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时间9月20日晚,远在英国的谭白绢通过微博报喜:方所(Fangsuo Commune)荣获世界零售奖“年度最佳购物场所设计奖”(Store Design of the Year)。该奖项旨在奖励世界上杰出的店铺设计,其评判标准是门店设计是否服务于目标顾客,是否有创造性、创新性以及商业价值。欣喜之余,谭白绢清晰地记得自己在2011年11月26日晚发出的一条短信:“恭喜老板‘小儿子’顺产,两天营业额突破30万元。”
谭白绢是方所运营总监,她所谓的老板“小儿子”就是方所—集服装、书藉、咖啡、美学生活和展览空间为一体,于2011年11月25日在广州顶级商场太古汇开业,和LV、Prada等全球时尚奢侈品旗舰店比邻而居。谭白绢记忆犹新的是:“开业第一天,店里满满的,大概有两三千人,几乎是抢购。”
“方所”典出于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定是常住,便成方所”。走进方所,看起来它很难被归类和定义:在1800平方米的空间内,分别是500平方米的书店、400平方米的展示和销售设计品的美学馆、26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250平方米的服饰馆和90平方米的咖啡馆,还有艺廊、方所书院、植物区。它的业务包括图书、服饰、美学生活产品、植物和咖啡、文化活动、展览,而且都是自营。因此,它被业内人士称为开创了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型商业模式。
“方所是一群懂生活的人喜欢聚集的场所,要为懂得文化创意生活的所有人提供中国未来可能的美学生活方式。”谭白绢告诉《新营销》记者,方所定位为一家多功能的生活概念店,或者是追求生活美学的文化概念店。开业以来,方所每天的人流达到两三千,周末最多时达到1.5万。目前,图书销售占到方所收入的40%,盈利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引人注目的是方所背后的团队:国内原创服装设计品牌例外,以及台湾行人文化实验室。这是两个精英团队,对城市人群的文化需求走向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前者打造了清晰传达东方美学观的服装设计品牌,后者的执行长廖美立是台北诚品书店创办人之一。这两个不同基因的团队是如何打造出方所的?
设计美学
方所的入口不大,木质深色大门,但里面别有洞天。进门是艺廊,左侧是例外品牌女装、男装,腹地是圆形咖啡厅和阅读区。旁边是植物区、美学生活区,最明亮的区域是最里处的书架。
2009年,国内原创服饰品牌例外董事长毛继鸿,找来廖美立和香港著名设计师又一山人,希望开一家国内前所未有的概念店,三人一拍即合。作为“时尚品牌和台湾文化的共同产物”,方所融入了时尚元素,设计与布局极富人文美学气息。
从开店理念到设计布局,再到选取商品的标准,方所都围绕美学进行,其传递的美学理念是接近自然、注重环保、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方所主要选用木、竹、铜、铁、石、纸、布等材料,兼顾美感与实用,同时巧妙利用空间,创造各种弧形与方形进行连接与对位。
“为了体现东方美和东方的禅意生活,店内采用的都是自然元素和传统工艺,尽量做一些未来设计的展现,非常单纯。”谭白绢说,最初在全国寻找店址时,考虑到广州及其周边城市是中国很多品牌的生产基地,具备影响未来的原创设计力量。而且,广州是例外品牌的大本营,在本地市场和资源方面有诸多优势。于是,广州太古汇就被选出来。而太古汇对方所传播生活美学理念的想法很认可,欢迎跨业态大店进入,以改变脸谱化的商场形象,因此太古汇给予了租金优惠。
方所的门是木质材料,宽9米,高4米,由一棵完整的树切割制成。店面设计,融合了欧洲古典图书馆的陈列氛围和当代设计的空间感。100多个3米高的书柜,陈列了5万种图书,形成“阅读的长廊”。书柜由约5厘米厚的黑铁皮包裹,防腐而牢固。这些铁皮是从40种备选方案里挑出来的,由国内厂家生产,并由台湾厂家提供漆料,精心制作。而咖啡区的座椅在开幕的前一天从台北运达。从书廊走进书店区域,眼前是高书柜与尖顶天花。然后是杂志区的报亭,转入后书廊,则是琳琅满目的艺术、设计、建筑类中英文书籍。每个空间和环节的细节,都体现出设计、规划的巧思。
