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加强“四史”学习的价值与方法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青年承担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应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新时代青年加强“四史”学习有助于激发自身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意识,培育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对广大人民的亲近感、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感。可以借鉴以史实为切入、以史观为抓手、以史鉴为目标的学习方法,提升新时代青年加强“四史”学习的实效性,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其他文献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课程特色不够凸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主体个性关注不足等问题。一些高校开展了基于课程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强化了师资队伍,产出了一批成果,获得了社会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以559名高中生为被试,构建合作与竞争关系,用学业成绩为比较内容,探讨了不同关系中社会比较对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控制组和竞争组,向下比较会损害认知信任;在竞争组,向上比较会损害情感信任;社会比较对合作组中两种信任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两种信任均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对在社会比较中受损的两种信任而言,竞争会进一步增加损害,而合作则能起到保护作用。
为了研发信效度良好的汉语儿童阅读障碍前期筛查工具,编制了小学生阅读障碍行为筛查家长问卷。通过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形成正式量表。结果表明,小学生阅读障碍行为筛查家长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汉语儿童阅读障碍前期筛查工具。
为了探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本研究对某中学的575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疏离感;(2)非适应性认知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应对方式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对青少年疏离感影响的直接路径及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均发挥着调节作用。因此,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的疏离感,降低非适应性认知和调控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疏离感。
以2844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初中生的认知需求类型及其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的认知需求存在四个潜在类别,即参与思考–低投入型、参与思考–一般投入型、懒于思考–高投入型、喜欢思考–高投入型,分别占比为25.52%、40.58%、3.87%、30.03%;与初三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更可能是喜欢思考–高投入型;男女生认知需求潜在类别基本一致。此外,初中生认知需求与数学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喜欢思考–高投入型的数学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初中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以婴儿和成人不同情绪(积极、中性、消极)的面孔和声音作为实验材料,考察情绪和通道(视觉、听觉、视听觉)对婴儿图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视觉和视听觉通道中,三种情绪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中性情绪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最大;在听觉通道中,只有消极情绪诱发了婴儿图式效应,积极和中性情绪未诱发婴儿图式效应。在积极和中性情绪下,视觉和视听觉通道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无显著差异,而听觉通道未诱发婴儿图式效应;在消极情绪下,三种通道均能诱发婴儿图式效应,且诱发的婴儿图式效应量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提升思政课理论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民族地区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政治性、把握规律性、彰显独特性,积极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着眼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校内外实践资源共建共享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项目,探索构建“两化三式四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建设网络强国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对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价值.为更好贯彻
实践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的重要途径。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深化对思想理论的认识、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凝聚共识、踊跃探索,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同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教学主体参与性不强、教学方法亲和力不足、教学内容模板化突出、教学平台融合度不高、评价体系结构面单一等问题和困境。针对以上问题和困境,亟须进一步厘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压力与疲劳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压力知觉量表、疲劳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压力与疲劳、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2)压力对个体疲劳的直接作用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都受到自尊的调节,相对于自尊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自尊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弱。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压力对疲劳的影响机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与维护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