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故乡问题考述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帝”是一个经历了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历程的称号,它所反映的是华夏先民于5000年前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重大转变。当黄帝部落中轩辕氏族首领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方始有了“轩辕黄帝”称号。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是一处古代有神奇之“圭”(即天然土丘)的邽戎居地,即今甘肃省清水县旧县城东南70里之轩辕谷。轩辕黄帝部落曾活动于陇山东西地区,而他的冢则位于今甘肃省正宁县东部子午岭之西五顷原,据此其故乡必是今甘肃省天水、庆阳、平凉三市地区。
  [关键词]黄帝;轩辕黄帝;诞生地;冢地;故乡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2-0010-04
  轩辕黄帝(亦曾称“黄帝”)是我国5000年前完全可信的黄帝部落酋长称号,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华人共尊的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由于轩辕黄帝问题是中华民族史研究中第一重大课题,而且其历史的若干重要方面与我们甘肃省密切相关,从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研究任务。
  从大量文献资料、古代遗迹遗物与传说来看,轩辕黄帝的故乡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其中主要包括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活动地区与其冢所在地等方面。
  一、“黄帝”称号释义
  对轩辕黄帝问题的研究,因远古第一手直接资料的难以寻觅,故入手实在不易,尤其史学界不少人受“神话传说”论的影响,对“黄帝”称号内涵存在着“实”、“虚”等不同看法。这样看来,首先阐释“黄帝”称号含义是个合乎情理的入手門径。
  从历史文献所载传说资料看,“黄帝” 称号最初是5000年前一个氏族的名称。《国语·晋语四》云:“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①史学界专家研究认为,在5000年前的少典氏及其近亲嫡裔黄帝、炎帝存在时期,我国尚处于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时期。因此,最初的黄帝与炎帝,是我国远古时代从少典氏族分离出来的两个兄弟(或姊妹)氏族的名称,其中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即“以土德王”的氏族叫黄帝氏族,②而以“火德王”的氏族则叫炎帝氏族。此后,黄帝氏族经历了一个从氏族向部落再向部落联盟演变的漫长时期。正如皇甫谧《帝王世纪》说,自炎、黄二氏族从少典氏族分离出来,到黄帝部落统一炎帝、蚩尤二部落,中间“凡隔八代,五百余年”。③这是说,黄帝氏族从少典氏族里分离出来后的八代“五百余年”间,逐渐发展壮大,从氏族发展为部落再从部落发展为部落联盟。从“黄帝”名称内涵的演变,我们可以断言,远古黄帝氏族、黄帝部落在很长时间曾活动于今属甘肃的黄土高原上,当时该氏族的社会生活还十分原始,如《史记正义》指出:“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④到了这时,黄帝部落中产生了一个轩辕氏族,轩辕氏族首领担任了黄帝部落的部落长,黄帝部落的这个部落长就叫轩辕黄帝。这个“轩辕黄帝”自然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
  二、轩辕黄帝诞生地
  在古代和近代,我国史学界在轩辕黄帝诞生地问题上曾提出过诸多不同说法,至今仍无取得共识迹象。其实,当今国人若能坚持科学态度、坚持唯物史观、摒弃私念,在这一问题上取得共识还是有可能的。
  根据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研究,远古时期,我国“居住在东方的人统被称为‘夷族’,居住在北方、西方的人统被称为‘狄族’、‘戎族’,居住在南方的人统被称为‘蛮族’”。⑤范先生又指出:“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⑥据此可以说,范文澜先生确信族属为西“戎族”的轩辕黄帝,其诞生地在我国“西北方”。
  在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中,有关轩辕黄帝诞生地的说法主要是两种,都认为轩辕黄帝诞生在我国西北的甘肃省天水地区境内,如王国维《水经注校》说:“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⑦清乾隆《清水县志》则说,清水县“东南七十里,黄帝诞于此”。⑧以上两说,若从当地地理条件和地理方位(今天水与清水二县地境相连,天水县在南、清水县在北)来看,两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因前一说以“天水”为视角,认为轩辕黄帝诞生于天水“上邽城”之东,而后一说则以“清水县”为视角,遂说轩辕黄帝诞生于“清水县”的东南。
  若仔细思考,可发现以上两说中的建置沿革与时代明显不同,至于“上邽城”的地理方位更是难以确定。因此,需要进一步考辨。
