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食人类进化的BUG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feng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两岁的吉米与家人一起在公园玩耍,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直到吉米吞下了一颗葡萄。
  葡萄堵塞了他的气管——吉米窒息了。家人采取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是没有奏效。吉米很快奄奄一息,失去了知觉。家人随即抱起吉米冲向了公园尽头的一所住宅,并呼叫了救护车。万幸的是救护车就在附近,几分钟后抵达现场。医护人员发现吉米停止了呼吸,立即采用喉镜取出了葡萄,吉米恢复了自主呼吸。
  吉米随后被迅速送往医院,途中他出现了两次短暂的癫痫发作。到达医院时,吉米有明显的脑水肿和肺水肿迹象。他被直接推进了手术室,医生采取了气管插管和通气处理。此外,医生还实施了支气管镜检查以确保没有食物残留。在重症监护室待了5天,经过一系列检查和观察后,吉米平安出院了。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吉米一样有惊无险。
  噎食——死神的魔爪
  19岁的笑笑在去往朋友家的途中买了一杯珍珠奶茶,不料,她把奶茶中的3粒珍珠吸入了气管,窒息而亡。
  92岁的凯瑟琳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一直以来,护理机构的医护人员都把她照顾得很好。只是某天中午,护理人员临时换班,留下她独自就餐。结果老人被食物噎到,抢救无效去世了。
  以上3个案例,我们往往管它叫“噎着了”或“噎死了”。不过,更科学的叫法应该是“噎食”(choking)。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者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或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它是造成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单是在美国,2015年就有5051人因噎食而死亡。
  噎食的高危人群有两个:儿童和老人。其中,3岁以下儿童因噎食而死亡的风险最高。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气管狭窄,并且牙齿发育不全不能将食物嚼碎。此外,儿童的吞咽不协调且在吃饭时容易分心,因而也更容易发生噎食。
  也许你以为儿童是发生噎食的主要群体,但事实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噎食的风险是1~4岁儿童的7倍。还是以美国为例,2015年因噎食而死亡的人中有2848人是年龄超过74岁的老人,占比达到了56%。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齿松动、缺失,负责咀嚼和吞咽的肌肉力量下降,增加了噎食的风险。此外,老年人服用安眠药、止痛药、抗焦虑药等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会损伤吞咽的完整性和咳嗽反射,也增加了老年人噎食的风险。
  一个不太美好的事实是,在哺乳动物中,你大概找不到像人类这样容易因食物窒息的物种了。
  咽——进化的bug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人类最容易噎食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人类的气管和食管的开口靠得太近了,或者说人类的咽解剖结构太奇特了。
  人类的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鼻咽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前与鼻腔相通下与口咽相通;口咽与口腔相通且下接喉咽;喉咽既连通气管又连通食管。
  也就是说,人类的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这就给噎食埋下了隐患。
  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食管位于气管的下方,这样的排布方式,让食物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进入到食管中。然而人类的气管和食管开口靠得非常近,这就让食物有50%的概率会进入到错误的管道——气管,引起窒息。
  这简直是人体设计的大bug呀!
