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如何兼顾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26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各级党报逐渐走向市场,参与媒介市场竞争。作为市场主体,党报必须按市场的要求运作;而作为新闻媒介的党报,必须按新闻规律办事。因此,在党报新闻改革中,应该统筹兼顾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不可顾此失彼。
  
  一、在党报新闻改革中运用市场规律
  
  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市场规律对党报也有着毋庸置疑的制约作用。在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后,亲历了这种深刻变化的党报,切实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在新闻改革中,市场规律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党报的认知层面上,更宜运用在党报实践上。
  1、宣传与新闻
  政治宣传与新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政治宣传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重复性是政治宣传的特点;而新闻强调的是它的一次性,任何形式的重复都不是新闻。政治宣传还有一个共性特点,即各家党报按照中央的宣传要求,宣传同一个主题,因此各级党报之间内容雷同。“同”不是新闻,“异”才是新闻。政治宣传求同,新闻要求异。要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把政治宣传化解为新闻,用新闻性去实现宣传性。
  2、实际工作与新闻
  长期以来,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就是把党政机关的实际工作当成了新闻,于是报道工作过程和工作经验的新闻比比皆是,新闻与工作总结划上了等号,记者与秘书划上了等号,结果党报上出现了大量的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所谓“新闻”。产生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对党报指导性原则的理解未能与时俱进。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集中统一,党报作为宣传工具,必须全面地体现这个指导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门类和行业千千万万,单靠党报来指导具体工作已经不可能了,指导性原则应该主要体现在思想引导、舆论导向和政策指导上,而不是体现在具体工作的指手画脚上。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地把握党报运作规律是相一致的。
  3、开拓新的新闻空间
  过去,当党报只强调工具性的时候,党报的新闻空间陈旧而狭窄;而今当我们重视用商品性去表现工具性、用可读性去实现宣传性之后,新的新闻空间就被打开了。捕捉转型期的时代之新就是一个新空间,近几年,党报开拓了许多新闻空间,这些新闻空间的开拓,为提高党报的可读性作出了贡献。《南京日报》2006年初改版改革坚持“群众形象主体化,领导形象亲民化”、“中心工作新闻化,先进典型生动化”、“会议新闻信息化,同类报道集束化”、“国际国内突出化,百姓大事重磅化”原则,重点做到抓版面信息量,每个新闻版采用稿件要在15篇左右。在开拓新的新闻空间中,最重要的空间是开拓新闻表达的新空间,就是把新闻触角伸进事物的意义层面,这对于党报的读者无疑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4、实行采编与经营分离
  现在许多党报都实施了“一报系两轨道两分离”体制,即同一个报系内,办报与经营两个轨道运行,实现采编与经营的彻底分离。“一报系两轨道两分离”体制就是把报系的整体运作分成了党报和经营两大块。在不损害党报工具性功能的前提下,采编与经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党报部分不再创收,实行完全的事业体制,其经费来源就是出卖广告经营权所得的收入。经营部分则完全按“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产业化运作”进行操作,综合性协调管理则由报系管委会来完成。这样,党报部分可以有效地清除“四大公害”,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集中精力办好党报,使党报发行量迅速增加,扩大党报的宣传效益。
  
