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彝寨 音韵传扬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zui8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过一座桥梁,山坡上坐落的就是陆良县不多的几个彝族村落之一——打鼓村。打鼓为纯彝族村,此地彝族文化,与邻近的石林撒尼人系出同源,差不多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打鼓彝族对三弦舞的热爱,只怕跟石林彝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小的打鼓村,人口不过394人,却拥有4支文艺队,成员80余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里的人们对歌舞喜爱的程度。对打鼓人而言,歌舞已经不是爱好,而是与生俱来的基因。
  细雨中,打鼓村中的巨大荷塘绿意盎然,与周边传统民居联手泼成一幅丹青水墨。彝族人都是天生的舞者,脚步的节奏听命于三弦的震动。三弦响起时,文艺队的大哥大嫂们早就盛装在林间等待,随着主舞的大嫂哨音吹响,所有人的步伐立刻进入了欢乐模式。歌声舞步声,在这微雨山村中回荡不息。
  打鼓彝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寨中,基本上“能说话的就会唱歌,能走路的就会跳舞”,村里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每逢彝族火把节、元宵节和三月会等传统节日,彝族村民都要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彝族大三弦历史悠久,运用广泛,独具特色,其音质、音色、音量的个性强,更因其特有的音韵而令人感到回味无穷,打鼓大三弦2008年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在打鼓村正式挂牌成立了陆良县大三弦民间舞蹈传习所。同时,打鼓彝族善养牛也好斗牛,打鼓斗牛活动由来已久,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举行斗牛比赛。斗牛节上还要举行热闹的歌舞活动,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 在三弦的伴奏下欢快舞蹈, 尽情歌唱。
  我们是偶然到访,无缘体会到彝族重大盛会的激荡人心,但却在一位大嫂家中有意外收获。主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件厚重的彝族纯手工短褂,与石林刺绣相仿,衣服上图案古朴大方,但布料材质却柔软细腻,肉眼看像土麻布,手感却像丝绸。这究竟是什么料子?村委会负责人一旁解惑道:这件衣服是打鼓特有的“火草”织成。火草并非真的草,而是一种类似车前草的宽叶植物,之所以能够作为衣服的原料,秘密在于叶子背后的一层白色绒毛。谁也无法说清这层隐秘的绒毛究竟何时被彝族人偶然发现,只知道这种材料当年作为打鼓村人做衣服的上等原料历时已久,可惜,今天要找到这种“火草”亦非易事,用火草织就的衣服也因此弥足珍贵。眼前这件火草褂子价值多少?大嫂笑而不语。


  打鼓村是滇东地区罕有的集人文风情、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传统村寨。村旁的神山——密支山上,植物被严格保护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林中随处可见破土而出的野生菌,根本无人捡拾。彝族人千百年来从不动这山上的一草一木。密支山西侧有一天然溶洞叫做仙人洞,长不过三百米,洞中却“长满”了不计其数的钟乳石大柱子,壮观如罗马式迷宫。洞中立有一盘巨大的石磨,据说在几年前还有人使用,却无人能说清究竟什么年代由何人所建。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打鼓村仅两三公里的南盘江峡谷中,还坐落着一处鲜为人知的壮观景致——南盘江上游干流上最大的瀑布大跌水。这一处大瀑布,在陆良古书中被载入“三山四水”妙境,但随着现代水电站开发已大为萎缩乃至被人遗忘。幸运的是,我们在陆良采访时遇到了暴雨天,使这一大瀑布重新以壮美姿态呈现于世人眼前。从大跌水对面不远处的山崖远观瀑布,但见浑黄的南盘江水以千钧之势从五十几米高的悬崖上跌落,底部烟云升腾,巨大的响声传至数里之外。“打鼓”原为彝语音译,但如果以汉字望文生义,眼前此景此声,无疑正是大地被江河击打的自然“鼓声”,令人心灵震颤不已。


  链接:
  ??陆良打鼓村是彝族(撒尼支系)村落,位于云南最大的盆地陆良大坝子西南部,隶属于小百户镇普乐村委会。
  ??打鼓特色村建设主要规划了五个项目建设,即:特色民居保护与改造、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五项工程。通过打鼓彝族特色村寨项目规划的实施,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使打鼓村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美化村寨环境,丰富群众健康文化体育活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旅发大会主推贵州旅游升级版  “多彩贵州,爽爽贵阳”,这是第九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见到最多的词汇。本届大会于8月15日在贵阳青岩古镇开幕,以“开放引领,改革驱动,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为主题。  今年贵州省将投入200亿元以上,重点升级打造100个旅游景区。本届大会的最大亮点是智慧旅游,依托智慧旅游,借助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优势大力宣传多彩贵州的整体品牌,提高宣传