“大楼的柱子最影响零售业绩。大楼的结构柱子都在我们店里,一共有11根,还是斜体,直径1米左右,所以这个位置对商场来讲,是最难处理的,但从艺术家的眼光看,这是个绝佳的创作机会。”谭白绢指着店内说,那些柱子打破了店内完整的格局。因此,为了保持店内的美观性,方所将每根柱子都做了装饰,如书籍区的柱子,成了诗歌展示墙;创意产品区的柱子,成了创意产品陈列柜;店中央的柱子与每次分享活动或展览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两年的筹备过程中,仅室内空间布局与设计,方所就与海内外设计师讨论磨合了一年多,不停地探讨,换了几位设计师,施工花了大半年时间,而灯光则聘请英国设计师把关。“最难忘的是选择地砖。”谭白绢指着脚下的地板说,“我花了4个月时间找合适的地砖。”由于最初的设想是铺设木质地板,体现方所亲近自然的气质与理念,但因为商场希望采用“没有颜色的灰色”地砖,而且要求的规格为120cm×120cm。于是方所派人走遍佛山,终于有一种地砖颜色过关,但规格为60cm×60cm,看上去很小气。而且制造商告知,从力学角度,120cm×120cm规格的地砖因为受力面积大,如果地面不平,容易导致地砖破碎,所以不生产。无奈就做了“假120”,即四块60cm×60cm的地砖拼接成四方形时,中间的十字边尽量做得细腻不突出,外边的方形尽量处理得厚重显眼。
走在方所,从大局到细部,处处可见设计师非凡的创意。例如,员工制服绣有台湾著名诗人周梦蝶的诗作《剎那》,每种商品包装都有独特的方式,咖啡餐牌就是一本书,餐牌穿插在企鹅出版社布质封面的英国古典小说里。每个空间都有独特设计的Logo,比如咖啡空间的Logo是冒号,意味着这是一个众生对话交流的场所。”
2011年11月25日,方所开业。
复合经营模式
每个初到方所的人都为它独特的文化组合感到意外,书店、美学生活、服装、展览空间与咖啡,还有不定期举办的“文化现场”讲座—店铺还可以这么玩。谭白绢强调说,方所是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扎实地做好每件事情,它的定位与模式都经过了严谨缜密的商业评估。“我们至少有两块,书籍和服饰,是建立在非常理性的规则上。咖啡、美学生活甚至展览背后,也都有坚实的理念。只有建立在扎实经验基础上的轨迹,才能更好地融合理性和感性。” “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谭白绢在加入方所之前,在台湾运营过4家诚品书店,在法国最具历史的法雅客书店取过经,又为英国连锁影城效过力,还在新加坡大众书局做过零售,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担任台湾震旦馆副馆长。“文化产业里我没碰过服装,听台北诚品书店创办人廖美立说方所里面有服装和别的商品,我觉得很有创意,所以没谈薪酬就过来了。”
作为方所创始人之一的毛继鸿,早在2007年就在昆明开了一家名为“双面例外”的门店。毛继鸿在店内融入大面积的图书空间,主要陈列和销售艺术、美学书籍。所以,方所并非他第一次用“跨界方式”探索渠道创新。
廖美立参与创建诚品书店,被认为有浓重的“诚品书店血统”。“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跨界发展势在必行。”廖美立认为,“方所是一个提供知识和美的地方。新一代年轻人,不只需要好的阅读,还需要看好的展览、喝好的咖啡、用好的生活设计品,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寻找新生活方式的场所。”她希望将方所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和平台。
当然,跨界所需要的,远不止单纯地将不同的空间放在一起,将不同品类的商品陈列上架那么简单。毛继鸿在服饰、美学生活、展览方面有自己的观点和坚持,他给店员上陈列课。“陈列的人要懂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所有和人有关系的知识,因为我们的生意要触动顾客的心。”
