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大爱无疆

来源 :新湘评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了休能干什么?有的人选择种花养草安享闲适,有的人选择游山玩水畅享自然,更多的人选择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共产党员肖光盛却用另一种方式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和回答:近30年如一日,奔走在济困助学的爱心路上,累计个人捐款16万元,足迹遍布100多个县市,行程超过70万公里,筹集善款840余万元,帮助贫困学子1100多人,真正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退休信念不退、年老精神不老,为人民服务初心不改、终生践行的崇高品质。
  一堂课,一辈子
   1930年,肖光盛出生在涟源市石马山镇一个贫苦家庭,为了生计,十几岁便到长沙做印刷学徒,没吃过几顿饱饭,没睡过什么安稳觉,可谓颠沛流离。直到新中国成立,他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1949年11月,肖光盛通过努力,考上了军校。
   到部队上的第一堂课便是《为人民服务》,他听完后深受震动和启发,从此立下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并铭刻于心,终生不渝。1956年,他从部队复员,被安排在涟源市林业局下属的木材公司工作,1960年调到涟源市税务局,直至1991年退休。在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曾连续4年立大功3次、立功1次,获评娄底市优秀党员、涟源市劳动模范。
   退休在家,肖光盛按平常人的做法,开始培育自己的兴趣爱好,种花、绘画、摄影、写人生格言。生活过得悠闲自在,但他总感到还不怎么充实,好像缺少点什么。
   就在这年冬天,肖光盛到一个偏远的山村看望一位70多岁的农民朋友吴尧升,老吴老伴去世,儿子一年前不幸触电身亡,儿媳远走他乡下落不明,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与老人相依为命。因为贫困,孩子们不得不辍学在家,他们也想和其他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哭喊着:“爷爷,我要上学!我要上学!”望着老吴悲伤无助的脸,肖光盛心如刀绞,当即从身上掏出仅有的500元钱交给老吴,嘱咐他赶紧送孙儿孙女去上学。临走前,肖光盛对吴尧升许下承诺:“只要孩子想上学,我就一帮到底。”
   回到家中,肖光盛彻夜难眠。孩子揪心的哭声、老吴悲戚的眼神,在他心里像针扎一样,让他既难受又伤感。他想,人是退休了,但共產党员的理想信念不能退,老有所为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追求;要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自己的初心,也是自己的使命。天亮时分,他心中便有了把为人民服务具体化、落细落实为困难群体服务的坚定想法,一份济困助学的“宏伟蓝图”也初步成型。
   从那一天起,肖光盛便开始奔走在爱心之路上,走机关、进企业、到学校、跑农村,一年至少有300天奔波在募捐路上,风雨无阻,乐此不疲。这一走就是30个年头……
  从1到100万
   “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要能发动爱心人士一起行动,就算把我当成叫花子,也要完成爱心计划。”谈起自己的济困助学之路,肖光盛无比坚毅,他常用“三个十年计划”“三个转向”来总结。
   1991年,从乡下回来后,他便立下第一个目标:用10年的时间,发动10万人奉献爱心,募捐100万元善款,帮扶100名亟待帮助的人,2005年第一个“爱心十年计划”完成。2009年,肖光盛提前完成第二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了30多万人,募捐了300多万元,帮助了300名亟需帮助的人。2014年5月,肖光盛的第三个“爱心十年计划”又提前实现:发动50多万人献爱心,累计募集善款500多万元,累计帮扶500多名亟需帮助的人。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从一家人到爱心大团队,队伍在不断壮大。在肖光盛的感染和带动下,儿女、孙子都加入到助学的行列中来,他们先后资助3名贫困学子完成大学学业;不少干部、职工、教师、企业家、离退休老同志,也纷纷加入到这个爱心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万人加入这个爱心团队,许多人都自觉把传承爱心作为人生选择,一股股向善的力量不断凝聚、升腾,汇成一条奔腾不息、涵养德行的爱心大河。
   肖光盛是一个爱思考、爱总结的人,按他自己的话说,30年的助困助学路,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帮助重病、重残、重伤人员和五保老人,二是扶贫助学。扶贫先扶智,助困必助学。助学又是重中之重。助学伊始,他采取的是“撒胡椒面”的办法,谁困难就帮谁,这样助学的成效不大,考进大学的很少,硕士博士更是没有。随后,肖光盛调整思路,由“普遍助学”转向“精准助学”,把主要力量放在大学以上学生身上,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好。随着助学的深入,“精准助学”又向“跟踪扶助”深入,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研究生持续帮扶,直到他们读完硕士、博士。近些年,他的帮扶重点更明确,主要帮扶“三特学生”,即家庭特困、品德特好、成绩特优的学生。“三特学生”个个很争气,逐渐成长为“高素质、高学府、高学历”的人才。“三特”变“三高”,肖光盛认为这是他们人生的重大突破。
  生命不息,爱心不止
   如今,肖光盛已90高龄,但他仍心怀梦想:到2021年资助200名贫困学生完成博士、硕士学业,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他说:“我虽年老,但心更红、志更坚、劲更足、经验更丰富,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不放弃!”