  二、在党报新闻改革中把握新闻规律
  
  新闻规律具有普遍性,当然适用于党报,就像马克思曾说过的:“要使党报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是有自己的内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90页)党报新闻改革不能违背新闻规律。
  1、真实迅速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新闻在形成过程中本身具有四大法则。即用事实说话的法则、无条件地真实报道新闻事实的法则、以新闻价值为取舍标准的准则、新闻时效性法则。(丁柏铨:《当代新闻文体写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P12-13)新闻不同于文学,文学可以虚构,新闻必须对读者说“请看清事实”。同时新闻是需要传递的信息中最不允许延误的部分。时效性强,则新闻价值增;时效性差,则新闻价值减。换言之,新闻要具有真实、迅速两个基本特点,这一点已得到中外学人和报人的共同认可。
  2、新闻价值
  已故的复旦大学教授王中把新闻的一般要求,即新闻必须真实、新鲜作为新闻第一课题;把新闻的特殊要求即新闻价值作为新闻第二课题。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引起一定数量读者的兴趣?这就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引起一定数量读者感兴趣,也可称作读者关注的素质。中外学者以及新闻从业人员曾对新闻价值加以具体化,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人情味)是中外基本认可的五个素质,它解决的是新闻报道能否引起一定数量读者关注的问题。具体地说,包括新闻在政治上、经济上(商业的)、社会上等等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涉及新闻的写作效果问题。
  3、客观公正
  客观性的要点是要求记者以不偏不倚的态度选择材料;把记者、编辑的观点(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只报道事实,评论才发表意见。可以说,客观性要求毕竟是对新闻的一条基本要求。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完整地表述了这一概念:“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忠实地、朴实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中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他在后来的几次讲话中作过补充说:新闻总是要客观地报道事实的。这就间接说明了:客观性是新闻工作不能违背的一条规律,即使是用事实说话,以新闻作宣传,也必须符合客观性的原则。
  
