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新乡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鱼藤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KG-1a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KG-1a细胞随机分为0.00 nmol·L-1鱼藤素组、10.00 nmol·L-1鱼藤素组、20.00 nmol·L-1鱼藤素组、40.00 nmol·L-1鱼藤素组、80.00 nmol·L-1鱼藤素组,分别用含有0.00、10.00、20.00、40.00、80.00 nmol·L-1鱼藤素的培养基培养.鱼藤素干预48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5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二甲基噻唑(MTT)实验检测5组细胞增殖能力.另取对数生长期KG-1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鱼藤素组、氯化锂(LiCl)组、鱼藤素+LiCl组,空白组细胞用正常培养基培养,鱼藤素组细胞用含80.00 nmol·L-1鱼藤素的培养基干预72 h,LiCl组细胞用含30 mmol·L-1 LiCl的培养基干预72 h,鱼藤素+LiCl组细胞用含80.00 nmol·L-1鱼藤素和30 mmol·L-1 LiCl的培养基干预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4组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β-链接素(β-catenin)、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细胞中SKP2、β-catenin、PARP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鱼藤素干预48 h时,与0.00 nmol·L-1鱼藤素组比较,10.00 nmol·L-1鱼藤素组、20.00 nmol·L-1鱼藤素组、40.00 nmol·L-1鱼藤素组、80.00 nmol·L-1鱼藤素组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固缩、碎片增加,且随着鱼藤素药物干预浓度的增加,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形态变化逐渐明显.鱼藤素干预24、48、72 h时,10.00 nmol·L-1鱼藤素组、20.00 nmol·L-1鱼藤素组、40.00 nmol·L-1鱼藤素组、80.00 nmol·L-1鱼藤素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0.00 nmol·L-1鱼藤素组(P<0.05),20.00 nmol·L-1鱼藤素组、40.00 nmol·L-1鱼藤素组、80.00 nmol·L-1鱼藤素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10.00 nmol·L-1鱼藤素组(P<0.05),40.00 nmol·L-1鱼藤素组、80.00 nmol·L-1鱼藤素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20.00 nmol·L-1鱼藤素组(P<0.05),80.00 nmol·L-1鱼藤素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40.00 nmol·L-1鱼藤素组(P<0.05);鱼藤素干预24、48、72 h时,5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随培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组内各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鱼藤素组、LiCl组、鱼藤素+LiC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7±0.61)%、(34.89±4.57)%、(2.54±0.36)%、(21.10±4.69)%;空白组、LiCl组、鱼藤素+LiCl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鱼藤素组(P<0.05);空白组、LiCl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鱼藤素+LiCl组;LiCl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空白组、鱼藤素+LiCl组、鱼藤素组的G0/G1细胞占比显著低于LiCl组,G2/M细胞占比显著高于LiCl组(P<0.05);鱼藤素+LiCl组、鱼藤素组的G0/G1细胞占比显著低于空白组,G2/M细胞占比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鱼藤素组的G0/G1细胞占比显著低于鱼藤素+LiCl组,G2/M细胞占比显著高于鱼藤素+LiCl组(P0.05).空白组、鱼藤素+LiCl组、鱼藤素组细胞SKP2、β-catenin、PARP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LiCl组(P<0.05),鱼藤素+LiCl组、鱼藤素组细胞SKP2、β-catenin、PARP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鱼藤素组细胞SKP2、β-catenin、PARP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鱼藤素+LiCl组(P<0.05).结论 鱼藤素对AML KG-1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KP2、β-catenin、PARP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放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采用化疗治疗(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采用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房室瓣舒张早期E峰/A峰(E/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血清尿酸、心功能指标及血压测量值的特征.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浙江衢化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其是否伴房颤,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Ang Ⅱ、血清尿酸、超声心功能和血压.分析血浆AngⅡ、血清尿酸、心功能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最大收缩压(dHSBP)、日间最小收缩压(dLSBP)、日间最小舒张压(dLD
心室失夺获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起搏器植入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左心室失夺获.QRS时间及形态是CRT起搏器植入患者随访中的重要指标.在未更改AV间期、VV间期等参数的前提下,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QRS形态不同,在排除与室性期间收缩或自身顺传融合的前提下,均应首先考虑一侧心室失夺获可能,通过QRS形态分析和模板对比,能明确诊断.本文对3例CRT起搏器植入后QRS形态改变作一分析.
稳定性冠心病通常包括3种情况,即慢性劳力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经治疗后疾病稳定阶段.即使充分采用规范的二级预防,目前每年的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病死亡率仍高达5%~7%.如何实现更充分的抗栓治疗,在进一步降低心血管血栓性事件的同时不增加显著出血是冠心病领域专家们一直关注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对稳定性冠心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房室传导的PR间期由长逐渐缩短即为房室传导倒文氏现象,在2:1房室传导基础上顺传的P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出现3:2的房室传导,可诊断为交替性倒文氏现象,其是由迷走神经相关性的房室传导阻滞伴前向性房室交接区隐匿传导所致.本文报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2020年1月13日收治的1例房室传导交替性倒文氏现象的患者.心电图表现应与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鉴别.
目的 探讨智能听诊柯氏音电子光柱台式血压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4月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60例.患者坐位,采用标准右侧肱动脉袖带法测量血压.使用智能听诊柯氏音电子光柱台式血压计(智能法)和人工听诊柯氏音水银台式血压计(人工法)分别测量3次,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智能法舒张压测量值低于人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收缩压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听诊柯氏音光柱台式血压计可降低人工视觉和听觉的误差
绍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4月4日收治外伤性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术前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后改用拜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然后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复查头颅CT、CT血管造影、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均未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2021年会继续以线上方式于11月13日至11月15日召开.会议发布了一系列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其中AVATAR试验就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应积极行主动脉瓣置换还是继续观察这一临床难题进行了探讨,受到了广泛关注[1].
期刊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B-NHL患者(B-NHL组)和5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取B-NHL组患者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患者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比较2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情况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A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组织中微RNA-29b(miR-29b)及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人髓细胞白血病1(Mcl-1)表达的影响,探讨A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清洁级Sprague Dawley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AP组,每组45只.AP组大鼠在手术前3 d腹腔注射2 mL腺苷注射液(1.5 mg·kg-1),每日1次;假手术组和IR组大鼠在手术前3 d每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