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市村:被城市“湮没”的村庄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荆州生活的人都知道,古城之东,有一个社区叫草市社区,有一条街叫草市老街,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草市老街的不远处,有一个也叫草市的村庄,即使常年在老街居住的住户,也很难确切地说出这个村庄的位置。
  十几年前,沿着河堤,养殖网箱遍布河床,时常可以看见驾着小船补网的村民,因为村里的耕地紧张,河堤边的树林下,到处是一小块一小块被村民们开垦出来的蔬菜地。而更早一些的年代,从草市村边上穿过的太湖港里长满芦苇、莲蓬、荷花,村民们以去湖里割草、打渔为生。
  而现在,紧挨着鱼塘,一座座高楼崛起,不远处,高过地面好几米的沪汉蓉高速铁路腾空而过,新修的高架桥在不远处屹立,洁白的桥墩和栏杆清晰可见,还有占地几百亩的两湖绿谷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气派非凡。在60多岁的村民李学骏的眼里,草市村延续多年的鱼米乡景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城市之象。和许多村民一样,她说不清这种巨变的好坏,也没有办法去选择,只是希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就行。
  关于“草市”这个名字的由来,草市村里的人和草市村外的人都说不清楚。但是从小在草市村生活的房建国一直记得这样一个传说,“我们这离纪南故城不远,纪南故城是楚国的都城,听老人说,当时,楚庄王的一个王妃因病去世了,楚庄王经过这里的时候,由于太思念这个王妃,就哭了,流下的眼泪把地上的草打湿了,‘草市’就取了‘草湿’的谐音,流传了下来” 。
  楚纪南故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当时称为“郢都”,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城北约5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汉以后史称纪南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元年 (公元前689)自丹阳迁都于此,至项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拔郢止,前后共411年中,楚国共有二十代国王在此建都,是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当时南方的第一大都会。迄今地面仍保留有规模宏大的城垣遗迹,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
  家住沙市的罗先生说:“这个地方原先很繁华,原先是荆州城边的一个小镇,是水旱交通的交汇处,边上有个大码头,是周边乡村到荆州城的唯一通道。因为卖草而形成一个市场,人们就叫它为‘草市’,草市村就在这个市场的边上。”
  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在汉代,荆州就是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近代,荆州又是中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内河港口城市,荆州沙市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就与重庆、杭州、苏州一起被定为通商口岸。
  荆州不仅是一座现实意义上的古城,还是一座小说中的城市。“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大量篇幅生动描绘了三国荆州之争,全书120回,计有三分之二的回目直接或间接写到荆州。
  相传,少年时代的刘备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有一手编织草鞋的手艺,于是,刘备走上了类似于今天摆地摊卖草鞋的行业。到了刘备拥有自己的事业之时 ,他还为诸葛亮编草帽,被诸葛亮呵斥了一顿,但刘备笑着把草帽送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为此感动不已。罗先生听到这些传说时,首先想到的便是“草市”,因卖草而形成的市场,在他看来,这不是无中生有。
  虽然没有人能说清楚“草市”的确切来历,但是明朝宰相张居正于嘉靖四年(1525)出生在荆州城东门外的草市,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也为草市村的人津津乐道。
  荆州是一个以水闻名的城市,滨江靠湖,水网密布。北有汉江,南有长江,内有四湖流域,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都非常丰富,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三国志》中,荆州城因交通便利和富裕,成为三国群雄必争之地。
