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公开三推进”方便群众办事创业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a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16年5月开始,宁波全面开展了以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和推进服务流程简化、服务质量优化、网上办理便捷化为重点的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着力打通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7月底,宁波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市本级27个服务行业、19个服务类别的1603项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并正式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和“宁波公共服务”微信平台向社会全面公开,打造了全国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的“宁波版本”。
  围绕“一标准梳理”
  率先公开公共服务事项
  公共服务事项涉及单位多、领域广、程序杂。为破解在梳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力度有大小、步调不一致、推进不平衡等问题,宁波统一政策要求和编制模板,全部按照“一个标准”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
  开展“全面梳理”,让服务家底“亮出来”。按照“一个不漏”的要求,对市级层面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及事项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理清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市场和社会组织的边界,梳理出35家政府部门服务事项176项,288家事业单位服务事项1130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54项,水、电、气、公共交通等服务事项43项。同时,将全市公共服务事项细分为教育、卫生计生、市场监管、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中介服务等27个服务行业,以及查询、培训、缴纳、检验检测、评估、认证等19个服务类别。
  实施“二报二审”,让服务清单“定下来”。明确要求各单位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规定等各类规范性文件,结合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内容,对现有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梳理。经过各单位的“一报”“二报”和市编委办、审管办、发改委、财政局、法制办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一审”“二审”流程,以及通过媒体、网络、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市级层面公共服务清单。
  实行“动态管理”,讓服务事项“活起来”。根据基层群众的新需求、政府职能的新变化,不断优化和细化服务内容,使公共服务供给越来越精准、有效。据统计,市级层面公共服务清单公开后1个月内,已根据群众建议,将104项服务事项名称按照通俗性要求进行了优化,对99项服务事项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各县(市)区、开发园区及乡镇(街道)也同步开展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公开,已于10月全部完成。
  围绕“一站式服务”
  推进公共服务流程简化
  着眼于减少群众到办事地点的次数、避免群众重复提交材料,大力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
  清理前置环节,规范中介服务。开展涉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坚决去除各类不合法、不合理的前置条件和材料,明确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外,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机构开展服务,也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中介服务材料;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得转为中介服务。截至目前,市级部门已取消前置中介服务事项53项,占比17.26%;取消前置条件材料129项,占比26.65%;取消兜底条款106项,占比69.28%,并对47项兜底条款进行细化。
  再造外部流程,精简办事环节。在梳理事项过程中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推进外部流程再造,并精心绘制办事流程图,方便市民按图索骥办理公共服务事项。同时,建立健全简化优化服务流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烦琐手续,最大限度缩短办事时限,严格规范公共服务办理程序和自由裁量权。
  细化服务指南,公开办事信息。对所有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了涵盖事项名称、主要内容、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实施依据、受理条件、申请材料、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办事地点、受理接待时间、咨询电话等24个要素的办事指南,将“办什么、怎么办、哪里办、找谁办、多长时间办、办不好怎么办”等内容全面、规范、清晰地呈现给社会公众。
  围绕“一百分满意”
  推进公共服务质量优化
  坚持开门搞改革,把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群众互动机制。在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前、梳理中和公开后,都主动邀请基层群众参与,听取办事创业者的意见建议,确保公开的公共服务事项真正为老百姓之所需。同时,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和“民生e点通”问效平台,完善公共服务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更为精准地清除阻碍群众办事的“堵点”。
  建立健全效能评估机制。加强对服务事项申办、受理环节的实时监控,办事群众现场或在线评价,确保服务过程有追踪、受监督、可考核。探索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社会效益、公平共享和公众满意度等绩效指标体系,以惠民效果和群众反响来检验考核公共服务绩效。例如,象山县在国内率先开展全县域公共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分领域细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以考促评、以评促改,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协同办理机制。已经公开的每一项公共服务事项均确定了唯一的牵头实施单位,涉及多个单位共同实施的服务事项,均调整为部门之间的内部管理程序,落实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目标,避免群众“来回跑”“多头办”。同时,推进公共服务事项分级分批进驻市、县行政服务大厅和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方便群众集中办理多个事项。
  围绕“一张网通办”
  推进公共服务办事便捷化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整合“一网一号”,构建统一的网上公开平台。将公共服务事项及其办事指南、流程图等全部整合到“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并开设“宁波公共服务”公众微信号。宁波市民只需打开“一网”或“一号”,就可按公共服务事项的部门、行业或服务方式等进行分类查询和办理。宁波公共服务事项上线1个月以来,仅微信平台上的事项点击量已累计超过60万次。
  促进“信息联通”,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筹建宁波市大数据管理局,建成市政务云计算中心,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基本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自然人、法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归集了2400多万条自然人信用信息和6000多万条企业信用信息。信息的互联互通,打通了部门之间的“断头路”,为多部门联合办理、协同服务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融合“线上线下”,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一网一号”两个平台,不断开发、完善网上实时咨询、预约申请、资料审核、费用缴纳、评估认证、进度查询、反馈评价等网上办事功能,力争实现公共服务事项部分或全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80%以上。在医疗卫生领域构建实体服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有机结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建成“宁波云医院”平台,通过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基层云诊室和居民终端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云端健康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林依臻颖
其他文献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因地处青海湖以西而得名,全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就在这里。长期以来,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连续14年深
离休老干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但是随着退休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离休老干部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提高离休老干部的晚年生活质
国歌是长春市姜晓波艺术培训中心校长。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学生志愿者成长为专门辅导自闭症儿童的文艺志愿者,为数百名自闭症儿童带去了音乐的力量。2013年至2014年间,国
为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2016年,本刊“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案例库栏目,重点对各地在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政府效能等领域的创新模式、典型经验、先进做法,进
3月2日,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暨省部级干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三去一降一补”研讨班开班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
温润的春风驱走了冬日的严寒和雾霾,撒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初春的北京虽余寒犹厉,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政防灾减灾救灾人却带着浓浓的
牧民创业现状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蒙古、汉、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组成,总人口14.95万,鄂温克
本文研究了双壳层核壳结构量子点带间自发辐射特性,采用有效质量近似理论计算了球形和圆柱形PbSe/CdSe/ZnSe核壳结构量子点的本征能量和本征波函数以及系统能级Ec1和Ev1之间
落魄作家胡文新第一次见到坐台小姐丁玉玲时,他们吃的是什锦火锅,席间充溢情不自禁的偷窥和满带欲望的笑意。影片到了最后,仍是玉玲,对着镜头,夹什锦火锅里的菜,还是满脸笑意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在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IDA患者32例,老年ACD患者34例,健康对照组28例。检测对比三组血清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