作为创意文化的组合,方所集书店、生活馆、咖啡店、艺廊、服装等于一体。其“美学生活”商品分为六大主题:自然环保手感、织品、纸品、设计新赏、设计文具、儿童童玩。这些商品经过层层筛选:从全球1000多个环保生活品牌中初选130余种,再从中精选80余种,最终引进50余种,其中40多种首次在国内亮相。挑选标准相当严苛:手工制作,自然主义风格,强调环保,耐用,更重要的是“一等品”。美学生活区域按主题分区呈现,通过陈列、专业而人性化的传达与说明,呈现的不只是商品与器物,更是关于品牌、创作人的精神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文感动与设计理念。
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活及设计品外,方所还推出“植物”系列,其植物部门的员工被戏称为“植物人”。植物区以沙罗板将承重柱围起,为植物选择的器皿多由纸、铜、竹、石等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用手工制作的黄铜器皿种植娇美的兰花。在温润的青石磨孔里放上水生植物。在这里除了可购买观赏植物外,还有特别设置的区域售卖种子、进口化肥、工具等。
对空间规划所强调的实验性与艺术性也延伸到咖啡区,无论是咖啡豆的选择还是对杯盘的讲究,都具体而细微地体现了方所对极致美学的追求。单品咖啡采用全球最有名的咖啡原豆,先在台湾烘焙,再送到广州。为了凸显小农手工精选咖啡豆的技艺,方所咖啡空间的杯盘是由景德镇精心烧制的艺术品,每一个款式都不一样。即使是咖啡空间的MENU,也充满设计感,在咖啡、茶、蛋糕前都串连着诗句。咖啡区的墙面是一块绿板,上面用粉笔字介绍最新的咖啡单品,当然也写了一些动人心弦的诗句。
方所服饰区售卖例外品牌男、女款服饰,以棉、麻为主,强调自然环保,低调而自然,注重细节,售价与国际一线品牌接近。
“年轻、有想法的人,是我最在意的人。”廖美立说,方所希望各种业态在这里达到一种精妙的平衡。“把有共同爱好的人吸引在一起,看书、聊书的同时喝喝咖啡、买点服装和创意产品,欣赏不同国家的家居艺术,把玩妙趣横生的植物,在周末听一场文化讲座,享受慢生活。”
售卖读书体验
网络阅读习惯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书店的经营模式。在中国内地的实体书店中,除了有政府支持、兼营多业、无房租负担、有教材业务支撑的新华书店,民营实体书店节节败退。廖美立坦言,方所除了在选书和图书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外,还精心分配图书与其他设计品的比例,将风险降到最低。
目前,方所选择了5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11万册出版物。方所书籍区域为弧形,书柜高达3米,总长超过100米。在大众阅读区设有方所推荐、媒体推荐、网络意见领袖推荐等书架,为读者荐书,“我们帮读者整理图书的价值,让爱书的人容易找到书,找到书友。”谭白绢认为,书店的选择与推荐应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们卖的不仅是书,更多的是体验。”廖美立说,纸质书带给人的阅读体验是无法被取代的,这要求书店编辑更有创造力,为书籍创造多样的呈现方式。“开实体书店,根本不是拼书多。最重要的是要替读者着想,同时有自己的主张,去发现更多可能被冷落的好书,介绍给读者。”
方所对读者的定位是“具有文学和人文基本素养”。谭白绢说,“我们一开始就把美学放在重要的方面,所以艺术和设计作为书店最核心的内容。从美学出发,再着眼文学和人文。这类书占到了七成,剩下的三成是影音、生活、商业类书籍。我们不走很高端的学术路线,我们也不走太实用的教材路线,就在这中间选一些文化类书籍。当然,我们对环保、绿色生活的议题也着力经营。”