  “我们这原先是片湖区,到处都是芦苇荡,村民以打渔为生,当时附近有个粮站叫草市粮站,来往的船只都要经过大码头停靠在我们这里,水运很发达。”原草市村治安主任陈涛回忆。
  从1964年开始,草市村村民为了发展,开始大面积围湖造田,村民房建国还清楚记得母亲种田的情景。“我母亲是草市村的村民,父亲是附近工厂的工人,我后来接替了父亲的班,当了工人,所以我们家5口人,只有我母亲一个人会种田,我们家的粮食也都出自母亲的双手,水稻、杂粮。我们村的耕地很少,所以大部分村民耕作就是为了自己吃的,卖不了多少,因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在我们村实在是太宝贵了,比鱼塘还稀缺,也就是那几年吧,种地的比较多,因为粮食很重要!” 房建国说。
  再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城市边上的一个村庄,大量外来人口来到草市村居住,“我印象中当时草市本村的人口只要100多人,而外来人口就有200多人。他们来这里居住,就要盖房,就要吃饭,生活在农村,不可能出去买菜吃,就在房子周围开垦块空地种菜。”房建国说。陈涛也说,“那时候土地不值钱,人们的土地意识比较单薄,谁能盖得起房子就填就盖,盖起来就是人家的”。
  草市村围湖造田的历史也是紧跟荆州市发展的脚步。荆州市水系的典型特点是浅而平,客观上容易被围垦。荆州市有历史记载的围垦始于晋朝,由于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围湖垦殖的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与水争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时间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草市村村民在走上农耕路不久,村里要带领村民致富,发现了另一条发展之路,那就是养鱼致富的道路。虽然由于围湖造田、造地使水域面积减少,但依旧有星罗密布的感觉,这让草市村的人想到了养鱼的赚钱方式,与耕地相比,收入可以增加一半。于是,村民们自修河堤,没有被填的水域被围起来开垦成鱼塘,已经填了的耕地重新被挖出来,灌上水,改造成鱼塘。最多时草市村有60多个精养鱼塘,养殖面积达2000多亩,几乎家家有塘,户户养殖,村民养殖热情很高,收入也很可观,一般都在两三万元以上。
  于是,草市村又恢复了鱼米之乡的感觉,只是这次“回归”,在李学骏眼里,湖不再是以前可以随便驾船打渔的荒湖,也不再是成片的水域,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小鱼塘,鱼塘里的鱼也不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各家各户放进去的鱼苗。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湖不需要放鱼苗就会有鱼,也不需要增氧机,只要有水的地方,与外面的河通着,就会有鱼,因为湖水是流动的,在鱼产卵的时候,鱼卵会随着河道被冲到湖里,过段时间,鱼就长大了,也不用喂。不过那些鱼都是村民们打来自己吃的,不出去卖,鲢鱼、草鱼能长两三斤呢,那会鱼都是吃周围的草长大的,好吃。”赵中华回忆说。   时间再向21世纪迈进,草市村的村民到城区或外地打工,离开那个封闭的鱼米之乡,再后来,出去的村民把做生意的理念带回草市村,在村里开起了建材、水暖、家具加工店,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提高,原先又小又矮的旧房子开始改造翻新,不仅面积大了、楼层高了,里面的装修设置也开始学习城里人的布局,甚至还有了古木、古玩等收藏品。
  草市村书记任选平是个近五十岁的中年人,在村里工作已有十几年,对于草市村的变化感受很深。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草市村都还是个无人看好的乡村,那个时候村里想发展,招商引资都困难,跑破鞋、说破嘴皮仍然不见成效,来这投资征租用地的部门和客户一年也没有几个。看到周边的乡村都发展了,村委会很心急。但是,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草市村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2003年,市政府正式启动了城区土地的收购储备工作,沪汉蓉高速铁路来了,其荆州站片区建设需要草市村的土地,两湖绿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来了,要建成市场规模在华中地区首屈一指的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需要征用草市村的鱼塘及土地,接踵而来的,还有其他政府建设用地。至此,草市村每一寸土地都弥足珍贵起来。过去想发展没有人来,现在想保留都变得困难了。
  陈涛说:“现在草市村的村民几乎没有出去打工的人,那是给别人干活的,自从开始征地拆迁以来,原先出去的村民纷纷回来,有实力的开店办厂,没条件的把自己的房屋翻新了,出租出去,也能赚不少钱,因为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不仅给我们村带了商机,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没有活干的村民可以去市场里干活,村民们的收入都不错,明显高于周边的乡村” 。
