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渊明身处乱世,却创造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那是人类沉沉大梦中的永远的蒹葭。那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座桃花源在实践教学中却流失了其经典的分享。本文拟通过边缘化教学的分析针对《边城》的教学设计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边缘化教学 边城 教学设计 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107-01
一、《边城》的边缘化教学的现状
所谓边缘化教学是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能够深入研究、讲解某一知识点,又由于其在教科书中的存在性只能“打擦边球”,讲讲其外延而忽视更重要的内涵的一种应付式的教学现状。
《边城》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的节选课文,又是阅读课的推荐文学著作,但实际中,由于著作中故事性不强、情节不连贯,更多的是在推送故事情节的同时更注重风土人情的描述,是乡土文学的典范。又加上学生阅读的文章量较少、理解能力欠缺以及深入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篇经典的文学著作赏析常常被作者简介所取代,无法表达出其核心思想。
二、突破边缘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体现“名著导读课”旨在推进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名著真正的带入课堂,学生做读书笔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阅读、交流与写作中建立学习的自信,点燃青春阅读。
教师的目标引领、学法指导上激励与深化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宏观阅读、微观阅读、检测性阅读,深入了解沈从文,感知“边城”世界纯净美好如世外桃源。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定制如下教学目标:
⑴欣赏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俗环境人性。
⑵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把握对人物的描写。
⑶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世外桃源。
3.整体框架
设计思路如下:《边城》篇幅较短;二十一章,五万字左右,设计一周完成,可采用“先读后教”的思路。
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在章节阅读课程的引導下完成整本书阅读。重点突出:小说为什么定为“边城”?找出文中环境描写场景,真是怎样的一幅边地风情画卷?把环境描写的文字改写成诗歌等单方面的问题,带着问题来阅读。让学生通过泛读、精读、复读的方式三读全文,勾画出关于翠翠的描写,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少女。在翠翠形象确立之后,选取《红楼梦》的宝黛对话、《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话,与翠翠形象对比。
三、《边城》阅读课的实施策略
针对边城目前边缘化教学的现状,在阅读课的实践中,一直尝试如何能够带领学生一同走进沈从文的世外桃源,并在世外桃源之中感受翠翠的爱情故事。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估,在阅读课中重点通过宏观阅读、微观阅读、检测性阅读三大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1.宏观阅读设计
在教学环节,重点设计了章节阅读、多媒体图画、形象对比和诗歌写作四个行动导向来引领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对《边城》的理解与领悟。分章节阅读展示是希望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学写批注。整体把握,全班交流。搜索展示更多的多媒体图画,是希望学生能够从文字描述的抽象理解转化为更为形象而又难忘的具体画面,同时累计环境描写的知识、品读云淡风轻的语言、描摹田园牧歌的画面。形象对比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对人物形象深入思考。师生和生生碰撞交流。写作诗歌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名著的同时提炼阅读感受,提升表达能力。
2.微观阅读设计
3.检测性阅读的设计
《边城》的检测性阅读设计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笔来书写和绘制对名著的理解,通过四个活动的引导最终完成检测性阅读的目的。
活动一:渲染底色
因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看,“边城”在古老的湘西,在几个省的交界处,是边境小镇。它远离尘嚣,它是沈从文的桃花源。引导学生理解这座桃花源的唯美淳朴的人性、恬谈舒展的意境、田园牧歌的画卷。是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这里淡化了时代的折射,淡化了成人的世界。在本书辑录的黄水玉的插画中,选择最能代表《边城》的一幅,作为书签的底色,有能力同学自己作画。
活动二:配上诗歌
指导学生找出这幅边地风情长轴画卷里的意象,感觉边城如牧歌般的单纯和悠扬。根据这些意象,把找到的环境描写成诗歌,交流推荐优秀作品,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展现那未被世俗侵染的桃园,那至真至纯的民风。