   也曾有人质疑,“无利不起早,他是不是在善款中抽了提成、拿了回扣?”30年来,肖光盛定下一条“心连心、实帮实、面对面、现兑现”的原则,爱心款都由资助人直接汇入被资助人的银行账户,他本人只负责发动、牵线、登记、回访。翻开肖光盛的十几本爱心花名册,一笔笔爱心捐款详细记录在册。一颗爱心,磊落光明。
   不仅如此,他自己的部分退休工资,出去讲课所得的酬劳,上级或有关部门来看望他的慰问费,他都转送给贫困学子,每次去看望特困家庭或重病患者,他都会尽力捐点钱……这些钱汇集起来,总数已经超过16万元。
   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十分“抠门”:这些年来,他从未添置过新衣服,一直穿着老税务制服,省吃俭用,就连头发也一直是由老伴剪。外出募捐,车旅费、伙食费、打印费,也是他自掏腰包,常常是一杯水、几个馒头就是一顿饭,能走路的尽量不搭车……
   走进肖光盛的家,更让人感叹不已。住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建的旧式普通房,有些简陋阴暗,家具皆已陈旧。他的书房兼卧室对比强烈:一面是极度寒碜,简易破旧的床,简单老旧的书桌,歪斜破洞的藤椅;一面却是满墙的锦旗绶带,满屋的证书奖杯,整齐的捐赠名册……对比之下,折射的恰是肖光盛拳拳赤诚的爱心和高大伟岸的人格。
   这些年,肖光盛先后荣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感动湖南人物、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几十项荣誉,2019年9月,肖光盛被评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先后对他进行了宣传报道。他的事迹也从涟源走向全省、走向全国,更多的人受其影响,加入到爱心行列中来。面对荣誉,面向未来,他还是那句话:“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开始那一天,没有结束那一刻,只要我还活着,一辈子就要为人民服务,为困难群众服务。”
  (摄影/王登)
其他文献
提起双牌县何家洞镇付家湾村,30多年来始终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杨迪波。杨迪波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付家湾村第一届村民委员会主任,并先后当选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今年“七一”前夕,楊迪波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30多年青春无悔,杨迪波扎根大山深处,因地制宜谋发展,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脱贫之路,把初心化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痴心。  当好合并“家”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破除传统体制机制弊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基层群眾的积极性,有效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笔者以郴州市北湖区为例,通过解剖麻雀的形式,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探索与思考。   积极的探索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当年的那场战争,不仅为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也为整个人类,提供了极为深刻的经验教训。其中十分重要而且在当下最具现实意义的一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   挑起战争者必将受到历史和法律的惩罚   由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这场战争,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其中(有的说80多个国
期刊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要求湖南努力闯出“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这是新时代湖南发展的新使命新动力,也是新时代湖南各项工作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使我们对党的领导的认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时,不仅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分列两条,而且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14条基
期刊
敢担当、有作为,蕴含着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遵循干部干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按照干部姓“干”、干部需干事、干事要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全国人大代表、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就是一位观念新、能力强、干劲足的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争当先锋、勇打头阵、做好表率,带领村民走上了小康路;他开拓创新、尽责担当,大胆探索“党建引领、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共同富裕”扶贫新模式,使6个村659户2433名贫困人
期刊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熟悉的歌声唱起,我们仿佛看到70年前那一幕幕壮怀激烈、舍生忘死的感人场景:240万志愿军将士听从党的号令,先后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用生命铸就人类战争史上的不朽丰碑。全国战斗英雄王学智便是240万人中的一员,1951年3月,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的一名排长,在军长秦基伟的带领下,第二批入朝作战,后被授予朝鲜民主
期刊
“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   ……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这一天,必将被历史铭记。这是属于马栏山的荣光,也是属于长沙、属于湖南文化产业的荣光。我们一定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和强大动力,坚持党建引领,守正创新,紧贴时代和人民的需求,继续沿着“文化
期刊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省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特别是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