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研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披露的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热烈讨论的同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小组通过对恩施及周边五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沟通障碍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障碍
  1.前言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的办法,课题组历时一年,对恩施及周边5所高校(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975份,有效问卷958份,其中男生497份,女生461份;各年级比例为大一267人(27.8%),大二289人(30.2%),大三245人(25.5%),大四157人(16.5%)。结合调查结论,课题组咨询了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辅导老师和相关负责人,听取他们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的认识和看法。
  2.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分析调查所得资料,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人际交往认识不够。在对1000名学生个案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回答“如果你的人际交往出现困难,会不会向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的问题时,有将近80%的学生回答“不会”。在回答“你是否会关注心理健康中心开展的有关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活动”。只有30%表示会积极参加,有45%的同学表示时间、机遇凑巧会参加,而有25%的学生则表示完全不会参加。而在回答“学校开展的有关人际交往讲座,提升社会适应力的专题活动多不”时,有近60%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有这类的专题和讲座,有26%的人回答偶尔举办,而只有14%人回答很频繁,而这14%的人中大部分是学生部门或学校社团的活跃者。但从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了解到,他们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不同主题的心理辅导或活动,持续数日甚至一个周,但参加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2)人际交往目标不成熟。在回答“你交往的第一动机是什么”时,有57.6%人回答是为了“获取信息”,有20.1%人回答是为了“拉关系”、“办事方便”,只有22.3%人回答是为了“思想交流,获得友谊”。可见大学生出于真正交朋友的目的并不是很多,大多数大学生和他人交往都是为了获得现实的利益,或物质的,或非物质的。
  (3)人际交往缺乏自信。在回答“你觉得自己善于和人交往吗”的问题时,74.5%人回答自己不是很善于交往,对自己的交往能力表示怀疑,15.2%人回答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存在问题,能与人和谐相处,和周围人关系融洽;而只有10.3%人回答自己很善于交往,认为自己是交际的人才,和什么人都有话题谈。在回答“你是否会主动和不熟悉但见得多的人打招呼”时,只有29.3%人回答“会”,有57.2%人回答“可能会”、“看情况”;另外13.5%人回答自己从没有想过和他们打招呼。
  (4)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在回答“和他人沟通时你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吗”时,有65.3%的人回答不能,有16.5%的人选择因为害羞而不能完全表达(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18.2%的学生回答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回答“你认为自己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是”的问题时,有超过2/3的同学回答是自己人际交往技巧缺乏,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懂得交往技巧”比例高达40.4%。“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不知道该不该表达自己的想法”占15.3%,还有就是“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回答“在和别人发生冲突后,你会言归于好吗”的问题时,有28.7%的同学回答“从不”、“很少”,40.1%的学生选择了“偶尔这样”只有31.2%的学生选择“常常这样”。
  (5)与异性交往困难。大学生与异性的交往非常重要。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不是很健康,又由于自卑、羞怯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与异性的交往变得困难。缺乏异性知己,甚至有些大学生不知道怎么与异性相处。在回答“你为什么会在大学谈恋爱”的问题时,经过权重的分析,发现前几位的分别是“随大流”、“寂寞”、“感受恋爱的乐趣”、“获得生理满足”、“寻找人生伴侣”、“寻找学习动力”和“追求美好的爱情”。另外在回答“和异性相处时,你会?”时,有45.7%的人会觉得非常不自然,而有6.9%的学生选择从不与她们进行交往。
  3.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原因,通过分析调研材料和请教相关专家,笔者认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家庭结构和家庭的和谐程度[1]。小孩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因此家长的一些行为习惯,待人处事的风格会直接影响到小孩,他们从小就模仿其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会对直接投影到他们以后处理人际交往问题上。从家庭结构上来讲,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家庭成员越多的大学生更善于人际交往,而单亲或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交往困难。此外,家庭的和谐程度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从小生活在温暖,和谐家庭的学生,会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观念,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
  (2)学校因素。除了家庭,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中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深远,学生在升学的高压力下,埋头苦读,平时就忽视了与人交流的重要性[2]。此外,高校的教育体制也不利于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高校学习相对宽松,自由支配度大,学生平时都是以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与人沟通困难,如果与同寝室的人关系不好,很容易引发各类安全问题。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和理念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更注重物质利益的交换,情感的交流慢慢淡化。科技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传播空间,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社会风气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变得功利化[3]。   (4)自身因素。心理障碍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因素,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大障碍。包括自卑心理、羞怯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4]。要改变这些不积极的心理因素,社会、家庭、学校要通力合作才行。如何使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达到社会、家庭、学校的一致性将是未来的重大挑战。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关系任道重远。
  4.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措施
  通过访谈各高校心理辅导老师并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指导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行为。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讲,要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以自我我中心,人际交往观念存在严重偏差。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应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提倡君子之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真诚的交往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感情[5]。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摆脱自我为中心,要考虑双方共同的价值利益,是双方都能获得满足。人际交往其实也是一种交换关系,即人们都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能获得不少于他们所付出的回报[6],在人际交往中要克服功力主义,自我主义。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还要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大学生只有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找准自己理想中追求的目标,在现实中的水平,才能发现差异,知道自己改进的方向。古人言“人贵有自知之明”说得也是要正确的评价自己,不贬低自己,也不高看自己。
  近年网络的大行其道,使很多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从而忽视了现实中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7]。一大批大学生生成了真正的宅人,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缺乏乐趣。当代大学生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就要克服宅的影响,打破平常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8]。一方面是平时上课多和不认识人坐在一起,并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认识更多的陌生人,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另一方面多关注学校,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积极寻找大家的共同点,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挖掘深度的意见,并争取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赢得大家的尊重。三是可以多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沟通,积极参加班级QQ群、微博群里的话题讨论,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样在网内网外都能让同学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人际交往就更容易打开生面。