  《水经注校》中的“南安”为南安郡,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置,⑨辖今甘肃省陇西县东部、榆中县大部及定西、武山等县地,治所为豲道(今陇西县境渭水东岸),隋初废;⑩“姚瞻”,疑为东汉末至北魏间南安郡人(现暂未查到出典);“天水”,指东汉天水郡(当时尚未置天水县),辖区相当于今甘肃省秦安、张家川、清水、甘谷、天水、礼县、西和等县及秦州区等地;“上邽城”,即上邽县城。11据此看来,确定此说中上邽县城的地理方位是个关键。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伐邽、12冀戎,初县之”。13即在伐灭邽、冀二戎人后设置邽县与冀县(冀县在此不论)。后至西汉时改邽县为上邽县,北魏时“以避道武帝(拓跋硅)讳,改(上邽县)曰上邽,废县为镇。隋大业元年(605)复为上邽县,属天水郡”。14到了唐代,又分上邽县为上邽、清水二县,当“开元(年间)地震,后移镇城(即成纪),改筑今城,有清水(县),无上邽(县)”。15但由于提出前一种说法的姚瞻是东汉末年人,当时已经将“邽县”改名为上邽县,16加之他所说轩辕谷“在上邽城东”70里,显然姚瞻所说 “天水”无疑是指天水郡。既如此,那“上邽城”似觉还在清水县境内(有关后来上邽县城的迁移问题暂且不论)。
  至于乾隆《清水县志》关于黄帝诞于清水县东南方70里问题也还需要作点简要说明。从《甘肃省地图集.天水地区》图17上看,今清水县与天水县相连之地多有弯曲,且距渭河远近不一,自西至东分别约在渭河北3~8公里处。若用米尺来量《甘肃省地图集》中有关图,今清水县城至东南方最远县界直线距离约为30公里稍多一点,这已达到陇山山区深处,仍不足“七十里”。再若从“上邽城”(清水县旧城)位于今县城以北2里分析,其“东南”70里,同样到达东南部陇山深山区。这样说来,当年的“七十里”,要么按山间道路里程计,或者里程数为粗估而来。据此分析,轩辕黄帝诞生之地位于清水旧县城东南70里是没有问题的。这也就表明,《清水县志》是历史上对轩辕黄帝诞生地记载较早且较为准确的一次。   《水经注》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云:“(轩辕黄帝)生寿丘,丘在鲁东门北,未知孰是也。”18皇甫谧(215~282)是魏晋间人,生年晚于姚瞻。同时,若从他的话看,他实际上未能完全肯定“寿丘”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原来,在历史上“寿丘”与“鲁东门”地址有二说,一说认为在今山东曲阜北,一说认为在今天水秦州区西南部。有专家早就指出:“寿丘”、“鲁东门”在曲阜北门者,是由孔子后裔孔安国所伪造,不足信。至于天水“寿丘”、“鲁东门”,很有可能是黄帝部落曾经活动过的地方。
  不过,还有一个“邽戎”、“邽县”、“上邽县”、“上邽城”名称中“邽”字的含义是什么及其方位在何处的问题需要回答。据南朝宋郭仲产《秦州记》记载:“上邽县北有利山。川中平地有土堆,高五丈,生细竹,翠茂殊常,二杨树大数十围,百姓祀之。”19从这一记载得知,古代神奇的“圭”,原来是个天然土丘。那么,这个天然土丘原来到底位于何处?据近日向多位天水、清水籍人士咨询,尚无人知道“圭”的所在地。另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晋秦》图所标注看,当时绵诸戎活动地区的中心为今天水县城(北道)一带。20如果谭其骧先生等对绵诸戎居地判定正确的话,那就说明,秦武公十年(前688)秦灭邽戎时,邽戎活动于今清水县一带,而绵诸戎则活动于今天水县、秦州区一带。据此判断,那座神奇而又与轩辕黄帝诞生地相关的“圭”,即天然土丘必定在今清水县境内。分析、考辨至此,族出西戎羌的轩辕黄帝诞生之地位于今甘肃省清水县旧县城东南70里的轩辕谷是完全可信的。
  三、轩辕黄帝在远古甘肃活动过的地区
  据我国古代众多历史文献,尤其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黄帝曾东至于海、西至于崆峒、南至于江、北至荤粥地。但仅就轩辕黄帝生活时代的社会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及黄帝部落尚处在兴起时期的现实等予以客观分析,他的主要活动地区并非如此广阔。其实,他的主要活动当在陇山东、西一带属今甘肃省的部分辖地,其它地区必是轩辕黄帝后裔在统一炎帝、蚩尤部落后所到达和活动过的区域。
  甘肃省清水县位于天水市境渭河之北的陇山西麓,由于是轩辕黄帝诞生地轩辕谷所在,因此,同样有轩辕黄帝的传说流传下来。据清乾隆《清水县志》记载:“轩辕谷,(县)东南七十里,黄帝诞于此。”21甘肃省清水县还有“轩辕谷”与“轩辕窑”的记载,也可以认定为轩辕黄帝及其部落在此活动过的佐证。
  轩辕黄帝在远古甘肃地区活动的重要事件之一,当是《庄子·在宥》中“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22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亦载,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这里所说“黄帝”,都是指軒辕黄帝;“空桐”与“崆峒”,历来史家认为是同名异写,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境内。上述“崆峒山”问道事件,无疑是佐证5000年前轩辕黄帝足迹所至属今甘肃省辖地的又一条重要历史信息。
