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象、意、境发展的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象、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象”是物的形象,最早由老子提出。后来《易传》突出了“象”这个范畴,并与“意”联系起来,至魏晋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意象”。到唐代,意象被普遍应用,进一步出现了“境”这个范畴。象、意象、意境都是对道的体现。
  关键词:象;意;境
  先秦是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道包含“象”。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得意忘象”的思想,进一步产生了“意”。发展到唐代,美学家提出了“境”,认为“境生于象外”。象、意、境一脉相承,贯穿了中国美学的整个脉络。
  (1)“象”最早由老子提出,伴随的“道”而产生。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產生而寻在的原始混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包含有“象”,“象”是物的形象。因为万物的本地和生命的体现是“道”,那么“象”不能脱离“道”而独立存在。如果脱离“道”,“象”就失去了本体和生命,成为了毫无意义的东西。所以老子提倡“涤除玄鉴”,以关照“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排除人们主观余年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柄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澄怀味象”。“味象”就是感觉经验,就是观道。
  《易传》进一步突出了“象”这个范畴。《系词传》中说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也解释。“《易》卦者,写万物之形象。故《易》者象也,谓卦为万物象者,法象万物,犹若乾卦之象法像于天地。”从中可以看出,象是万物形象(物象)的模拟、写照、反映。他也提到。“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同时,《易传》对“象”做出了两个重要的规定。
  第一,观物取象。《系词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象》是“圣人”对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观察而创造出来的,不仅是对外界物象的模拟,而且更着重于表现万物的内在特性,表现宇宙的深奥微妙的道理,是一种有很大概括性的再现。这段话里,还说明了观物的方式,应是仰观俯察,着眼于宇宙万物,游目骋怀。如王羲之的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之娱,信可乐也。”这种观物方式对中国美学影响很大,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指出。“俯仰往还,远近取与,二者观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
  第二,立像以尽意。《系词传》:“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质疑,妻不可见呼?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词焉以近期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是有局限性的,概念表达情感也不是非常充分,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上述《系词传》就认为象可以尽意,借助形象可以充分的表达人的意念感想。“象”是具体的,切近的,显露的,变化多端的。而“意”则是深远的,幽隐的。“道”是世间万物的本质体现,所以体现“道”的“象”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象所表达的“意”也是不同的。
  (2)“立象以尽意”把“言”与“象”区分开来,并吧“象”和“意”联系起来。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对进一步推动了“意”这个范畴的发展。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提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沿着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观照应是对有限的物象的超越,往往表现为对概念的超越。人们在此获得的对于宇宙、历史、生命和人生的感悟感受,往往是不能用概念来表达的。
  而“意象”的首次提出,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是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来说的,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是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在观察外物的具体形象中尽情想象,这种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中酝酿成为审美意象。刘勰所指的“意象”是指作者头脑中的意象,对此他提出了“隐秀”这一范畴。
  “情在词外曰隐,壮溢目前曰秀”。“秀”是这鲜明生动、直接可感。“隐”是指这种意象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不是逻辑判断所得出的,不是直接用文辞表达的,而且是丰富的、复杂的。“隐秀”的作品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是直接、单纯、有限和确定的,表达了多重的情意,引发了观者的想象和联想,是之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启示。如果平铺直述,反而没有了美感。
  (3)后来的唐朝美学家,并没有停止在“意象”这个范畴,他们提出了“境”这个新的范畴,但这并不是凭空变出的,而是在老庄美学的影响提出的。前面第一部分已经徐树国,老子认为孤立的有限的“象”并不能把握“道”,“道”是有无虚实的结合。后来庄子在《天地》篇中提出了“象罔”的概念。“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象罔”中的“象”即是有形,“罔”是无形。“象罔”象征着有形和无形、虚和实的结合。宗白华给予了这样的解释。“非无非有,不嗷不昧,这正是艺术形象的象征作用。象是境相,罔是虚幻,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际。”
  “象罔”相当于“境”,但“境”正式出现是在王昌龄的《诗格》中。“处身于境,视镜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景象,故得形似。”王昌龄把“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物境”指山水的境界,“情境”指人生的境界,“意境”指内心意识的境界。皎然也讲到过“境”。“夫景象非一,虚实难明。”
  刘禹锡对“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境生于象外。至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出现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指出“意境”不应局限于孤立的、有限的“象”,而必须超出“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环是们的上下两横槛的承受枢的旋转的空洞。得其环中,比喻对“道”的把握,“超以象外”就可以表现“道”了。这说明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明代的王夫之继承并发展了司空图的思想,认为“意境”的内涵比“意象”丰富,并不是一切的审美意象都是意境,只有取之象外,才能创造意境。其在《唐诗评选》中写道:“工部之工,在即物深致,无细不章。右丞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右丞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作实……”审美意象突破了有限趋向无限,而且“境”不同于“意”的是,“境”有高下深远之分,而“意”是彼此不同的,无法比较。
  象、意、境这三个范畴彼此联系,都是对老子思想中的“道”的体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北京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9.
  [5]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 刘勰.文心雕龙[M].商务印书馆,2011.
  [7]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韬(1989—),女,河北顺平人,2012级艺术学硕士,现工作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其他文献
以宁夏银川市5种常见绿化树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各树种的抑菌率及有效抑菌距离,比较5种树种的抑菌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抑菌能力不同;同一树种在不同生长季节的抑菌
论述了马蔺的特性、3种繁殖方法、2种栽植技术、幼苗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对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有指导意义。
【摘 要】学习小组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解放教师的身心,优化教学实效性奠定基础。初中历史学科,其知识面大多为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还课堂于学生,让他们在相互合作、彼此互助中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对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对于学生们良好且正确的观念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为此高中的政治教学方针做出了多次调整,各地的政治教学也在调整中逐渐得到了改善,不过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阻碍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根源所在,要想综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是高中政治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政治 教学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宁夏农牧厅主办,彭阳县人民政府、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盐池综合试验站承办的全国苜蓿小型机械收获加工现场会于2012年5月29日下午在宁夏彭阳县召开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沟通在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而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家缺乏合作、交流。如果大家缺少了合作、交流,那么怎么来谈互动呢?一个人从一生下来都会交流,但是随着人慢慢的长大,反而缺乏这种交流的特性,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是因为我们大家一味的逃避,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里。对于教育来说的话,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们把知识没有落到实处,只停留在理论上。而缺乏互
横式切口剖腹产是采用一字切口的手术方法,是改良后的下腹部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同时施行针对性护理,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美观,术后疼痛轻,损伤小,术后并发症低,肠道功能恢复快。
目的关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问题。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50例直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
摘要:五音戏有着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妩媚、婉转,向来就有“北方越剧”的美称。五音戏的产生、发展及定型,由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以及五音戏这四个阶段,曾经遍及盛行在山东中部的淄博、济南及其周边地区。2006年五音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用自然纯朴的方言给观众带来极强的娱乐性,很容易就会激起观众共识。最近几年来,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革新给五音戏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