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斐从肝论治儿科疾病验案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名医经验;韩斐;异病同治;从肝论治;咳嗽;流涎;腹痛
  中图分类号:R27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8-0085-02
  韩斐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其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善治小儿脾胃病、抽动症、肺系疾病及小儿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诊身旁,窥其一斑,尤其对其异病同治之法,从肝论治儿科杂病,感触颇深,现举案3则以飨同道。
  1 咳嗽
  案例1:患儿,男,2岁6个月,2011年5月3日初诊。患儿剧烈运动或大笑后咳嗽1年余,时轻时重,夜间偶咳,痰不多,鼻塞时作时止,晨起干哕,曾多方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近1周咳嗽加重,除运动及大笑后咳嗽外,夜间咳甚,痰渐增多,鼻塞微流涕,咽不痛,咽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患儿平素烦急易怒,汗多,纳可,大便偏干、日一行,舌黯红,苔白根厚腻,脉弦滑。辨证:心肝郁火犯肺。治以疏肝泄热、化痰止咳。处方:柴胡、枳实、赤芍、佛手、香橼、射干、地骨皮、丹参、郁金、川楝子各6 g,浙贝母、瓜蒌、黛蛤散(另包)、石斛、钩藤、夏枯草、僵蚕各10 g,芦根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儿运动及笑后咳嗽明显减轻,惟夜间偶咳,痰不多,仍脾气急躁,汗多,大便调,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滑。咽微红,双肺听诊(-)。改方:柴胡、枳实、白芍、佛手、地骨皮、丹参、郁金、香橼、川楝子、百部、款冬花各6 g,菊花、钩藤、黛蛤散(另包)、石斛、浙贝母、瓜蒌各10 g,芦根15 g,龙胆3 g。继服7剂后咳止。
  按:有关咳嗽自古记述颇多,《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曰:“从来咳嗽十八般,只因邪气入于肝。”古人云:“干咳无痰,久久不愈,非肺本病,乃肝木撞肺也。”故临床症见干咳久咳、少痰或无痰、烦急易怒、舌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者,从肝论治,多获良效。本案方中柴胡、枳实、佛手、香橼、川楝子舒肝理气;浙贝母、瓜蒌、郁金、黛蛤散疏肝散结、化痰止咳;夏枯草、菊花、钩藤、龙胆清泄肝热,平抑上亢之肝火;地骨皮、百部、款冬花入肺经,泻肺火,润肺止咳。首诊已显效,辨治正确。二诊以白芍易赤芍增强柔肝养血之力;加菊花、龙胆增散肝热、清肝火之力;加百部、款冬花增润肺止咳之功。服之立验。
  2 流涎
  案例2:患儿,男,5岁6个月,2011年3月21日初诊。自幼眠中流涎,曾服用健脾中药治疗,效不佳,目前仍每夜流涎,湿浸颈部及枕头,口水清稀无味,夜眠磨牙,脾气烦急,胆小易惊,好动,纳可,二便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辨证:肝气不舒,心脾不足。治以舒肝宁心、健脾固摄。处方: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20 g,酸枣仁、柏子仁各15 g,柴胡、枳壳、白芍、佛手、防风、蝉蜕、陈皮、法半夏各6 g,茯苓、益智仁各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流涎愈之大半,偶流至颈部,未浸湿枕头,入睡难,余如前。改方:柴胡、枳壳、陈皮、香附、石菖蒲、防风、法半夏各6 g,白芍、茯苓、益智仁、佛手、藿香各10 g,酸枣仁、柏子仁各15 g。继服7剂。
  三诊:流涎基本消失,纳、眠、便调,易出汗,舌红,苔少。继以前方加减巩固治疗而愈。
  按:小儿流涎属中医学“滞颐”范畴,《内经》称之为“涎下”。本病虽对患儿身体无明显大碍,但终日口水不断,湿衣皴肤,给家长增添烦恼。本病通常由中气不足、摄纳失职引起,常予补中健脾固摄之品。但本案患儿夜眠磨牙、脾气烦急、胆小易惊、好动不坐,乃心神不宁,肝气不舒,木旺克脾,脾虚不摄,故予舒肝宁心、健脾固摄之法。方中柴胡、枳壳、陈皮、佛手、香附舒肝行气运脾;藿香、石菖蒲化湿醒脾;煅龙骨、煅牡蛎、酸枣仁、柏子仁收敛固涩、平肝宁心;益智仁补脾摄涎,温涩为要,茯苓健脾渗湿、补益渗利为主,二药伍用,一利一涩,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脾可健,涎可摄。诸药合用,行气渗湿、醒脾安神、摄涎固涩,正中病机,故获良效。
  3 腹痛
