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袁枚评传》杀青之后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袁枚写一本评传是我长期的愿望。七十余年前曾有杨鸿烈先生的《袁枚评传》问世,这是关于袁枚的第一本评传,其开拓之功令人钦佩。此书的袁枚年谱颇有价值,为后人研究袁枚提供了方便;评论亦十分大胆开放,富于启迪。但它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亦有许多不足。比如以年谱代替“传”,就无法描述袁枚的生平与思想的发展轨迹,更不能进行分析评价;评论部分则嫌粗略,注重资料而阐释不够;思想观点有些偏激;体例亦欠完善,等等。因此重写一本《袁枚评传》是极有必要的。但建国五十余年来尚无第二本《袁枚评传》问世,故我颇有弥补这一缺憾的兴趣。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命我撰写《袁枚评传》(属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可谓正中下怀,我未犹豫即应命。因为这将促使我对袁枚作更全面、深入的研究,也给了我满足宿愿的机会。
  把袁枚列入“中国思想家”,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主编匡亚明先生的卓识。尽管杨鸿烈先生早就过誉袁枚“是一位中国罕有的大思想家”,但其后数十年罕闻有人再称袁枚为“中国思想家”者,鲁迅说过“《随园诗话》,就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此“帮闲”是指“献诗作赋”者,故以“帮闲”文人称袁枚还是比较客气的。而在“文革”前的有关著作中,袁枚则被加了许多恶名。即使“文革”后,在许多人心目中袁枚也只是个风流才子,或者是个性灵诗人,顶多是乾嘉诗坛的盟主而已,都是在纯粹“文人”的层面上大做文章。这对袁枚显然是不公正的,或者说知之不深。匡亚明先生拨乱反正,是十分正确的。因为袁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具体而言,我把袁枚定位为杰出的思想学术批评家,因为袁枚主要是在批判理学、汉学、以及佛教等学术思想中显示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是所谓破中有立。其思想不仅高出世俗,而且时时惊世骇俗,对封建传统思想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这正是其思想的价值所在。而我们有时会发现袁枚的思想不无矛盾之处,又表明他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思想家,是他在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新旧思想杂糅,或者说旧思想尚未蜕尽而新思想还不稳定、成熟的反映,这是袁枚思想及其矛盾的时代意义。
  虽然是思想学术批评家,袁枚也有其思想基础为批评依据。我在其诗集中发掘了两句重要的诗,即袁枚对其思想的夫子自道:“问我归心向何处,三分周孔二分庄”(《山居绝句》)。我又替他改为“三分孔孟二分庄”(这更切合其实际),并以此为指针进行了探讨。袁枚思想基础确实是以孔、孟思想为主,庄子思想为辅。他既尊孔,以孔、孟思想作为批评理学与汉学的根据;又疑孔,大胆提出与孔、孟相对立的观点显示出他思想反叛传统的近代色彩。而庄子的生死观、人生哲学等则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与生活方式及态度。
  但评传如何写却是令我踌躇的问题。理想的模式是评与传水乳交融,合为一体。但成功的范例似不多,因其难度甚大,容易顾此失彼,我初写评传,尚不敢尝试。常见的模式是传与评分为两块,这相对来说好把握一些。但传、评的分量亦各不相同;有的传甚少,论极多,类似于某某研究;有的传甚长,论较少,又近乎某某传记。我决定采取折衷办法,传占五分之二,评占五分之三。传主思想的非主要方面结合其生平于传部分穿插评论;思想的主要方面则于评部分专门阐释。这样或许更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因研究袁枚多年,自以为对袁枚已很熟悉。但在动笔过程中,却发现对袁枚生平与思想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尚未真正搞清,例如袁枚的辞官原因,袁枚的营财思想,袁枚与沈德潜的关系,等等,都值得再深入探讨。而像袁枚与扬州八怪的关系,袁枚的园林思想,袁枚的思想基础,袁枚的古文观等等,则是新课题,亦罕见有人论及。通过撰写此书,促使自己寻找答案,对自己是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袁枚评传》王英志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40.00元)
其他文献
(一)  那是“文革”期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简称学部)可称得上“文革”运动中的一大热点。大字报铺天盖地如潮涌来,令人应接不暇。在下干校之前的一段时期里,大字报纷纷论证读书要去滚泥巴的必要性。在这场舆论准备的工作之中,大字报争先恐后地都在引用一句名言借以自重。这句名言虽然不能说是“最高指示”,以免有大不敬之嫌,但至少作为“次高指示”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这句名言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期刊
