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教科书(人教版)第31----32页的圆柱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认识圆柱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2)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形;
(3)发展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圆柱体的特征、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图形。
教具学具:圆柱体实物、多媒体设备、课件、小黑板、剪刀、直尺、三角板。
课前准备活动
(1)播放背景音乐《西游记》片尾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2)和学生聊天放松心情。
教师:我今天为大家提供一副对联,上联是“你行我行大家行”,下联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请同学们为这副对联加横批。
学生为这副对联加横批。
教师:我也给它加了横批,内容是:行好,意思是说我们今天共同来研究这堂课,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这个横批也可以倒过来念,即好行。意思是说我们在没有研究之前提前预祝大家好行,在研究之后,能过大家的努力,把这堂课的内容研究好了,这真正体现了同学们真的好行。
(3)班级誓言:×班×班,自主钻研、不畏艰险、永往直前。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音乐与我们看过的哪部电视剧有关?(《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孙悟空……)能说出喜欢的理由吗?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对孙悟空很感兴趣,因为他手中的金箍棒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一会儿变粗,一会儿变细,你瞧,今天教师也带来了一根金箍棒。你们想拥有一根吗?(想)那好,老师就给每个学习小组赠送一根,请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组长前来领取。(教师分发圆柱 体模型)
同学们,仔细瞧一瞧,你们手中的金箍棒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圆柱体)
教师板书并贴圆柱体平面图
你们再仔细瞧瞧,金箍棒大小、粗细一样吗?(一样)像这样的圆柱体就是直圆柱。直圆柱是我们小学阶段所研究的主要物体形状,在小学的学习中,提到圆柱,很自然地应该想到是直圆柱。明白吗?(明白)那好,圆柱有哪些特征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研究的话题。大家有信心研究好吗?(有)很好,那么我们的学习活动就围绕以下5个探究目标来开展。
2.探究圆柱体的特征
2.1 首先,请看第一个探究目标(课件显示),请同学们齐读研究目标要求。
学生读: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明白要求吗?(明白)那好,请同学们先在学习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给大家。下面开始活动:
学生小组内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2.2刚才大家所列举的物体的形状,都跟金箍棒的形状差不多,而且每个小组都有圆柱模型,请同学们数一数:圆柱体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课件显示)明白要求吗?(明白)那好,小组内开始研究,然后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小组内活动,然后展示(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圆柱平面图上标出上下底面和侧面)
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同意)说明他们的研究成功吗?(成功),那请同学习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也送给自己。以资鼓励,好吗?
(建立圆住空间模型),师生共同比划、描述:圆柱有三个面,有上底面,有下底面,还有侧面。
2.3那么上下底面有什么特征呢?请看目标3(课件显示),请一位同学朗读目标要求:比一比,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它们有什么关系,你们是怎么探究出来的?听懂了吗?(懂了)那好,请开始研究(教师到小组内巡视研究过程,加以指导提示,方法一:将上下两底面重合;方法二:量底面半径;方法三:用一根绳子量底面圆的周长)
学生汇报展示(预案:如果方法一和三学生没有研究出来,这时老师要加以正确的提示和引导,并相机贴出圆形纸片,并标明关系)
2.4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圆柱体有高吗,在哪里,有多少条,所有的高有什么关系,你能画出一条给你的圆柱的高吗?(课件显示)明白这个要求吗?(明白)那好,为了同学们更好地探究,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圆柱,这样你能很快地看出圆柱是否有高(教师再次分发圆柱)
学生研究汇报,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是在同一圆柱内,所有的高都是相等。
2.5 我们共同来研究最后一个目标(课件显示),试一试: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得到什么图形,这些图形的各部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明白要求吗?(明白)开始研究,教师到学习小组内正确引导。
学生研究汇报展示(预案:如果所出现的图形没有平行四边形,老师要示范斜着剪,并展开研究。
教师相机贴出圆柱侧面展开图。
2.6 探究小结:(引导学生建立空间图形,边比划边描述)
圆柱体有三个面,两个相等的圆形底面,一个侧面,侧面展开后得到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是两底面间的距离,有无数条并且相等。
3.巩固练习
3.1 出示实物体:将实物体分类(圆柱体、非圆柱体);
3.2 投影显示:辨别哪些图形是圆柱体。
4.探究延伸
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用直尺量出底面圆的半径、圆柱的高,试算圆柱体和侧面分别用掉了多少平方厘米的纸片。
