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来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dongshantong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同盆地典型高砷地下水开展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高砷地下水具有低∑REE含量及富集重稀土(HREEs)特征.地下水中低含量∑REE与含水层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对REEs的吸附有关.地下水中重稀土元素相对于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可能是吸附作用和碳酸根离子同REEs发生络合作用的共同结果.采用平均大陆上地壳标准化的地下水稀土元素分布表现出显著的Ce及Eu正异常.地下水Ce/Ce*值及Eu含量与Fe+Mn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铁锰氧化物还原性溶解是控制Ce/Ce*值及Eu含量特征的主要
其他文献
Employing DEA model and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urban efficiencies of 24 typical resources-based cities in China and their changes from 2000 to 2008. The research find
期刊
针对太原盆地区碳酸盐岩中-低温地热系统与边山岩溶水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一难点问题,以地质构造分析为背景,以岩溶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组成特征为线索,重塑了太原盆地区碳酸盐岩中-低温地热系统地质演化过程.获得了如下3方面的认识:(1)该系统经历了自燕山运动以来的5个阶段的地质演化过程.在晚第三纪至早更新世阶段的稳定沉降期,该系统与边山岩溶水系统开始分离,并各自演化.(2)该系统的岩溶作用来自于2个方面:
期刊
由于目前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准确识别与分级方法,在综合解析污染源结构、污染物输移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地下水易污性和地下水污染源两部分多因素耦合的风险源识别模型,其中从污染源特性和污染物性质两方面建立了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参数体系.以地下水易污性指数和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价指数作为风险源分级指标,采用乘积模型进行了风险源的评价与分级.选择某水源地对所建方法进行实例分析,确定了地下水污
期刊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钠吸附比(SAR)条件下滨海含水层胶体释放规律,采集天津平原区代表性含水层土样,采用室内批实验和土柱实验,研究胶体释放浓度和释放量的动态特征,识别不同含水介质胶体释放的差异性,同时分析胶体颗粒释放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NaCl和CaCl2混合溶液系统中,含水层含水介质胶体颗粒的释放与地下水溶液所含阳离子价态有关,Ca2+含量越高,SAR越小,胶体越不
期刊
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法,以醋酸根为碳源,考察了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的硝酸盐还原环境下的生物降解能力,分析硝酸盐对高氯酸盐生物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mg/L的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硝酸盐环境下均可被富集培养物降解.20mg/L硝酸盐还原环境中,高氯酸盐的降解未受到抑制;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100mg/L、200mg/L及500mg/L的硝酸盐环境中,高氯酸盐降解出现滞后期,分别为7d、13d和38d
期刊
以NaCl和MgCl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作为无机盐、表面活性剂的代表,研究两者共存对菲在黄土中吸附/解吸行为联合影响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NaCl(≥0.1mol/L)、MgCl2或SDBS的单独介入,可缩短吸附平衡时间、增加吸附容量等,即对吸附具促进作用,随着介入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明显,促进能力为MgCl2>SDBS>NaCl;不改变吸附模式,仍较好地符合F型与H型.
期刊
为了研究土壤中有机质-矿质复合体结合形式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利用批实验的方法,对比研究有机质-矿质复合体与无机矿物和腐殖酸简单的混合物对三氯乙烯的吸附.结果表明,与腐殖酸相比,高岭石和石英砂吸附三氯乙烯量很小.模拟有机质-矿质复合体吸附三氯乙烯是线性吸附,Koc值随腐殖酸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比纯腐殖酸样品的Koc值小.有机质与矿质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有机质的吸附性能.对有机质在复合体中的形态变化
期刊
阿特拉津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激素,铁氧化物是土壤矿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铁氧化物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环境激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在研究阿特拉津的污染土壤与铁氧化物的混合物对阿特拉津吸附与解吸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不同配比的土壤与铁氧化物的混合物对农药阿特拉津进行解吸行为过程的模拟,并改变解吸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研究影响解吸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温度、pH值、铁氧化物与土壤的不
期刊
应用电凝聚法处理含苯并三唑废水显示出良好的实用前景,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可以为制定实际废水处理方案提供依据.采用室内实验方式,利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通过改变某个影响因素的实验条件获取系列实验数据.结果发现,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原水的酸碱度(pH值)、原水初始COD、极板数与池容比、絮凝反应时间以及废水组分等均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在实验结果基础上优化了各影响因素的实验条件,并通过实际废水
期刊
为探讨花岗岩母质红壤吸附水中砷(Ⅴ)的效果和机理,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溶液砷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红壤吸附水中砷的影响.当溶液砷初始浓度小于5.0mg/L时,红壤对砷的去除率均大于97%;随着砷初始浓度增大,去除率逐渐降低;反应初期(0~120min),红壤对砷的去除率迅速增大至95.0%左右.此后,去除率缓慢增大,直到720min后,去除率达到97.0%左右,并趋于稳定;在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