  就连达尔文老人家也在《物种起源》中这样写道:“有一个奇怪的事实,我们咽下去的每一口食物或饮料,都必须经过气管上的小孔,尽管那里有一种美妙的装置可以使声门紧闭,但它们还是有落入肺部的危险。”
  关于这个大bug,康奈尔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保罗·谢尔曼(Paul Sherman)曾开玩笑说:“如果想避免噎食,明智的方法应该是让人的嘴长在额头上,鼻腔直接连着喉才对。”
  玩笑归玩笑,人类发生噎食实际上是个小概率事件。
  据估计,人类一天吞咽大约1000次,按照平均寿命计算,一生中吞咽的次数大约是2737.5万次。与人的一生中吞咽次数相比,发生噎食算是非常罕见了。
  看似设计不合理的咽,其实有独门绝技可以防止噎食的发生。
  首先,当我们要吞咽食物时,位于口腔后端的软腭会向上升起堵住鼻腔,这样食物就不会跑到你的鼻子里了。
  然后,位于喉上方的会厌会落下,就像盖子一样封住喉头,这样一来,气管的开口就被堵住了。接下来,我们口中的食物就可以顺利进入到食管中了。即使食物掉进了气管中,还可以通过咳嗽反射把食物咳出来。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健康的成年人是不会噎食的。只有当一个人吃得太快、一次咽下去的食物太多,又或者吃饭的同时还要说话,才可能被食物噎到。
  由此看来,老话讲的“细嚼慢咽、食不语”还是很有道理的。
  语言天赋的代价
  尽管存在噎食的风险,但是人类的咽这样设计是有很多好处的。
  其一,借助消化道净化呼吸道。
  我们的气管中布满了纤毛,这些纤毛不断地向咽部快速摆动,可以把呼吸道中的黏液及其附着的尘埃或细菌推向咽部,通过咳嗽把这些杂物经口排出,又或者咽下去经食管进入了胃经消化道排出。
  其二,让口腔和鼻腔交替作为空气的入口。
  这样的设计在鼻塞时简直太有用了!想一想,当我们感冒严重时是不是需要嘴巴微张呼吸呢?除此之外,当我们剧烈运动时,咽的特殊构造又能让我们从口腔吸入大量的氧气,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当然,咽的存在不仅仅让呼吸系统受益,消化系统也可以从中受益——它能让你吃得更香。
  我们的味觉和嗅觉密切相关,当我们在吃东西时,舌头上的味蕾开始捕捉食物的味道,而食物的气味分子也会经由口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的感受器,这些味觉和嗅觉的刺激信号就会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一通分析告诉我们这食物是什么味、好不好吃。
  也就是说,味觉和嗅觉的配合让我们吃得更香。相反,当我们因为感冒鼻塞或者嗅神经受损时,吃起饭来可就没那么香了。
  以上这些好处与人类的另一个天赋相比,也许真的微不足道——这就是语言。
  换句话说,包括咽在内的声道赋予了人类精确地说出自己想法的能力。在哺乳动物中,声道包括喉、咽、口腔和鼻腔。不同于猩猩,人类的喉是下行喉——人类的喉会随着婴儿长大成人逐渐“下沉”,这让人类成为地球上唯一能掌握复杂语言的生命。
  人刚出生时,就像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舌头是平铺在口腔中的。在小宝宝吃奶时,固定在舌根的喉抬起,跟鼻腔接触形成密闭的气道,允许小宝宝吃奶时不耽误呼吸。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留了这种形态,这也是为何猫猫狗狗在舔水喝时并不耽误呼吸也不会被呛到的原因。
  随着小宝宝发育成长,他们的口腔、舌、喉、咽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口腔的相对长度缩短,舌头向下延伸到喉部,由于脖子变长咽也随着变长,这样一来,人的口腔与鼻腔、咽的交界变成直角,空间变大,形成近似于1:1的声道。
  这样的变化让成年人能发出更加多变的元音(比如/i/、/u/、/a/),以此來精确地传递信息。
  科学家们发现,黑猩猩和人类新生儿拥有相似的声道结构,尽管二者都能发出一系列的元音,但就是不能发出/i/和/u/。
  而对于为何人类会拥有这样的咽解剖结构,希伯来大学的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他们对远古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生活在距今4000~7000年前的人类、黑猩猩和现代人的甲基化图谱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差异甲基化区域主要位于控制咽喉发育的基因上,这说明表观遗传学的变化让人类拥有了最适合语言交流的声道。
  总而言之,人类成年后咽部的特殊解剖学结构是人类拥有语言的生物学基础。
  尽管这样的构造可能造成噎食,但相对于获得精准传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来说,冒这点风险还是值得的。
其他文献
8月23日,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正式商用发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腾910”,与之配套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也同时亮相。  在预告了10个月之后,“昇腾910”终于正式亮相。  8月23日,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正式商用发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腾910”,与之配套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也同时亮相。  华为官方对“昇腾910”定位是:算力水平是当前业界算力最强、能效最高的AI
期刊