杨教授:  感謝您对拙文心平气和的批评,以及对这场批评所作的总结。感谢您不但为拙作,而且为我的信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只有具有神圣使命感的人,才肯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这些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的事情上。所以,请相信我的感谢是真诚的。  如我所声称,这场批评对我个人有好处,我希望对他人也有好处。希望它有助于营造严谨学风。尤其感谢您对拙文的一些内容提出的批评,当然有些批评意见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其中关于纳什
期刊
关于“发展”这个词,相信每个中国人对其早已耳熟能详。可以说,“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高的政治,也是最大的“意识形态”。用邓公当年说过的一句话讲,叫做:“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共产党章程》则写明,“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全国上下把“发展”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并全力以赴的时候,确立发展的终极目的,明确发展的真正含义,就成为影响以至决定中国命运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毋庸置疑,中国再不发展不行
期刊
学界对陈学霖教授有深刻印象,多是从他研究八臂那吒城与北京建城传说开始的。他从民间传说人手,发现了元朝、明朝与北京历史的诸多关系,进而发现大、小传统之间的交融互动,可谓以小见大,具有方法论意义。这为自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传说以来,传说与历史之互证研究又增添了一个范例。  陈学霖教授之近作《明代人物与史料》(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系其《明代人物与传说》一书的姊妹篇,如果说传说口碑亦可谓史料之一种
期刊
这一诗意的思以其相反的方面构成了一个重要的部分,希腊人的思的诗,特别是那在其中存在和(与其紧密相连的)希腊人的此在于最为真实的意义上被创造出来的诗,那就是悲剧。  海镭格尔:《形而上学引论》  在欧洲语言中,戏剧一词(theaomai,the-ater,theatre)同理论一词(theona,theory,thorie)具有共同的词根,意指全神贯注地观看。这提醒我们,在欧洲最早的戏剧形式中,感性
期刊
“七一”之际,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同时强调,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必须以鼓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广大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的研究、宣传和贯彻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本刊邀请几位中青年学者,就“七一”讲话的若干重要观点撰写文章,以飨读者。  关于“七一”讲话的若干思考立党、执政应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小资”和“愤青”代表着当代中国青年的两大阵营,似有“不归于杨,必归于墨”之势,其实这两大阵营不可能把当代青年一网打尽,此外不可归类者无疑更多。由于这两大阵营目前非常流行,所以很容易用流行的术语对他们加以简单区分:小资的标签是“帅呆”,愤青的标签是“酷毙”。小资是颤抖的甜果冻,愤青是愤怒的酸葡萄。  就思想倾向而论,小资是右派,而愤青是左派——这正与思想界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两系相当。就职业
期刊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影响唐代文学繁荣和发展的多重原因,除了政治昌明,社会稳定之外,从文化教育制度和用官制度等多方位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学术重新步入正轨后,唐代科举与文学发展相关的课题,研究者为数不多,但是其学术成果却是学界普遍认可的。八十年代初期程千帆先生《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虽然篇幅不算长(仅有六万多字),却提出了和传统观点相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期刊
著名华裔作家程抱一先生多年来著书立说,力求把中国诗画艺术的精髓和魅力传达绐西方读者。他介绍分析中国诗画的著作透彻而又有自己的创建,成为法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读书。程抱一先生的诗歌自成一格,深受诗歌爱好者们的喜爱。1999年,步入古稀之年的程抱一先生发表了用十二年心血写成的第一部小说《天一言》。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荣誉接踵而来。《天一言》获得当年"费米娜文学奖"。评委们特别欣赏作者炉火纯青和优
期刊
以制度为招牌,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有两个学派,一个即大名鼎鼎的新制度经济学,英文为New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个为有—百年历史的制度经济学,英文为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从英文看,都可以译为新制度经济学,但这两个“新制度经济学”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想。 先说Newinstitutional Economics。新制度经济学是威廉姆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