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高考将至,今年福建已是使用全国卷的第三个年头,新的高考更加强调选拔功能,也就提高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同时,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教学实例的探讨,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改革,既是对高考的适应,也是对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做出的思考。
【关键词】人口自然增长;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问题和对策;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47-01
人是人文地理中的活跃因素,既是生产者,在产业活动中是必中可少的驱动力和要素,同时又是消费者,消耗自然资源并产生废弃物。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适度的人口规模既是产业活动人力需求的保障,又能达到适度的资源消耗,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人口过少会受生产活动缺少推动力,人口过多则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产生过大的压力。相同的人口数量还存在着年龄结构上的差异,而不同的年龄结构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也大不相同。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具有动态性和滞后性,所以,要保持较合理的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必须有合理和前瞻性的对策,通过不同手段进行调节才能实现。
一、关于人口与人口问题的核心素养分析
要对人口方面问题做出准确判断,需要较高的能力水平,其中包括全面分析各种问题和影响的综合思维能力,对地区特征有准确把握和区域认知能力,将理论知识用于探索实验问题答案的地理实践力,以及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析可持续性的人地协调观。表1为“人口与人口问题”核心知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的影响解读。
三、课例反思和评价
本课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引入,首先在區域认知让学生对不同生产力国家的进行区分,然后通过问题探究,层层深入。既有对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的综合分析,又有从实际出发的地理实践,最终发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车伟.”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前景[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8):14—15.
[2]林毅夫.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J].光明观察,2006.
[3]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4—13.
[4]袁书琪.《地理学科素养的学科能力角度探索》[J].地理教学,2015(3).
【关键词】人口自然增长;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问题和对策;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47-01
人是人文地理中的活跃因素,既是生产者,在产业活动中是必中可少的驱动力和要素,同时又是消费者,消耗自然资源并产生废弃物。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适度的人口规模既是产业活动人力需求的保障,又能达到适度的资源消耗,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人口过少会受生产活动缺少推动力,人口过多则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产生过大的压力。相同的人口数量还存在着年龄结构上的差异,而不同的年龄结构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也大不相同。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具有动态性和滞后性,所以,要保持较合理的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必须有合理和前瞻性的对策,通过不同手段进行调节才能实现。
一、关于人口与人口问题的核心素养分析
要对人口方面问题做出准确判断,需要较高的能力水平,其中包括全面分析各种问题和影响的综合思维能力,对地区特征有准确把握和区域认知能力,将理论知识用于探索实验问题答案的地理实践力,以及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析可持续性的人地协调观。表1为“人口与人口问题”核心知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的影响解读。
三、课例反思和评价
本课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引入,首先在區域认知让学生对不同生产力国家的进行区分,然后通过问题探究,层层深入。既有对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的综合分析,又有从实际出发的地理实践,最终发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车伟.”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前景[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8):14—15.
[2]林毅夫.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J].光明观察,2006.
[3]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4—13.
[4]袁书琪.《地理学科素养的学科能力角度探索》[J].地理教学,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