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真研读课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复习,把握复习的方向,构建知识体系,拓展核心思维,把控复习的难度,提高复习的效率,针对热点题型,提炼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变式训练,放大复习的效果,并使之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教学力,切实提高复习的精准度。
关键词:课标;复习;效率;精准度
综观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试题的整体难度不大,但知识覆盖面广,题型新颖,不少学生对非选择题部分存在畏惧心理。化学复习必须坚持知识、思维、能力到位。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一、 心中有标:把准复习的方向
认真阅读课标,梳理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规律。复习时不能随意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负担。
1. 内容标准不拓展,知识体系要构建
中考热点题型工业流程题整体难度较大,不管是知识层面、能力层面、方法层面,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如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不少学生认为用氯化铜溶液等进行反应,显然,学生对碱和盐反应,反应物应能溶于水,这一知识点是模糊的,考试是不是超出了课标要求?因为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就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流程中只要推出过滤出来的氢氧化镁,要转化为氯化镁,首先就应想到与酸反应,不溶性碱通常与酸反应而不与盐反应可以在转化规律中加以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消除学生认识的误区。同样的的方式可以解决不溶性碳酸盐与酸反应的问题。
2. 能级要求不提升,核心思维要到位
中考对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有如下四个方面,其一是观察能力,对自然、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对观察结果的初步加工。其二是实验能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其三是思维能力,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其四是自学能力,能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
3. 考试目标不放松,考前指导要提前
平时的练习要让学生认真应对,必须提出考试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应该是分数、名次的目标,而是复习必须达成的目标,更直白一些,就是哪些题必须做对,让复习要求与学生的目标趋于一致,而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因此平时的练习、训练要进行合理、细致的指导,不要等大型考试前再去提醒,学生肯定听进去的不多。
二、 眼里有度:提高复习的效率
1. 零散的知识集约化,降低记忆的难度
化学与环境这一知识板块,知识零散,分布在上下册多个章节,复习时将其集约化处理,减少记忆的量,增强记忆的效果。从化石燃料的使用、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物品的使用(塑料制品、电池等)、工业生产(炼铁、硫酸厂废水)、化学实验(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酸和碱等)等角度集中处理。
2. 复杂的问题可视化,减小思维的难度
复习时,可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图示分析对比,让变化的过程变得可视化,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变化的本质,降低思维的难度。如某钢铁厂为分析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20 g样品,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CO气体还原,充分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CO反应)后冷却、称重,质量为15.2 g。计算该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本题可以归为含有杂质的计算一类,当然也可以归为守恒类计算,解题时由于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没有认真分析清楚反应前后物质的改变,导致质量的改变,草率认为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导致计算错误。
3. 学会选择数据,降低计算的难度
计算题在考试中得分率较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平时训练难度大带来的心理阴影,学生看到计算题就怕,心里发毛,在复习化学计算部分时,应强化各类基本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弄清: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化合价、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的换算;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首先要理解物质质量比、化学计量数比、质量守恒等核心知识,然后学会筛选有效数据,进行计算,筛选是要明確以下几点:要算什么物质的质量、题目中已有什么物质的质量、是不是该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如何转化为该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三、 手中有法:放大复习的效果
1. 针对热点题型,提炼解题思路与方法
物质的提纯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学生练习中错误的频率较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纵观这些年的试题,可以发现,考查对物质提纯的理解,主要从三个方面命题:
(1) 试剂选择;气(气)固体加热:CO2(CO);溶液吸收(洗气):H2(HCl)
固(固)溶解性(水溶):KCl(MnO2);酸溶Cu(CuO);“火攻”:CuO(Cu)、CaO(CaCO3);
液(液)NaCl溶液(Na2SO4)一般从离子角度考虑将其转化为难解离的物质,思路如下:找准杂质离子→选择除杂离子→选择除杂物质→反应原理;
(2) 用量是否合理;
(3) 操作方法是否恰当;
2. 加强变式训练,巩固复习效果
守恒思想的考查也是中考重点,考查角度一般从物质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元素种类、原子守恒三个方面进行。例如: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t℃bH2O↑ cCO2↑ dY↑
取90 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 g,另取90 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62 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气体Y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
A. CO2的质量为44 g
B. 气体Y的质量为28g
C. 气体Y可能为甲烷
D. 方程式中b和c的比为1∶1
解题思路: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判断待测数据;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写反应的表达式;根据元素守恒,判断未知物的组成。
总之,复习过程中,只有认真研读课标,了解学生复习中的真正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复习活动,复习中做到精准打击,复习之路一定走得踏实而稳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2,1.