活动三:制作书签
把自己写的诗歌写在底色上,制成《永远的蒹葭》书签。教师展示自己做的书签,交流。
活动四:扩展阅读
让学生思考世上还有那些桃花源?例如沈从文《湘西》《长河》,汪曾琪《受戒》,棱罗名著—最接近上帝和天堂的《瓦尔登湖》。
【关键词】边缘化教学 边城 教学设计 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107-01
一、《边城》的边缘化教学的现状
所谓边缘化教学是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能够深入研究、讲解某一知识点,又由于其在教科书中的存在性只能“打擦边球”,讲讲其外延而忽视更重要的内涵的一种应付式的教学现状。
《边城》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的节选课文,又是阅读课的推荐文学著作,但实际中,由于著作中故事性不强、情节不连贯,更多的是在推送故事情节的同时更注重风土人情的描述,是乡土文学的典范。又加上学生阅读的文章量较少、理解能力欠缺以及深入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篇经典的文学著作赏析常常被作者简介所取代,无法表达出其核心思想。
二、突破边缘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体现“名著导读课”旨在推进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名著真正的带入课堂,学生做读书笔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阅读、交流与写作中建立学习的自信,点燃青春阅读。
教师的目标引领、学法指导上激励与深化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宏观阅读、微观阅读、检测性阅读,深入了解沈从文,感知“边城”世界纯净美好如世外桃源。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定制如下教学目标:
⑴欣赏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俗环境人性。
⑵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把握对人物的描写。
⑶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世外桃源。
3.整体框架
设计思路如下:《边城》篇幅较短;二十一章,五万字左右,设计一周完成,可采用“先读后教”的思路。
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在章节阅读课程的引導下完成整本书阅读。重点突出:小说为什么定为“边城”?找出文中环境描写场景,真是怎样的一幅边地风情画卷?把环境描写的文字改写成诗歌等单方面的问题,带着问题来阅读。让学生通过泛读、精读、复读的方式三读全文,勾画出关于翠翠的描写,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少女。在翠翠形象确立之后,选取《红楼梦》的宝黛对话、《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话,与翠翠形象对比。
三、《边城》阅读课的实施策略
针对边城目前边缘化教学的现状,在阅读课的实践中,一直尝试如何能够带领学生一同走进沈从文的世外桃源,并在世外桃源之中感受翠翠的爱情故事。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估,在阅读课中重点通过宏观阅读、微观阅读、检测性阅读三大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1.宏观阅读设计
在教学环节,重点设计了章节阅读、多媒体图画、形象对比和诗歌写作四个行动导向来引领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对《边城》的理解与领悟。分章节阅读展示是希望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学写批注。整体把握,全班交流。搜索展示更多的多媒体图画,是希望学生能够从文字描述的抽象理解转化为更为形象而又难忘的具体画面,同时累计环境描写的知识、品读云淡风轻的语言、描摹田园牧歌的画面。形象对比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对人物形象深入思考。师生和生生碰撞交流。写作诗歌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名著的同时提炼阅读感受,提升表达能力。
2.微观阅读设计
3.检测性阅读的设计
《边城》的检测性阅读设计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笔来书写和绘制对名著的理解,通过四个活动的引导最终完成检测性阅读的目的。
活动一:渲染底色
因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看,“边城”在古老的湘西,在几个省的交界处,是边境小镇。它远离尘嚣,它是沈从文的桃花源。引导学生理解这座桃花源的唯美淳朴的人性、恬谈舒展的意境、田园牧歌的画卷。是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这里淡化了时代的折射,淡化了成人的世界。在本书辑录的黄水玉的插画中,选择最能代表《边城》的一幅,作为书签的底色,有能力同学自己作画。
活动二:配上诗歌
指导学生找出这幅边地风情长轴画卷里的意象,感觉边城如牧歌般的单纯和悠扬。根据这些意象,把找到的环境描写成诗歌,交流推荐优秀作品,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展现那未被世俗侵染的桃园,那至真至纯的民风。
活动三:制作书签
把自己写的诗歌写在底色上,制成《永远的蒹葭》书签。教师展示自己做的书签,交流。
活动四:扩展阅读
让学生思考世上还有那些桃花源?例如沈从文《湘西》《长河》,汪曾琪《受戒》,棱罗名著—最接近上帝和天堂的《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