方所在选书方面的确用心,书单颇受赞誉。它试图成为与读者密切互动的专业“私人阅读顾问”,强调的是“针对读者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方所的采购助理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中文系、外文系,其中很多人是研究生,一定要喜欢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才能引导读者、启发读者。他们被称为“书店编辑”,职责是选择好书,并仔细考虑“一本好书放在哪里才是正确的位置,最容易遇到知音”。有人调侃,方所可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本科生为员工的书店。新员工要接受商业服务、企业文化等培训,才能成为方所的书店编辑。
在书店区域的长廊中间,放着几个木质方桌,用于摆放推荐的书籍,而这些书籍经常改变,由书店编辑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
谭白绢说:“我们的图书比较小众。目前卖得最好的是台版书。”到目前为止,销售量最大的是台版和外文图书。台版书分为生活、美学、文学几类,而“买3本享受88折”优惠,让内地读者不必再去港台购买繁体书。“方所选择的就是有趣的台湾人思考方式和有趣的台湾人生活方式”,避开内地强势的文学翻译领域,重点是引入台湾文学。在期刊中,外刊有150种左右,内地刊物有240种左右。丰富的台版书和原版外文书,在书籍种类上与其他书店形成了差异化。 对于方所来说,小众主义路线带来了非常清晰的选书策略,目的就是“避开那些受到网络书店冲击最严重的种类”。目前,在方所的图书结构中,艺术设计类占了大部分,外版书占比更是高达40%。出售外国原版书和台版书籍是方所的一大特色,所选多是能够表现当地风俗文化的特色书籍,只选经典书和畅销书。
至于主题选书,方所致力于呈现趣味性与当代性,让静态的书店生动地反映动态的世界。比如“绿生活主题”便聚焦世界热点议题,选书侧重绿色建筑、有机生活、环境保护等。比如“向伟大的女性致敬主题”,搜集世界各国伟大女性的传记和著作。比如“饮食生活”,引进世界名厨、名餐厅、各国料理及种类丰富的葡萄酒书,悉数网罗。
“当一个商业模式进入当地时,必须完整理解当地的市场特征和人们的消费心理。”谭白绢说,方所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与广州读者深度互动的准备。“广东人以吃出名,爱吃会吃。所以我们有一个食谱书柜,要引进世界顶尖的食谱。”除了食材和烹饪书,甚至包括食物摆设的图书。光摆盘子的书,就搜罗了好几种非常有创意的。方所开业当天,就有读者将某个细分主题的图书一扫而空。
除了卖书,方所还试图把与书有关的生意“吃干榨净”,其触角甚至延伸到书房设计领域。同时,它还计划提供礼品订制、出版咨询、书籍代购等图书产业链上的各种服务。
深度互动
毛继鸿说,一个城市必须有一个实体的平台,让更多创作者在这里发声,而方所就是这样一个兼容并蓄的平台。“我们要与读者充分互动,突破网络难以面对面交流、体验的局限。”方所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文化陈列场所,也是一个动态的提供各种文化活动的平台。而方所书院,就是一个展览、文化交流的场所。
平均每周,方所都会邀请作家、艺术家在书店演讲、签名售书,免费举办艺文论坛和作家讲座等活动,与读者深度互动。方所推出系列“作家现场”讲座,以多元化的文化活动,让小说、诗歌、戏剧、音乐、设计等各种探索在此呈现、议论、交锋、延展。文化名人陆续到广州和读者见面、交流。签售活动甚为丰富,大众的、小众的,流行的、先锋的,诗人、作家、画家、评论家、文化商人、媒体人,纷至登场,在这个平台频密讲演,而每一次都“人满为患”。
方所的讲座通常在前书廊举行,如果是特别重量级的人物,则会安排在方所的中心区,美学区、植物区和咖啡区都停止营业,给读者提供更大的场地而不考虑营业收入。为了保持活动的单纯性、分享性和文化性,方所拒绝一切商业活动。
“在读者互动方面,我们是一开始就设定的,因为方所是个分享的场所,怎样做好相关活动,是我们很重要的一环。我们不以新书签售为主,主要就作家的专业和专注的事跟现场读者做互动。作家在方所也特别感动,他们说去一些地方做签售会,感受不太好。他们没想到广州的读者这么有深度,都是读了书才来的,不会问八卦,口碑不错。”谭白绢说。
每年的交流活动,方所设定一个主题,2012年的主题是“回到诗歌老去的年代”,明年则是“城市与文化”,以后可能是主题演讲,也可能是以书、纪录片的方式呈现。谭白绢说:“我们希望将那些被遗忘或不受重视的优秀文化,好好整理,再创作并推广。”