  甘肃省正宁县博物馆现存北宋“承天观碑”一通,碑文由北宋朝散大夫李维奉敕撰成。碑文云:北宋宁州真宁之地,“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23“真宁”,即真宁县(今正宁县);“轩丘”,正宁县“承天观碑碑文”以为轩辕黄帝生活过的地方,其位于今正宁县西部一带;“有熊”,即有熊氏,亦即从黄帝部落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氏族。另外,明嘉靖《庆阳府志》还有岐伯“精医术,通脉理,黄帝以师事之。有《素问》、《难经》若干卷行于世”24的记载。由于有关于黄帝“师事”岐伯(中草药的发现人)的记载,故庆阳地区被誉为“岐黄故里”。
  这里还有一个被史学界所忽略的问题,即流经天水市秦州区和天水县的河流,今称“耤河”。《水经注》称“耤河”为“藉水”。这“耤”字是否为《史记索隐》引皇甫谧所说轩辕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的“姬”字的同音异写?25如果是,那不就进一步证实了轩辕黄帝生于清水东南70里与活动于天水地区的重要问题吗?
  四、 轩辕黄帝冢所在地
  轩辕黄帝冢所在地,现在风行河南“新郑说”、河北“怀来说”、陕西“黄陵说”与甘肃“正宁说”等。据称这些说法都有其立论的根据,因此,对各说我们自然都不能轻易地予以否定。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说生活于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只能有一处冢,不可能有多处冢。那么,轩辕黄帝的冢究竟在什么地方?
  要能客观回答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辨析清楚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轩辕黄帝冢所在地阳周县的创设及其改易情况,二是对轩辕黄帝遗体“还葬说”的看法。
  首先,来谈“阳周”县建置与县名改易情况。据文献记载,轩辕黄帝冢在秦上郡阳周县之南的桥山,这是自两汉以来史家共同的观点。如《汉书·地理志》上郡条载:“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26东汉应劭注《汉书》亦曰:“在上郡阳周县,有黄帝冢。”27其实,在历史上阳周县建置沿革及其县名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
  据载,最初的阳周县由秦朝所置,属上郡,西汉沿袭,东汉废置,此后阳周县建置与名称多有变化。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宁州·真宁县》条载,真宁县“本汉阳周县地,属上郡。《汉书》陈余与章邯书曰:‘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谓此县也……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复置阳周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罗川……属宁州。皇朝因之,天宝元年改为真宁县”。28《读史方舆纪要》对阳周县演变作了更为系统地记述:“阳周城,(正宁)县北三十五里,本秦县,属上郡,始皇死,胡亥矫诏赐蒙恬死,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之阳周……汉亦为阳周县。后汉废,后魏复置阳周县,太平真君二年(441),置赵兴郡治焉。西魏又置显州于此。后周,州郡俱废。隋开皇中,并入罗川县。”29后于乾隆初更名为正宁县。30上述阳周县建置与名称,虽然屡经改易,但今甘肃省正宁县为秦、汉阳周县则正确无误。这无疑表明,轩辕黄帝冢在今甘肃省正宁县境之说是完全可以确认的。
  其实,早在唐代,轩辕黄帝冢的地理方位就已具体确定下来了。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李泰《括地志》指出:“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31《元和郡县图志》亦载道:“子午山,亦曰桥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处。”32近年来,陇东学院的张耀民,通过实地踏查,在正宁县五顷原与二顷原之间找到了轩辕黄帝冢的遗址,发现了黄帝冢土筑的层理,并且指出:“如以现行公路为冢底,到冢顶部高约40至60米……冢顶部呈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的椭圆形状,面积约1500至1800平方米(二亩半多)。从土层形成看,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他还引当地老人话说:“这个古冢据上辈传下来叫‘仙人坟’,又叫‘仙人穴’。”33以上资料记载,完全印证了古代史家有关轩辕黄帝冢地理方位在今甘肃正宁县东部的记载。   然而,在历史上和当代,曾有一些史家对轩辕黄帝冢所在地即秦朝所置阳周县的地理方位存在与上述不同说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关中诸郡》图竟把阳周县标注在今陕北绥德县之西地方,这无疑与今甘肃省正宁县相去甚远了。
  那么,古今部分史家為何认定秦阳周县位于今陕北地区呢?那是因为古代在划分行政区域时,一般是以山脉、河流为界的,这已成了规律和传统。可是,秦朝在设置上郡之时,以今人无法知晓的具体原因,破例地将子午岭这一山体之西的今正宁县地也划入了上郡范围,这自然为我们论定轩辕黄帝冢所在地造成了困难。因此,古今部分史家,对阳周县与肤施、高奴、雕阴三县被子午岭分隔在两个自然区域情况觉得不合常规、不可理解,于是就根据传统把秦阳周县误定在了今陕北地区。其实,如前引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宁州·真宁县》条就有“真宁县,本汉阳周县地,属上郡”的记载;《读史方舆纪要》也有宁州“汉为北地郡及上郡地”34之说。以上资料证明秦阳周县位于子午岭之西的事实。这无疑也表明,秦上郡辖区的西南部(即今陕西省黄陵县之西)是横跨子午岭的。同时,秦、汉两代都将今正宁县称为阳周县也是符合“汉因秦制”古训的。以此看来,古今部分史家有关秦阳周县位于今陕北的不确之说,无论如何是难以改变轩辕黄帝冢位于今甘肃省正宁县境的事实。
