟怎样重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有效复习,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期刊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課题,读准课题。(1) 出示“夹竹桃”,谁能把这个课题读正确?(2) “夹”字有两种读音,在课题中究竟读哪种音呢?(出示字义:“jiā”:① 从两旁同时向同一个对象用力;② 夹子;③ 从两旁限制住;④ 掺杂。“jiá”:里外两层的) “夹竹桃”中的“夹”字应该选择哪个字义?(掺杂,应读第一声)  2. 明白其理,总结学法。一个字有多种读音时,拿不准读什么音,可以根据字义选
期刊
利用神经网络的自组织功能将证券市场的变化分类寻找规律,分析它的周期性,利用历史资料不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