与读者互动的文化人士,有台湾的、香港的,有其他地方的。谭白绢说,“谁有空,我们就安排谁,没有很刻意。我们不做商业宣传,这样才能让客人很舒服。”
谭白绢是方所运营总监,她所谓的老板“小儿子”就是方所—集服装、书藉、咖啡、美学生活和展览空间为一体,于2011年11月25日在广州顶级商场太古汇开业,和LV、Prada等全球时尚奢侈品旗舰店比邻而居。谭白绢记忆犹新的是:“开业第一天,店里满满的,大概有两三千人,几乎是抢购。”
“方所”典出于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定是常住,便成方所”。走进方所,看起来它很难被归类和定义:在1800平方米的空间内,分别是500平方米的书店、400平方米的展示和销售设计品的美学馆、26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250平方米的服饰馆和90平方米的咖啡馆,还有艺廊、方所书院、植物区。它的业务包括图书、服饰、美学生活产品、植物和咖啡、文化活动、展览,而且都是自营。因此,它被业内人士称为开创了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型商业模式。
“方所是一群懂生活的人喜欢聚集的场所,要为懂得文化创意生活的所有人提供中国未来可能的美学生活方式。”谭白绢告诉《新营销》记者,方所定位为一家多功能的生活概念店,或者是追求生活美学的文化概念店。开业以来,方所每天的人流达到两三千,周末最多时达到1.5万。目前,图书销售占到方所收入的40%,盈利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引人注目的是方所背后的团队:国内原创服装设计品牌例外,以及台湾行人文化实验室。这是两个精英团队,对城市人群的文化需求走向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前者打造了清晰传达东方美学观的服装设计品牌,后者的执行长廖美立是台北诚品书店创办人之一。这两个不同基因的团队是如何打造出方所的?
设计美学
方所的入口不大,木质深色大门,但里面别有洞天。进门是艺廊,左侧是例外品牌女装、男装,腹地是圆形咖啡厅和阅读区。旁边是植物区、美学生活区,最明亮的区域是最里处的书架。
2009年,国内原创服饰品牌例外董事长毛继鸿,找来廖美立和香港著名设计师又一山人,希望开一家国内前所未有的概念店,三人一拍即合。作为“时尚品牌和台湾文化的共同产物”,方所融入了时尚元素,设计与布局极富人文美学气息。
从开店理念到设计布局,再到选取商品的标准,方所都围绕美学进行,其传递的美学理念是接近自然、注重环保、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方所主要选用木、竹、铜、铁、石、纸、布等材料,兼顾美感与实用,同时巧妙利用空间,创造各种弧形与方形进行连接与对位。
“为了体现东方美和东方的禅意生活,店内采用的都是自然元素和传统工艺,尽量做一些未来设计的展现,非常单纯。”谭白绢说,最初在全国寻找店址时,考虑到广州及其周边城市是中国很多品牌的生产基地,具备影响未来的原创设计力量。而且,广州是例外品牌的大本营,在本地市场和资源方面有诸多优势。于是,广州太古汇就被选出来。而太古汇对方所传播生活美学理念的想法很认可,欢迎跨业态大店进入,以改变脸谱化的商场形象,因此太古汇给予了租金优惠。
方所的门是木质材料,宽9米,高4米,由一棵完整的树切割制成。店面设计,融合了欧洲古典图书馆的陈列氛围和当代设计的空间感。100多个3米高的书柜,陈列了5万种图书,形成“阅读的长廊”。书柜由约5厘米厚的黑铁皮包裹,防腐而牢固。这些铁皮是从40种备选方案里挑出来的,由国内厂家生产,并由台湾厂家提供漆料,精心制作。而咖啡区的座椅在开幕的前一天从台北运达。从书廊走进书店区域,眼前是高书柜与尖顶天花。然后是杂志区的报亭,转入后书廊,则是琳琅满目的艺术、设计、建筑类中英文书籍。每个空间和环节的细节,都体现出设计、规划的巧思。