期刊
澜沧江自北奔泻南下,行至中游,与大理擦肩而过,不过几十公里。  然而这区区几十公里,阻不断这条大江与大理的血脉联系。上到远古,下迄南诏大理(国),乃至今日,这座中国炙手可热的文化旅游名城,都是澜沧江中游最重要的存在。  大理以水著称于世。苍山雪化十八溪,洱海月沉碧玉镜,这所有的水,都将通过西洱河,沿着苍山给出的通道,汇入那奔腾不息的大江——澜沧江。  所有的壮美,都藏匿不菲的代价。大河之大,虽能养
期刊
澜沧江在云南境内奔流千里,始终被高山夹持,不得喘息,直到进了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大坝子,才稍稍有了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味道,自此以后,澜沧江整体江流趋缓,气质由刚转柔,气势上虽然仍旧被称作“百万大象的河流”(澜沧江原意),但呈现出的更是狂野之后的淡定温润。  景洪,地道的澜沧江之子,无论站在地理还是人文角度看,都可以说一句:“没有澜沧江,便无允景洪”。  允景洪是景洪的“曾用名”,傣语意为“
期刊
一条名叫扎曲的河流从海拔5200米的吉富山流出,来到昌都与另一条叫昂曲的河流相聚。从这个地方,这个时候开始,涓涓细流终于成长为一条世界级的大江——澜沧江,昌都也成为了澜沧江第一城。江水穿越近50 00公里的旅程,流过六个国家,终于在越南的南部进入大海,在这里有一座以美女、爱情著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胡志明市(西贡)。
期刊
2014年1月20日至24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昆明隆重召开,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2013年政府工作作了回顾,并对2014年省政府重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2013年,云南省全省社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良好态势,其中,《报告》指出,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旅游强省建设继续扎实推进,全年度旅游总收入达2111亿元,昆(明)玉(溪)红(河)文化旅游产业
期刊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贯彻落实旅游强省建设的第一年。今年是确立构建大产业体系、培育万亿元“大旅游产业”新定位、新要求的关键一年,也是谋划旅游“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继续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市场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打造大品牌,凸显大主题、构建大平台、
期刊
我一直以为云南与西藏的昌都有缘。1990年我第一次历尽艰辛到那里,曾将自己的心爱之物放诸那赭红色的江水中,心头的念想,就是这心爱之物必然归至我的家乡云南。还有,昌都与云南的迪庆一样,都是驰名的康巴藏族的故乡。  从云南溯澜沧江而上,行到江水尽头处,就是昌都了。其实江水到昌都并非尽头,而是昌都那里一片仿佛舌头的尖坪,将澜沧江一分为二,尖坪以东的一股水称“扎曲”,尖坪以西的称“昂曲”。藏语“曲”,就是
期刊
在快面前,慢约等于停滞。我相信这是很多中国人初遇琅勃拉邦的感概。站在浦西山上眺望澜沧江,哦不,湄公河,四面喧嚣散尽,中国已在略遥远的群山背后。  琅勃拉邦并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邦”,它只是被整体的翻译成了这四个字,事实上,“勃拉邦”是一座源自高棉的佛像的名字。这座老挝古老的城市,大概在100年内没怎么改变过。对这样一座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来说,即便是本地人,能感知到最大的变化,可能也只有两个,一是
期刊
如今的昆明城越来越有一股子现代城市该有的都市“范儿”,日日穿行在车水马龙和霓虹闪烁之间的人们脚步匆匆,可那偶然遇见的民国风景总是让人忍不住停下来细细打量,或是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有格格不入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房,或是在翠湖边上看到几个大树掩映下的深深庭院。也许你从未能进门一探究竟,也不曾看到有人出入,然而止不住的好奇心让你幻想起民国年间这里来去如风的官老爷和裙摆摇曳的官太太,嗅出一座座公馆门后那怀旧
期刊
在湄公河之肾——洞里萨湖的一张一缩之间,柬埔寨的中部平原成为湄公河流域的粮仓,也是高棉民族的生长之地。千年前,依靠着洞里萨湖的水利系统,一座名叫吴哥的城市诞生了。当吴哥再次被探险家们在热带丛林中发现,为了瞻仰这座伟大的城市,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来,洞里萨湖畔的小城暹粒由此变为旅游圣地。  暹粒是一个小城市,好像除了吴哥景区,就数不出什么特点来了。如果,仅仅为了参观旅游景点而去一个城市,实在有点辜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