  对于在深圳做了8年餐饮的黄艳丽来说,草市村已经变成故乡了,只限于每年春节回来一次,“今年春节是我第一次坐动车回家,感觉方便多了,动车从我家门口驶过,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但是面对这种变化,还是有村民不习惯,60多岁的颖世树就是其中的一个,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用菜叶喂鱼,白菜叶是从农贸市场捡来的,满满一三轮车,他和老伴就住在鱼塘边上的木房里,院里还养了鸡和鸭,因为征地拆迁还没到他的家门口,所以他和老伴还在等待,为了生计,依旧守着已经守了30年的鱼塘。颖世树不善言谈,没事就围着自己的鱼塘走来走去,“现在鱼塘不多了,都是老家伙们在养,年轻人都出去做生意去了,养鱼赚不了钱,就是为了有个吃的。”
  远去的龙舟记忆
  “咿呀吙咧,呀吙咿呀吙,呀吙呀吙,龙船划呀,划呀划……”一首龙舟调子,在一代又一代的草市村龙舟人中传唱,陈涛的舅舅现在还记得。草市龙舟得益于曾经繁华的码头文化。
  直至上世纪80年代,但凡草市龙舟出现,许多围观的人就会大喊“快来看啰!草市的船来了!”草市龙舟叫“混江龙”,在村里老人的记忆中,草市共有5条龙舟,分别是:麒麟船、青龙船、红船、紫船和凤船。麒麟船和凤船属于观赏船,是不参与比赛夺标的。“从我记事起,我们村就有凤船了,有十几米长,两侧有翅膀,划船时翅膀会扑哧扑哧地舞动,十分抢眼,据说那个凤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代一代这样传下来。麒麟船的船头是只大大的麒麟头,划动起来,麒麟嘴里会喷出五色的烟雾。我们村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坐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龙舟比赛,那会村民们会自发组织比赛,不需要政府组织,场面非常壮观。”陈涛说。
  如今,这5条龙舟中,3条龙舟先后被毁,唯一留存的只有一条凤船,用油布裹着放在庙宇里。透过一扇狭窄的铁门,只见又窄又长的“凤凰”龙舟像一片布满灰尘的柳叶。经过历史的风霜,船身已经斑驳,而龙舟的凤凰头已看不出往日的颜色。
  “在3条参与比赛的龙舟中,草市青龙船最有威名,逢比赛它就能得第一,青龙船上共有30个人,有划桡的,负责掌握方向和保护龙头;有划桨的,负责加速;有招手,负责掌舵和龙船行水节奏;鼓手和锣手则负责鼓劲和造势。” 63岁的唐尚金回忆。“以前的龙舟都是自己设计,且经费都是民间自筹。过去草市有很多鱼塘,挖藕捕鱼的收入都用来玩龙舟了。”他补充道。
  80多岁的杨光启曾经是个木匠,帮草市造过龙舟,“每年三月份开始,木匠就忙起来了,忙的不是造房子,而是打龙舟。”草市的“混江龙”,基本上都是草市木匠师傅打出来的。打龙舟是有讲究的,龙头龙尾两头翘多高,吃水线大概有多深,木匠师傅心理都有个谱。为了怕木匠师傅“使坏”影响夺标,草市人好吃好喝地把木匠师傅“供起来”,不敢有半点懈怠,对他的殷勤劲儿是如今难得一见的。
  “1952年端午,荆沙地区龙舟大赛在便河举行,我们代表草市参加,当时抽签跟沙市白龙船比,结果我们到终点了,白龙舟还差十几丈远,青龙船出尽了风头。当初选我当桡手,主要是看我力气大,比赛时可以保护好龙头。我们都是青龙船上的好把式。” 82岁的郑新才回忆。
  2013年,湖北全省的龙舟公开赛在荆州举行,被称为荆州近年来规模最大、水平档次最高的龙舟赛事,但是如此大型和专业的龙舟赛,参赛队却没有村一级别的队伍,草市村当然也没有组织人参加比赛,陈涛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根本就不会划龙舟了,那些参加比赛的队伍,都是专业人员,时代不一样了,所以赛龙舟的方式也不一样了。
  但是,77岁的李洪寿依然希望看到当年草市龙舟的雄风再现,“草市的龙舟沉寂了近30年,是时候复出了!当年草市的5条龙舟,观赏船令人啧啧称绝,夺标船叱咤江河,提起草市“混江龙”,荆沙地区40岁以上的人都会说好。草市龙舟不仅样式好,划得快,还有一整套礼节。比如船身下水要放鞭祭神,比赛前跟其他龙舟拜码头以示招呼。最有趣的就是让小男童化妆成女娃,头带冠帽,手持小旗骑在龙头上,为整船人加油造势。还有啊,以前划龙舟还有伙食船跟在后面,划船的人累了,就向伙食船要包子粽子之类的食物,吃完了继续划,一划就是一整天,热闹得很……那种盛况,再也看不到了!”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有多少农民工在一线奋斗?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权益状况又如何?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状况继续得到改善,社会保险参保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加473万人,增长3%;本地
期刊