“大楼的柱子最影响零售业绩。大楼的结构柱子都在我们店里,一共有11根,还是斜体,直径1米左右,所以这个位置对商场来讲,是最难处理的,但从艺术家的眼光看,这是个绝佳的创作机会。”谭白绢指着店内说,那些柱子打破了店内完整的格局。因此,为了保持店内的美观性,方所将每根柱子都做了装饰,如书籍区的柱子,成了诗歌展示墙;创意产品区的柱子,成了创意产品陈列柜;店中央的柱子与每次分享活动或展览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两年的筹备过程中,仅室内空间布局与设计,方所就与海内外设计师讨论磨合了一年多,不停地探讨,换了几位设计师,施工花了大半年时间,而灯光则聘请英国设计师把关。“最难忘的是选择地砖。”谭白绢指着脚下的地板说,“我花了4个月时间找合适的地砖。”由于最初的设想是铺设木质地板,体现方所亲近自然的气质与理念,但因为商场希望采用“没有颜色的灰色”地砖,而且要求的规格为120cm×120cm。于是方所派人走遍佛山,终于有一种地砖颜色过关,但规格为60cm×60cm,看上去很小气。而且制造商告知,从力学角度,120cm×120cm规格的地砖因为受力面积大,如果地面不平,容易导致地砖破碎,所以不生产。无奈就做了“假120”,即四块60cm×60cm的地砖拼接成四方形时,中间的十字边尽量做得细腻不突出,外边的方形尽量处理得厚重显眼。
走在方所,从大局到细部,处处可见设计师非凡的创意。例如,员工制服绣有台湾著名诗人周梦蝶的诗作《剎那》,每种商品包装都有独特的方式,咖啡餐牌就是一本书,餐牌穿插在企鹅出版社布质封面的英国古典小说里。每个空间都有独特设计的Logo,比如咖啡空间的Logo是冒号,意味着这是一个众生对话交流的场所。”
2011年11月25日,方所开业。
复合经营模式
每个初到方所的人都为它独特的文化组合感到意外,书店、美学生活、服装、展览空间与咖啡,还有不定期举办的“文化现场”讲座—店铺还可以这么玩。谭白绢强调说,方所是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扎实地做好每件事情,它的定位与模式都经过了严谨缜密的商业评估。“我们至少有两块,书籍和服饰,是建立在非常理性的规则上。咖啡、美学生活甚至展览背后,也都有坚实的理念。只有建立在扎实经验基础上的轨迹,才能更好地融合理性和感性。” “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谭白绢在加入方所之前,在台湾运营过4家诚品书店,在法国最具历史的法雅客书店取过经,又为英国连锁影城效过力,还在新加坡大众书局做过零售,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担任台湾震旦馆副馆长。“文化产业里我没碰过服装,听台北诚品书店创办人廖美立说方所里面有服装和别的商品,我觉得很有创意,所以没谈薪酬就过来了。”
作为方所创始人之一的毛继鸿,早在2007年就在昆明开了一家名为“双面例外”的门店。毛继鸿在店内融入大面积的图书空间,主要陈列和销售艺术、美学书籍。所以,方所并非他第一次用“跨界方式”探索渠道创新。
廖美立参与创建诚品书店,被认为有浓重的“诚品书店血统”。“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跨界发展势在必行。”廖美立认为,“方所是一个提供知识和美的地方。新一代年轻人,不只需要好的阅读,还需要看好的展览、喝好的咖啡、用好的生活设计品,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寻找新生活方式的场所。”她希望将方所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和平台。
当然,跨界所需要的,远不止单纯地将不同的空间放在一起,将不同品类的商品陈列上架那么简单。毛继鸿在服饰、美学生活、展览方面有自己的观点和坚持,他给店员上陈列课。“陈列的人要懂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所有和人有关系的知识,因为我们的生意要触动顾客的心。”