  行文至此,如果我们不对秦朝在设上郡之时,打破以山、水为界划分政区传统而把阳周县设在桥山之西今甘肃省正宁县境内问题作出解释,似有一块无形巨石压在心头,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那么怎样解释显得合理呢?这可能与痴迷神仙术的秦始皇对桥山中天然石桥35堕入神仙所造迷信有关,因此将阳周县设在了桥山之西,这样就将桥山完整地包括在了上郡辖区境内。
  其次,再对轩辕黄帝遗体“还葬”说简单谈一些看法。本来,《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36可是《史记正义》则引《列仙传》语云:轩辕黄帝亡后,臣下便将其遗体“还葬桥山”。37此处《列仙传》38“还葬”桥山之说是否为客观真实情况,现在无据可证。假若反映的是真实情况,那无论轩辕黄帝亡于何处,还是“还葬”在自己的故乡桥山,也就是“叶落归根”了。看来,此“还葬”说虽有可疑之处,但对轩辕黄帝冢在甘肃省正宁县境桥山的记载,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旁证作用。
  总之,对以上诸多问题的考述有力表明,今甘肃省东部天水、庆阳和平凉三市地区必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轩辕黄帝的故乡无疑。
  ①《国语》卷10《晋语四·重耳逆怀嬴》,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98页。
  ②《索隐》案:“有土德之瑞 ,土色黄,故称黄帝”(《史记》卷1《五帝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页。);《正义》引《舆地志》云:黄帝“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转引自《史记》卷1《五帝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页。)
  ③④25313637《史记》卷1《五帝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页、第8页、第2页、第11页、第10页、第11页。
  ⑤⑥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88~89页、第90页。
  ⑦18王国维:《水经注校》卷17《渭水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6页。
  ⑧21清·乾隆:《清水县志》卷2《古迹·轩辕谷》(乾隆60年抄本),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34页。
  ⑨《甘肃省陇西县地名资料汇编·陇西县概况》(内部版),1987年,第2~3页。
  ⑩14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39《陇右道上》“陇西县”条、“上邽县”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84页、第980页。
  11《汉书·地理志》早有“上邽”县记载,但“上邽城”尚不知于何时修筑。
  12“邽”即“邽戎”。有关“邽戎”得名问题,据郭仲产《秦州记》记载:“县北有利山,川中平地有土堆,高五丈,生细竹,翠茂殊常,二杨树大数十围,百姓祀之。”看来,邽戎得名于当地土圭,即大土丘。见《后汉书》卷33《郡国志·陇西郡·显亲条》注(《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36页)。
  13《史记》卷5《秦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82页。
  15清·乾隆《清水县志》卷4《风俗》,(乾隆60年抄本),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52页。
  16《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条与《后汉书·郡国志》“汉阳郡”条,都有“上邽”县。
  17甘肃省地图集编纂办公室编:《甘肃省地图集·天水地区图》,1975年版,第40页。
  19南朝宋·郭仲产:《秦州记》,陇南丛书编印社,民国32年12月版,第6页,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献部。
  20参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1册《春秋·晋秦图》,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版,第23~24页。
  22《庄子》卷4《外篇·在宥第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发行1983年版,第55页。
  23转引自于俊德:《中国·庆阳历史大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24明·嘉靖《庆阳府志》卷16《上古》,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6页。