  (2)从高校方面来讲,高校要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人际交往才发。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模式,创新性的发展一些人际交往平台,切实指导、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加强师生沟通机制,及时的疏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大学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多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各种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如邮件,QQ、微博等及时沟通工具。二是积极发挥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要改变辅导中心在大学生心中的不好印象,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的人才会找心理辅导老师。三是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公寓文化节的真正作用,通过一系列趣味活动调动同寝室,寝室与寝室之间的关系,活跃公寓氛围。四是增加班级趣味活动,大学是一个缺乏班级凝聚力的地方,原因在于班级很少组织集体活动,或者是举办的活动老套,不能吸引9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者寥寥无几。班级开展的活动应该集时尚,趣味性一体,激发大家的热情。应多开展聚餐,联谊,郊游等,而现在高校担心安全问题,不支持甚至禁止这类活动,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五是高校应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的教学内容。多开设一些人际关系课程。如《管理沟通》、《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小组》 《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等。通过这些选修,必修课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懂得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口才与演讲协会”等社团的作用,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9]。
  (3)从社会方面来讲,整个社会应给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环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有有效的途径和工具,社交新媒体出现极大的改变的人们交往的方式。借助于网络,人们可以不必面对面的交往,这使得有自卑心理和羞怯心理的大学生在网络中与人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自然。新媒体的好处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去权威性,互动性,虚拟性[10]。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得人际交往可以完全忽视个体的差异性,面向社会大众。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寻到彼此共同的爱好,易于产生共同话题,在现实中面对面的交往时也有更多的谈资。一些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和羞怯心理的人,因其对网络上的某件事特别了解,也会赢得大家的重视和关注。这将极大的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动性。安全感,归属感增加,人际交往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崇勇.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3)
  [2]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8):108-110
  [3]倪嘉波.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2):126-127
  [4]赵崇莲等.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
  [5]邹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申武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黄少华,魏淑娟.论网络交往理论[D].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8-11
  [8]周福华.“宅”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社会工作的介入—以武汉区X高校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李双双.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人际关系[J]..社会科学研究,2002(4):93-97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2012W018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作为高校特殊群体之一的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解决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以及就业压力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
期刊
【摘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通过网络文化语境,确立大学生新的价值观念,充实网络道德教育内容,通过对教育措施的创新,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主要分析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网络文化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语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思想交流、休闲娱乐的平台。而网络文化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文化的日渐兴起,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也在日益的扩大和深入。国家在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相关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控制,强化高校的网络文化发展和建设,从而更好的让网络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本文对网络文化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和概述,并探讨和研究网络文化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更好的推
期刊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而言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因此必须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本文重点对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模式及内容做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模式  序言  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尤其是当代大
期刊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大学校园中,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纵容娇惯下长大,其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从多个方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更大,工作更加繁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
期刊
【摘要】定格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动画形式,与手绘动画、电脑动画共同构成了现代动画的三大门类。定格动画在动画艺术风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现代手段无法取代的艺术风格。虽然现代随着电脑软件的成熟,3D动画十分兴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淡忘了材料动画,但是材料动画在动画发展史中起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关键词】定格动画;材料;电脑动画  材料动画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如何策划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前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的大潮中,新媒体求职以其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求职的新平台。但该平台尚不系统规范,在利用新媒体求职过程中,出现的虚假招聘信息较多、个人信息资料易泄露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求职对策展开分析,总结归纳出了系统全面对策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新媒体 网络求职  一、引言  跨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在拓宽大学生认知世界的信息渠道的
期刊
【摘要】分析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之一。本文针对医学临床检验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际授课情况,结合自己授课的切身体会和一些经验,对其理论课教学进行了初步地改革尝试。  【关键词】分析化学通;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化学组份、成分含量、化学结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医药卫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医学临床检验专
期刊
【摘要】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变迁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的变迁动力来源于不同的方面,比如:根本动力、基础动力、直接动力三个方面等方面的合力。其中社会环境属于根本动力,政府作为基础动力,它的直接动力主要针对大学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在最大程度上揭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动变规律,提高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关键词】新中国;高
期刊
【摘要】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了新的环境,创造了新的条件,也为多模态交际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对多媒体与多模态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然后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着眼,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探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多模态符号及其关系;最后推导出模态选择遵循的原则,以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多模态;多媒体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科技的日新月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