作为创意文化的组合,方所集书店、生活馆、咖啡店、艺廊、服装等于一体。其“美学生活”商品分为六大主题:自然环保手感、织品、纸品、设计新赏、设计文具、儿童童玩。这些商品经过层层筛选:从全球1000多个环保生活品牌中初选130余种,再从中精选80余种,最终引进50余种,其中40多种首次在国内亮相。挑选标准相当严苛:手工制作,自然主义风格,强调环保,耐用,更重要的是“一等品”。美学生活区域按主题分区呈现,通过陈列、专业而人性化的传达与说明,呈现的不只是商品与器物,更是关于品牌、创作人的精神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文感动与设计理念。
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活及设计品外,方所还推出“植物”系列,其植物部门的员工被戏称为“植物人”。植物区以沙罗板将承重柱围起,为植物选择的器皿多由纸、铜、竹、石等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用手工制作的黄铜器皿种植娇美的兰花。在温润的青石磨孔里放上水生植物。在这里除了可购买观赏植物外,还有特别设置的区域售卖种子、进口化肥、工具等。
对空间规划所强调的实验性与艺术性也延伸到咖啡区,无论是咖啡豆的选择还是对杯盘的讲究,都具体而细微地体现了方所对极致美学的追求。单品咖啡采用全球最有名的咖啡原豆,先在台湾烘焙,再送到广州。为了凸显小农手工精选咖啡豆的技艺,方所咖啡空间的杯盘是由景德镇精心烧制的艺术品,每一个款式都不一样。即使是咖啡空间的MENU,也充满设计感,在咖啡、茶、蛋糕前都串连着诗句。咖啡区的墙面是一块绿板,上面用粉笔字介绍最新的咖啡单品,当然也写了一些动人心弦的诗句。
方所服饰区售卖例外品牌男、女款服饰,以棉、麻为主,强调自然环保,低调而自然,注重细节,售价与国际一线品牌接近。
“年轻、有想法的人,是我最在意的人。”廖美立说,方所希望各种业态在这里达到一种精妙的平衡。“把有共同爱好的人吸引在一起,看书、聊书的同时喝喝咖啡、买点服装和创意产品,欣赏不同国家的家居艺术,把玩妙趣横生的植物,在周末听一场文化讲座,享受慢生活。”
售卖读书体验
网络阅读习惯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书店的经营模式。在中国内地的实体书店中,除了有政府支持、兼营多业、无房租负担、有教材业务支撑的新华书店,民营实体书店节节败退。廖美立坦言,方所除了在选书和图书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外,还精心分配图书与其他设计品的比例,将风险降到最低。
目前,方所选择了5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11万册出版物。方所书籍区域为弧形,书柜高达3米,总长超过100米。在大众阅读区设有方所推荐、媒体推荐、网络意见领袖推荐等书架,为读者荐书,“我们帮读者整理图书的价值,让爱书的人容易找到书,找到书友。”谭白绢认为,书店的选择与推荐应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们卖的不仅是书,更多的是体验。”廖美立说,纸质书带给人的阅读体验是无法被取代的,这要求书店编辑更有创造力,为书籍创造多样的呈现方式。“开实体书店,根本不是拼书多。最重要的是要替读者着想,同时有自己的主张,去发现更多可能被冷落的好书,介绍给读者。”
方所对读者的定位是“具有文学和人文基本素养”。谭白绢说,“我们一开始就把美学放在重要的方面,所以艺术和设计作为书店最核心的内容。从美学出发,再着眼文学和人文。这类书占到了七成,剩下的三成是影音、生活、商业类书籍。我们不走很高端的学术路线,我们也不走太实用的教材路线,就在这中间选一些文化类书籍。当然,我们对环保、绿色生活的议题也着力经营。”
方所在选书方面的确用心,书单颇受赞誉。它试图成为与读者密切互动的专业“私人阅读顾问”,强调的是“针对读者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方所的采购助理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中文系、外文系,其中很多人是研究生,一定要喜欢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才能引导读者、启发读者。他们被称为“书店编辑”,职责是选择好书,并仔细考虑“一本好书放在哪里才是正确的位置,最容易遇到知音”。有人调侃,方所可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本科生为员工的书店。新员工要接受商业服务、企业文化等培训,才能成为方所的书店编辑。