  26《汉书》卷28《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17页。
  27唐·杜佑:《通典》卷173《州郡三》宁州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17页。
  28 32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3《关内道三》“真宁县”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5页。
  29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7《陕西六》“阳周城”条,敷文阁藏版,第3函,第27册,第45页,现藏甘肃省图书馆。
  30《清史稿》卷64《地理志》“正宁县”条,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115页。
  33张耀民:《黄帝冢原址实地考察记》,载《正宁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黄帝冢》(内部版),2008年版,第1~2页。
  34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7《陕西六·宁州》,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2531页。
  35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7“陕西六·中部县·桥山”条载:“志云: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相传黄帝葬衣冠于此。”“明一统志·延安府·祠庙”条载:“桥山,在中部县治北,下有沮水。或云水从山底经过如桥,即轩辕黄帝葬衣冠之所。”
  38《列仙传》,东汉道教之书,主要讲神仙故事,其中所言未必都可信,但或许记实性部分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跨境商品、服务、资本、人员与数据的流动已将全球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世界各国均从中受益匪浅。过去十年,数据的全球流动性增长尤其迅速,增幅高达45倍,其对全球GDP的影响已远超商
王光普,曾是甘肃省庆阳市一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后来却成为民间美术收藏界几乎无人不知的人物。他长期生活在庆阳农村,从1958年开始收藏和研究民间美术品,在半个多世纪漫长的人
2017年6月1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发布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
据白宫2019年2月19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4号航天指令”,要求美国防部起草法案组建天军。根据指令,天军成立之初将隶属于美空军,并确定为美国第六军种。该指令的签署标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更多的工作侧重于研究人为因子,如人口增长、政策变化等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本文对敦煌莫高窟217窟南壁的“得医图”进行了一番推测和考证。通过论证,认为此壁画是我国较早预防天花的真实写照。
[摘要]甘肃省博物馆藏有五幅天梯山石窟第4窟北凉壁画,其中所绘佛教人物形象优美、风格独特,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拟就这五幅北凉壁画主要内容和特色作一简单介绍与探讨。  [关键词]甘肃省博物馆;天梯山石窟;北凉壁画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056-02  建国初期,由于修建黄羊河水库,政府对天梯山石窟的文物采取了异地搬
经过对国内外大量以生物医学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的研究分析和深入的专家访谈,麦肯锡发现,借力创新平台、构建多层次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将成为发展生物医学产业的新理念和新
本文从研究耕作措施出发,提出了地表平坦或地表起伏不平时二维土壤蒸发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作为应用举例,分析了沟种垄作对苗床土壤水分与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作了田间试验验
手拉硕大的行囊,飞越辽阔无边的太平洋,在蓝天碧海融为一体的梦幻背景映衬之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世界之角大洋洲岛国——新西兰。经过万分苛刻、几近疯狂的海关安检,终于得以一睹克莱什特彻奇这座著名花园城市的神秘姿容,十几个小时的枯燥飞行所带来的疲惫与困倦竟一扫而光。虽然只有四个多小时时差,但长时间的空中客车旅行和极具特色的异国景致,令我兴奋异常。早已在机场等候多时的新西兰房东,腼腆而淳朴地笑着,领我走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