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21785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一定区域内脑卒中偏瘫患者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比例及其与脑损伤侧及神经心理学症状的相关性,探讨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对策. 方法实验组Pusher综合征39例,对照组91例.检查脑损伤部位及相关神经心理学症状,每周施Barthel指数(BI)评价及功能训练、ADL训练等. 结果在本区域内,Pusher综合征占研究阶段所有入院康复脑卒中患者的17%,占入选患者的30%.右脑损伤Pusher综合征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单侧空间忽略和疾病失认的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脑出血患者Pusher综合征的发生比例多于脑梗死(P<0.01),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及内囊后肢均受损的百分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两组治疗后的BI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1).两组间最后的ADL水平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获得同一水平最佳功能所需时间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多9周(P<0.05). 结论 Pusher综合征在本研究阶段、一定区域内,占所有入院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17%,占偏瘫不能行走患者的30%.而且多在右脑损伤时出现,易伴有神经心理学症状.Pusher综合征不影响患者最后的功能恢复,但可能使康复治疗时间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心理-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术
牵张心室肌细胞可致其电生理改变,具体表现为心室肌细胞生物电的改变及其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变化,由此易促发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此现象的确切机制仍然不是很明确,该现象可能和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表明,钙超载是房颤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calpains是一类钙离子依赖性的中性蛋白酶,广泛存在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40余年的历史,其最初唯一的适应证是高度房室阻滞或病窦综合征所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随着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不断研
目的探讨溶剂类型和pH选择对动物体液中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提取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连续2d每日注射苯二氮卓类药物2mg/kg, 2d后每日采其血液和尿液,选择不同的试剂,缓冲
观察了力竭运动后大鼠胃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方法:对力竭性无负重游泳运动即刻后大鼠胃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大鼠经过
目的:进一步探讨免疫功能改变在艾滋病相关的卡波西肉瘤(AIDS-K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AIDS-KS,32例无卡波西肉瘤的HIV感染者(HIV-NKS)和16例正常对照进行了研究,用ELISA
目的探讨合并胸腹闭合性损伤的胸椎创伤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急诊收治的259例胸椎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合并胸腹闭合性损伤的胸椎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112例胸椎创伤合并不同程度的胸腹闭合性损伤,占胸椎创伤总数的43.2%(112/259).交通伤为首位致伤原因.与下胸椎创伤相比,上胸椎创伤遭受的致伤暴力大,更易合并胸腹闭合性损伤.肺部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
目的 观察长脉宽800nm半导体激光脱毛时对皮肤汗腺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14例志愿者进行了5次腋下激光脱毛治疗,在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采用称重法测定双侧腋下汗腺分泌速度,其中6例志愿者进行了组织学研究,1例志愿者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 经过5次治疗后,所有患者治疗侧腋毛基本完全脱除,疗效满意。研究结束时测治疗侧汗腺分泌速度为:7.124±8.190mg/(cm2h),而对照侧为7.880
目的研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ATP耗竭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代谢抑制剂暂时性阻断细胞内ATP的生成,诱导细胞凋亡.利用JC-1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