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不能“走过场”  又到大学生村官新老交替之时,各地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工作也正稳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工作不能“走过场”,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对于激发大学生村官活力、纯洁大学生村官队伍、助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为,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评价机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考核要素不能“一锅煮”。设置全面科学准确的测评要素是聘期考核的生命力所在。当
期刊
曾几何时,在草原上,说起“看书”两个字,非常神圣,就像农村人说“读博士”那么难。而现在,随着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眼界的开阔,“看书”不再那么奢侈和神秘,先是成为阿爸、阿妈教育儿女走出草原进入城市的一张王牌,现在又变成他们自己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打开窗户看世界,很多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是从读书开始的,而草原书屋,正是迎着牧民的这种需求到来的。  汽车的灯光划过夜幕,草原之路在蜿蜒打转,远处的山峦在朦胧的
期刊
6月3日,吉林德惠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事故导致120人死亡、77人受伤。这是近年来发生的最大一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就救灾救人、查找原因、落实善后、问责有关机构和人员等作出要求,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多篇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就生命之于发展的关系、政府使命、企业责任等发表意见和建议。  灾难过后,痛定思痛。我们痛在死了那么多的人和巨额财产损失?痛在没把安全
期刊
在怀安大山深处,有一个被世人遗忘的村庄。这里群山起伏,野雉遍地,通往村庄的道路崎岖不平,道旁稀疏的庄稼看天活,村民喝水下山挑。这个最热闹时300多人的村庄,最终经受不住贫困的拷打,村民纷纷下山谋生,直到最后剩下七个人——六条光棍和一名老妇。  4月中旬, 一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在泥泞的山路上驱车两个半小时,终于抵达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当山外的都市,高楼迭起,车辆疾驰,人们忙碌奔波时,这个小山村仿佛
期刊
为了让世界关注马铃薯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以提高公众对马铃薯的认识,促进马铃薯的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维多利亚·赛奇托莱科女士说,现在国际马铃薯年虽然结束了,但对于选择马铃薯作为主食的数十亿人民,对于以马铃薯为生的数百万农民和实业人士来说,年年都是“马铃薯年”。  秘鲁:在品种上做文章  在拉丁美洲国家秘鲁,人们
期刊
认识的一个武汉姑娘,37岁,单身。身边总有好事者问她,怎么还不结婚。姑娘呵呵笑着:“是呀是呀,我也很着急啊。”我们都知道,这是最敷衍的一种表达,它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话题结束。  大部分人把家跟安定联系在一起,而一个大龄单身的人总给人一种漂着的感觉,可对这个武汉姑娘来说,她却对安定并没有太大的需求,最起码,有一些她更在乎的东西,比如,她一直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而这种对安定淡泊的情感,我还在她
期刊
不久前热映的电影《101次求婚》,讲的是“屌丝”的“逆袭”。片中,黄渤出演的“辛酸励志小男人”成功娶到了林志玲饰演的才貌双全的大提琴手。在宣传影片时,有记者问起林志玲的婚姻问题,林的回答很经典:“至今为止,还没人向我求过婚。”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美女总是没人追。如果用博弈论来分析,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现象:公司新来了个美女,策划部的小张怦然心动,下决心将她追到手。但后来他冷静了:企划部
期刊
最近,河北某地被曝光一青年办理因私出国护照屡遭工作人员刁难。该地政府部门一位主管官员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镜头中看到的那位工作人员嘴脸令人“不寒而栗”。据说事件被披露后,那位女性工作人员很快受到开除公职的严肃处理。这起如何用权的事件引发我们关于权力问题的思考。  首先,权力是个令人向往的东西。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付出过努力,而且大到政党国家,小到机构家庭无不如此。权力的诱惑为什么如此之
期刊
图/文 胡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