在书店区域的长廊中间,放着几个木质方桌,用于摆放推荐的书籍,而这些书籍经常改变,由书店编辑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
谭白绢说:“我们的图书比较小众。目前卖得最好的是台版书。”到目前为止,销售量最大的是台版和外文图书。台版书分为生活、美学、文学几类,而“买3本享受88折”优惠,让内地读者不必再去港台购买繁体书。“方所选择的就是有趣的台湾人思考方式和有趣的台湾人生活方式”,避开内地强势的文学翻译领域,重点是引入台湾文学。在期刊中,外刊有150种左右,内地刊物有240种左右。丰富的台版书和原版外文书,在书籍种类上与其他书店形成了差异化。 对于方所来说,小众主义路线带来了非常清晰的选书策略,目的就是“避开那些受到网络书店冲击最严重的种类”。目前,在方所的图书结构中,艺术设计类占了大部分,外版书占比更是高达40%。出售外国原版书和台版书籍是方所的一大特色,所选多是能够表现当地风俗文化的特色书籍,只选经典书和畅销书。
至于主题选书,方所致力于呈现趣味性与当代性,让静态的书店生动地反映动态的世界。比如“绿生活主题”便聚焦世界热点议题,选书侧重绿色建筑、有机生活、环境保护等。比如“向伟大的女性致敬主题”,搜集世界各国伟大女性的传记和著作。比如“饮食生活”,引进世界名厨、名餐厅、各国料理及种类丰富的葡萄酒书,悉数网罗。
“当一个商业模式进入当地时,必须完整理解当地的市场特征和人们的消费心理。”谭白绢说,方所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与广州读者深度互动的准备。“广东人以吃出名,爱吃会吃。所以我们有一个食谱书柜,要引进世界顶尖的食谱。”除了食材和烹饪书,甚至包括食物摆设的图书。光摆盘子的书,就搜罗了好几种非常有创意的。方所开业当天,就有读者将某个细分主题的图书一扫而空。
除了卖书,方所还试图把与书有关的生意“吃干榨净”,其触角甚至延伸到书房设计领域。同时,它还计划提供礼品订制、出版咨询、书籍代购等图书产业链上的各种服务。
深度互动
毛继鸿说,一个城市必须有一个实体的平台,让更多创作者在这里发声,而方所就是这样一个兼容并蓄的平台。“我们要与读者充分互动,突破网络难以面对面交流、体验的局限。”方所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文化陈列场所,也是一个动态的提供各种文化活动的平台。而方所书院,就是一个展览、文化交流的场所。
平均每周,方所都会邀请作家、艺术家在书店演讲、签名售书,免费举办艺文论坛和作家讲座等活动,与读者深度互动。方所推出系列“作家现场”讲座,以多元化的文化活动,让小说、诗歌、戏剧、音乐、设计等各种探索在此呈现、议论、交锋、延展。文化名人陆续到广州和读者见面、交流。签售活动甚为丰富,大众的、小众的,流行的、先锋的,诗人、作家、画家、评论家、文化商人、媒体人,纷至登场,在这个平台频密讲演,而每一次都“人满为患”。
方所的讲座通常在前书廊举行,如果是特别重量级的人物,则会安排在方所的中心区,美学区、植物区和咖啡区都停止营业,给读者提供更大的场地而不考虑营业收入。为了保持活动的单纯性、分享性和文化性,方所拒绝一切商业活动。
“在读者互动方面,我们是一开始就设定的,因为方所是个分享的场所,怎样做好相关活动,是我们很重要的一环。我们不以新书签售为主,主要就作家的专业和专注的事跟现场读者做互动。作家在方所也特别感动,他们说去一些地方做签售会,感受不太好。他们没想到广州的读者这么有深度,都是读了书才来的,不会问八卦,口碑不错。”谭白绢说。
每年的交流活动,方所设定一个主题,2012年的主题是“回到诗歌老去的年代”,明年则是“城市与文化”,以后可能是主题演讲,也可能是以书、纪录片的方式呈现。谭白绢说:“我们希望将那些被遗忘或不受重视的优秀文化,好好整理,再创作并推广。”
与读者互动的文化人士,有台湾的、香港的,有其他地方的。谭白绢说,“谁有空,我们就安排谁,没有很刻意。我们不做商业宣传,这样才能让客人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