收稿日期:2009-09-30
教学目的:
(1)认识圆柱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2)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形;
(3)发展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圆柱体的特征、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图形。
教具学具:圆柱体实物、多媒体设备、课件、小黑板、剪刀、直尺、三角板。
课前准备活动
(1)播放背景音乐《西游记》片尾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2)和学生聊天放松心情。
教师:我今天为大家提供一副对联,上联是“你行我行大家行”,下联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请同学们为这副对联加横批。
学生为这副对联加横批。
教师:我也给它加了横批,内容是:行好,意思是说我们今天共同来研究这堂课,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这个横批也可以倒过来念,即好行。意思是说我们在没有研究之前提前预祝大家好行,在研究之后,能过大家的努力,把这堂课的内容研究好了,这真正体现了同学们真的好行。
(3)班级誓言:×班×班,自主钻研、不畏艰险、永往直前。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音乐与我们看过的哪部电视剧有关?(《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孙悟空……)能说出喜欢的理由吗?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对孙悟空很感兴趣,因为他手中的金箍棒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一会儿变粗,一会儿变细,你瞧,今天教师也带来了一根金箍棒。你们想拥有一根吗?(想)那好,老师就给每个学习小组赠送一根,请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组长前来领取。(教师分发圆柱 体模型)
同学们,仔细瞧一瞧,你们手中的金箍棒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圆柱体)
教师板书并贴圆柱体平面图
你们再仔细瞧瞧,金箍棒大小、粗细一样吗?(一样)像这样的圆柱体就是直圆柱。直圆柱是我们小学阶段所研究的主要物体形状,在小学的学习中,提到圆柱,很自然地应该想到是直圆柱。明白吗?(明白)那好,圆柱有哪些特征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研究的话题。大家有信心研究好吗?(有)很好,那么我们的学习活动就围绕以下5个探究目标来开展。
2.探究圆柱体的特征
2.1 首先,请看第一个探究目标(课件显示),请同学们齐读研究目标要求。
学生读: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明白要求吗?(明白)那好,请同学们先在学习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给大家。下面开始活动:
学生小组内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2.2刚才大家所列举的物体的形状,都跟金箍棒的形状差不多,而且每个小组都有圆柱模型,请同学们数一数:圆柱体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课件显示)明白要求吗?(明白)那好,小组内开始研究,然后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小组内活动,然后展示(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圆柱平面图上标出上下底面和侧面)
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同意)说明他们的研究成功吗?(成功),那请同学习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也送给自己。以资鼓励,好吗?
(建立圆住空间模型),师生共同比划、描述:圆柱有三个面,有上底面,有下底面,还有侧面。
2.3那么上下底面有什么特征呢?请看目标3(课件显示),请一位同学朗读目标要求:比一比,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它们有什么关系,你们是怎么探究出来的?听懂了吗?(懂了)那好,请开始研究(教师到小组内巡视研究过程,加以指导提示,方法一:将上下两底面重合;方法二:量底面半径;方法三:用一根绳子量底面圆的周长)
学生汇报展示(预案:如果方法一和三学生没有研究出来,这时老师要加以正确的提示和引导,并相机贴出圆形纸片,并标明关系)
2.4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圆柱体有高吗,在哪里,有多少条,所有的高有什么关系,你能画出一条给你的圆柱的高吗?(课件显示)明白这个要求吗?(明白)那好,为了同学们更好地探究,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圆柱,这样你能很快地看出圆柱是否有高(教师再次分发圆柱)
学生研究汇报,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是在同一圆柱内,所有的高都是相等。
2.5 我们共同来研究最后一个目标(课件显示),试一试: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得到什么图形,这些图形的各部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明白要求吗?(明白)开始研究,教师到学习小组内正确引导。
学生研究汇报展示(预案:如果所出现的图形没有平行四边形,老师要示范斜着剪,并展开研究。
教师相机贴出圆柱侧面展开图。
2.6 探究小结:(引导学生建立空间图形,边比划边描述)
圆柱体有三个面,两个相等的圆形底面,一个侧面,侧面展开后得到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是两底面间的距离,有无数条并且相等。
3.巩固练习
3.1 出示实物体:将实物体分类(圆柱体、非圆柱体);
3.2 投影显示:辨别哪些图形是圆柱体。
4.探究延伸
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用直尺量出底面圆的半径、圆柱的高,试算圆柱体和侧面分别用掉了多少平方厘米的纸片。
收稿日期:200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