最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再次审议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其中对何为假药劣药,做出重新界定。记者从修订草案有关假药劣药条款中发现,进口国内未批的境外合法新药不再按假药论处;对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处罚;没有造成人身伤害后果或者延误治疗的,可以免予处罚。  时至今日,几起典型“代购海外抗癌药”案件所引发的震动,让我们记忆犹新。热映电影《我不是药神》更是以艺
期刊
八月,支付宝发布了《生物识别用户隐私与安全保护倡议》,呼吁从事该行业的科技企业加入进来,一起来规范和保护用户信息。  呼吁科技企業规范和保护用户信息,无疑将有助于生物支付领域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指纹和人脸识别技术的成功应用,迅速开启了生物支付时代的大幕。生物支付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数据显示,在这两年的网络购物节中,生物支付占比也越来越高。  这其中,更能体现生物识别技术性的刷脸技术也逐渐成为
期刊
眼下,机器人究竟有多火,从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可见一斑——这场为期5天的大会吸引了近30万人次来现场参观,企业与项目签约近100亿元。机器人如此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人们对它的好奇——人们想了解,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甚至超越人类自身。  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火爆的机器人产业背后,是人才需求水涨船高。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人才需求将达750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观鸟人数日益增多,但仍是一个偏于小众的群体。大多数人虽然对鸟儿有着浓厚的喜爱之情,却并不知道如何走入这个秘密的精灵天地。近日,“青睐”讲座特邀观鸟22年的资深“鸟人”钟嘉,带领观众走入观鸟的世界。观鸟心态有不同阶段  追溯源头,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开始观鸟了——从果腹,到臭美;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仿生学尝试飞行……而近现代的观鸟,是以物种分类学为基础,认识鸟种——知道每一种鸟叫
期刊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到底会对华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7月17日接受美国雅虎财经媒体的专访时,华为创始人兼CEOA进行了详细阐述。即便自有产品可以供给,任正非表示,如果美国政府允许美国公司卖给华为零部件,华为依然会选择美国公司的产品;但如果美国完全停止供货,华为未来也不会停止一天生产,还会继续扩大生产。  以下为问答实录。提问者为美国雅虎财经记者Akiko Fujita,回答者是任正非。(以下用Q&A的
期刊
网上很多关于游泳的谣言,比如公共泳池很脏,会让人感染性病等等,又让不少人对游泳心存顾忌。  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夏天里,天气开启了“上蒸下煮”模式,人们稍微一动就一身汗,这时候泡在清凉的水里是最惬意不过的了,因此游泳成了这个时节最受欢迎的运动。但是,网上很多关于游泳的谣言,比如公共泳池很脏,会让人感染性病;饭后一小时千万别游泳,要不就会抽筋、溺水;游泳后眼睛发红,是泳池里含有的尿液导致的等等,又
期刊
北京近期出现两例新增病例之前,人们对鼠疫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中世纪。我们天真地以为它像天花一样,被关回了潘多拉的魔盒。  “‘烧得厉害,这混账东西在烧我。’病人半个身子翻出床外,一只手按在腹部上,另一只手围着脖子,大口大口地往脏物桶中呕吐浅红色的胆液,然后上气不接下气地挣扎了好半晌才重新躺下。他的体温达39.5℃,颈上的淋巴结和四肢都肿大,侧腹部位发现有两处浅黑色的斑点,正在扩大。”这样的场景出现在
期刊
1879年3月10日,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北部的一个小岛——槟榔屿。他的父亲是广州人,年少时迁居于此。  童年时期,伍连德学习刻苦。晚上家里公用的煤油灯熄灭后,他就“点燃粗陶碗上沾着干瘪细绳的小椰油灯,在昏暗摇曳的烛光下苦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1896年,17岁的伍连德考取了英女皇奖学金,于是,他前往英国,赴剑桥大学的意曼纽学院就读,开启了7年的留学生涯。他在学术上表现非常
期刊
11月20日,56岁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徐勇在办公室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专家确认:心源性猝死。11月27日,35岁艺人高以翔在节目录制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专家确认:心源性猝死。如今,“猝死”二字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否越来越高,关于中青年人猝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猝死背后的危机  据中国心脏猝死防治救中心联盟主席金大鹏介绍,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54万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