  案例3:患儿,男,2岁9个月,2011年5月12日初诊。阵发性脐周腹痛20 d,曾于外院数次就诊,腹部B超、血尿便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服“四磨汤”、“双歧杆菌”、“肠虫清”等治疗无效。现仍腹痛阵发,痛时较剧,可自行缓解,每天发作数次,伴打嗝,嗝声响亮,多于进食后发生,平素纳差,口臭,脾气急躁,眠可,汗不多,无鼻塞流涕,大便干、二三日一行,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腹部触诊:腹稍胀,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肿物。辨证: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治以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处方:柴胡、枳壳、白芍、陈皮、香附、丹参、延胡索、法半夏、紫苏叶、旋覆花各6 g,茯苓、芦根、枇杷叶、代赭石、石斛各10 g,竹茹3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腹痛已愈,打嗝明显减轻,仍纳差,大便仍干、4日一行,哭闹后汗出,余如前。改方:焦三仙各5 g,鸡内金、砂仁、陈皮、法半夏、紫苏叶、枳实各5 g,茯苓、丹参、石菖蒲、石斛、当归各10 g,酸枣仁、柏子仁各15 g。继服7剂后,诸症消,大便调。
  按:腹痛是小儿常见病,较多见的原因是脾胃虚寒或腹部中寒。现代小儿多喜食冷饮凉食,致中阳被遏,寒凝腹痛,故给予温胃散寒止痛之法,多可获效。但本案患儿曾多方治疗无效,且伴有口臭、脾气急躁、大便干、舌边尖红、脉弦细等。辨证属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予舒肝理和、气胃降逆之法调理。方中以柴胡、枳实、香附、延胡索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二陈汤健脾和胃化痰;枇杷叶、紫苏叶、代赭石、旋覆花宽中降逆止嗝;芦根、石斛滋阴养胃。诸药合用,使气畅、脾健、胃和而痛止、嗝消、便通。
  4 小结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肝位于胁下,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藏血和主疏泄;肝为刚脏,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对保持心情开朗舒畅起着重要作用。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与肝之特性有相和之处。
  韩师认为,小儿由于心理发育未完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结合现代小儿的成长环境,娇宠过度,恣意任性,一不遂心就大发脾气;或沟通能力不足,表现为不合群,情志抑郁或精神紧张,从而使肝气郁结,肝旺木盛,致其他脏腑功能相继失调,出现相应的临床病症。故临床治疗儿科疾病多宜从肝论治,尤其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之疑难病症,兼见脾气急躁,胆小易惊,好动不坐,夜眠不实,舌红、苔白或微黄,脉弦或弦细者,常获显效。
  (收稿日期:2011-08-24,编辑:梅智胜)
其他文献
期刊
以铵矾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结合煅烧热解工艺制得粒径(dso)为5.82μm的球形度良好的Al2O3微粉.利用DTA-TG、XRD、SEM及能谱分析研究了喷雾、干燥、热解3个阶段所得粉体的形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The androecious genotype of Diospyros spp. ‘Male 8’, which is distributed in Dabie Mountain area of the central China, was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hybrids o
对几种天然岩土材料的氟释放和溶解性、不同pH值下降氟性、不同pH值下氟的释放性、活化条件、再生条件的研究,表明土样S1 的吸附容量大、易再生、易活化。此工艺广泛适用于含氟饮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临床资料rn60例患者,均已婚.年龄在28~50岁,其中28~34岁16例,35~45岁25例,46岁以上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带下增多,可出现黄带或赤白带,腰腹疼痛等.妇
空竹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早记载出现于三国时代曹植赋诗,所作诗已失传.经过长时间的传承,我国现代空竹发展迅速,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说到园艺达人,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英美国家私家花园里忙碌的身影。事实上,如今在你我身边,也活跃着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园艺、将自己的庭院、阳台、窗台以及一切可能的地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