[2]倪娟.论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概念教学[J].化学教育,2014,(1).
关键词:课标;复习;效率;精准度
综观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试题的整体难度不大,但知识覆盖面广,题型新颖,不少学生对非选择题部分存在畏惧心理。化学复习必须坚持知识、思维、能力到位。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一、 心中有标:把准复习的方向
认真阅读课标,梳理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规律。复习时不能随意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负担。
1. 内容标准不拓展,知识体系要构建
中考热点题型工业流程题整体难度较大,不管是知识层面、能力层面、方法层面,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如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不少学生认为用氯化铜溶液等进行反应,显然,学生对碱和盐反应,反应物应能溶于水,这一知识点是模糊的,考试是不是超出了课标要求?因为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就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流程中只要推出过滤出来的氢氧化镁,要转化为氯化镁,首先就应想到与酸反应,不溶性碱通常与酸反应而不与盐反应可以在转化规律中加以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消除学生认识的误区。同样的的方式可以解决不溶性碳酸盐与酸反应的问题。
2. 能级要求不提升,核心思维要到位
中考对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有如下四个方面,其一是观察能力,对自然、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对观察结果的初步加工。其二是实验能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其三是思维能力,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其四是自学能力,能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
3. 考试目标不放松,考前指导要提前
平时的练习要让学生认真应对,必须提出考试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应该是分数、名次的目标,而是复习必须达成的目标,更直白一些,就是哪些题必须做对,让复习要求与学生的目标趋于一致,而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因此平时的练习、训练要进行合理、细致的指导,不要等大型考试前再去提醒,学生肯定听进去的不多。
二、 眼里有度:提高复习的效率
1. 零散的知识集约化,降低记忆的难度
化学与环境这一知识板块,知识零散,分布在上下册多个章节,复习时将其集约化处理,减少记忆的量,增强记忆的效果。从化石燃料的使用、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物品的使用(塑料制品、电池等)、工业生产(炼铁、硫酸厂废水)、化学实验(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酸和碱等)等角度集中处理。
2. 复杂的问题可视化,减小思维的难度
复习时,可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图示分析对比,让变化的过程变得可视化,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变化的本质,降低思维的难度。如某钢铁厂为分析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20 g样品,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CO气体还原,充分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CO反应)后冷却、称重,质量为15.2 g。计算该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本题可以归为含有杂质的计算一类,当然也可以归为守恒类计算,解题时由于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没有认真分析清楚反应前后物质的改变,导致质量的改变,草率认为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导致计算错误。
3. 学会选择数据,降低计算的难度
计算题在考试中得分率较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平时训练难度大带来的心理阴影,学生看到计算题就怕,心里发毛,在复习化学计算部分时,应强化各类基本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弄清: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化合价、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的换算;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首先要理解物质质量比、化学计量数比、质量守恒等核心知识,然后学会筛选有效数据,进行计算,筛选是要明確以下几点:要算什么物质的质量、题目中已有什么物质的质量、是不是该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如何转化为该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三、 手中有法:放大复习的效果
1. 针对热点题型,提炼解题思路与方法
物质的提纯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学生练习中错误的频率较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纵观这些年的试题,可以发现,考查对物质提纯的理解,主要从三个方面命题:
(1) 试剂选择;气(气)固体加热:CO2(CO);溶液吸收(洗气):H2(HCl)
固(固)溶解性(水溶):KCl(MnO2);酸溶Cu(CuO);“火攻”:CuO(Cu)、CaO(CaCO3);
液(液)NaCl溶液(Na2SO4)一般从离子角度考虑将其转化为难解离的物质,思路如下:找准杂质离子→选择除杂离子→选择除杂物质→反应原理;
(2) 用量是否合理;
(3) 操作方法是否恰当;
2. 加强变式训练,巩固复习效果
守恒思想的考查也是中考重点,考查角度一般从物质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元素种类、原子守恒三个方面进行。例如: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t℃bH2O↑ cCO2↑ dY↑
取90 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 g,另取90 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62 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气体Y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
A. CO2的质量为44 g
B. 气体Y的质量为28g
C. 气体Y可能为甲烷
D. 方程式中b和c的比为1∶1
解题思路: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判断待测数据;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写反应的表达式;根据元素守恒,判断未知物的组成。
总之,复习过程中,只有认真研读课标,了解学生复习中的真正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复习活动,复习中做到精准打击,复习之路一定走得踏实而稳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2,1.
[2]倪娟.论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概念教学[J].化学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