  三、努力寻求两种规律的结合点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用以影响和教育群众的阵地和工具。党报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读者的认可度,认可的前提是阅读。读者认可度的大小取决于党报所传播内容被群众阅读与否和接受的程度。如果读者接受了党报的办报理念和办报质量,那么党报在实现新闻规律同时,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同样也就赢得了市场。应该说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两者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党报寻求两种规律的结合点的现实依据和优势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种党报都只是满足读者需要的一个渠道,而不是惟一渠道。党报要想拥有并保持大量读者,必须使自己的传播内容和形式满足读者的合理需要。党报要想占领市场,也得遵循这一市场需求。尽管如今的党报努力去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但是面对如今纷纭芜杂的信息,许多读者失去了方向感,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信源。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级党报在把握和运用两种规律上,做得比唐山大地震时要好得多,党和人民都颇为满意。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各级党报显然必须承担这一重责——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2、党报如何在内容上实现两种规律的吻合
  (1)提高新闻的“有用”性
  当前的党报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大力报道“政务新闻”的层面,而这些报道又多集中在“文山会海”类的内容,对于这些“新闻”,多数读者不会喜欢。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读者最感兴趣的是最新鲜、最有效的新闻信息,特别是对他来说的有效信息。与自己无关,或不属于自己喜欢的范围,读者自然就“看报只看题”了。读者“怕”政务新闻,并非不要政务新闻,有新意的政务新闻有利于读者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层的动向,读者是欢迎的。以会议新闻来看,尤其是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和地方一二把手的活动,我们不能不报道,关键在于如何报道。党报在报道中要注意克服会议过多、领导出场过多、讲话过多的不良倾向,会议可采用信息化处理,选择读者关心的信息刊发;必要的、有导向性的领导活动要报道,一般公务、应酬活动尽量少报;领导的决策、指示要通过基层和群众贯彻落实的典型来进行导向,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2)力求信息的多元性
  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办报方针必须在让党和人民群众都满意的结合点上做文章,既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又要传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党报要由新闻唱主角,但是唱主角不等于唱“独角戏”。事实上,读者是分层次的,而且对党报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就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而言,就既包括了新闻信息,又包括了非新闻信息,如广告信息、股市信息以及各类服务信息等。所以党报应该办成综合性党报,应该有全面、完整的信息内容,有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知识传播等多种功能。
  (3)追求新闻可读性、必读性
  党报在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要有吸引人之处。这就是要有可读性乃至必读性。如果不具备这种品格,新闻就难以传到尽可能广泛的读者那里,更难指望它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与认同。可读性、必读性对于党报新闻改革来说,新闻规律、市场规律都同样强调、注重。因此,党报对可读性、必读性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具体地说,在社会新闻、舆论监督、深度报道等方面党报改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社会新闻增强可读性。社会新闻不要搞“性、腥、星”那一套。现在有一些地摊小报就是这样做的。如此做法,或许会得到一小部分人的喝彩,但终究会被大多数读者唾弃。党报增强可读性应该坚持情趣高尚,以内容的鲜活和表现形式的生动活泼吸引人。这不仅是党报自身的需要,这也是对读者的尊重。有人可能会怀疑情趣高尚和可读性之间的协调性。综观新闻传播实务,我们完全可以说,情趣高尚和可读性强两者统一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舆论监督提高时效性。舆论监督是满足人民知情权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党报在这方面往往比其它媒介要“慢半拍”。近些年来,经过新闻改革,党报对舆论监督方面的新闻时间观念增强了,党报上的“当日新闻”、“昨日新闻”开始增多。但总体看,仍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有的舆论监督新闻在大众化报纸、广播电视上都报道了,可党报仍然迟报、漏报、甚至不报。在党报新闻改革中,这点确实该有较大的突破。
  坚持深度报道的发掘力度。深度报道应该是党报的优势,因为党报有着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文字功底深的优秀记者,但是由于大多数深度报道都可能触及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警戒线”,所以许多记者宁愿去搞搞会议新闻、跑跑宣传新闻,也不愿去“自找苦吃”。其实在与新兴媒体竞争中,深度报道越来越成为平面媒体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法宝,深度报道这种模式很好的体现了新闻规律对党报的要求。
  *本文属于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具备深刻的主题思想、典型的新闻事实,还应该具备完美的表达形式,比如:适当的体裁选择、结构安排、表现手法等等。其中,新闻语言运用得如何,对新闻作品能否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无论从表现新闻作者审美创作意图,还是从新闻作品本身的客观传播效果来看,新闻语言都必须要有其独特的魅力展现。  不少新闻作品常常被一些“老掉牙”的“官腔”所充斥着,有的概念表述模糊化,有的遣词
第五届台湾国际工具机展(TMTS 2018)于2018年11月7~11日在台中国际展览馆盛大举办。顺应智能制造的产业趋势,TMTS2018以“制造链结,启动未来”为主题,锁定自动化、定制化和智
本刊讯日前从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2016年,贵州省共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1210户、项目1532个,完成技改投资28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680亿元,有力提升了工业经济质量
2010年以来,作者结合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和农业农村部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工作,对规模畜禽养殖粪便利用和处理的技术与模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许多养殖企业大胆
6月14日,西安市政府在中国航发西航科技教育文化中心,隆重举行2017年首届“西安十佳工匠之星暨西安工匠”表彰大会,授予徐立平等lO人“西安十佳工匠之星”称号,授予李世峰等90人
如果将都市报比喻成一个从党报党刊盛行的时代杀出来的“草莽英雄”的话,社会新闻就是它的“独门武器”。如今,在受众群体层次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都市报追求主流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其显著特征就是不断加强对于时政新闻和财经新闻的报道力度,并逐渐取得良效。但,是否追求主流就应该忽视甚至舍弃社会新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社会新闻不但是都市报起家的“独门武器”,也是都市报立足的根基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这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创新新闻宣传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一、坚持党性原则,始终把握导向性
企业报新闻宣传应最大限度贴近、适应企业的需要,即实现新闻宣传的本质化。新闻规律是规定新闻媒介功能和运行模式的一个基本因素,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世界上任何一类新闻媒介。因此,在谈到企业报新闻宣传与新闻规律时,就会出现两种认识,其一是遵循新闻规律,就无法实现企业报新闻宣传本质化;其二,企业报新闻宣传本质化可能就会弱化新闻规律。事实上以上两种倾向都有偏颇之处。企业报新闻宣传与遵循新闻规律并行不悖。  一、
非权力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或自然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管理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是一种建立人际关系双向沟通的过程,是基于个人的品德、知识、才能、情感等因素形成的。相比于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主要通过自身的人格感召和榜样行为所发挥,通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行、较强的能力以及与下属融洽的关系,使被影响者自愿接受领导,从内心感到信服。因此,这种影响力使人
目的 通过荧光金逆行标记的方法,检测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