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乡村振兴.我国乡村旅游在产业业态、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效,但依然存在乡村文化记忆中断、文化根脉植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效保障机制不全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理念下,应进一步厚植优秀文化记忆,构筑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发挥文化驱动作用,实现乡村文旅创新发展;依托网络技术优势,推动乡村文旅特色发展;构建创新保障机制,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献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获得感的增强,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其主线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正确处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提升人民群众主体性,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探析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主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健康、安全和基层民生保障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锻铸城市韧性,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基于2009-2018年江苏各地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城市韧性水平,借助泰尔指数挖掘区域韧性发展差异,同时,考察了城市韧性空间相关性特征,并诊断各城市韧性的障碍因子及城市韧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地区韧性发展空间异质性显著,韧性总水平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9-2018年江苏城市韧性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城市韧性空间关联网络
马拉美的诗歌在法国哲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位诗人甚至被哲学家视为哲学与诗歌关系的象征.马拉美诗歌所带来的文学丰富性,促使哲学家以哲学姿态观瞻马拉美诗歌的艺术或文学理念,对诗艺的力量和可能性展开思考;同时,马拉美所提供的诗歌(文学)案例,给予哲学家借文学阐释哲学的力量与共同体写作现象,推进哲学与诗歌这一古老争论之现代性关联.
将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置于乡村过疏化的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乡村过疏化对村落社会联结所产生的较为直接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家庭共同体的凋零,村组织及邻里支持系统的严重弱化,生产互助体系的消解,村落公共服务的衰败等.过疏化村落社会联结的崩坏,导致农户农业生产中的"合作欲望低下""依赖惰性强",使得贫困文化得以传递和再生产,给乡村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此,以找回过疏化乡村"社会性"为主题的社会联结修复则对于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一般来说,社会联结修复的目标是要在社会资本相
晚近二十余年,"媒介化"成为了欧洲媒介社会学界超越效果研究范式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核心文献的梳理,认为当前国内外学界普遍形成了从"中介化"转向"媒介化"的理论共识,但仍存在着"制度化传统"和"社会建构传统"两条研究路径的分歧.借由当代社会理论中"结构/能动性"的矛盾,我们认为克服媒介化研究现存的分歧在于引入传播研究的"物质性"分析路径.进而借由物质性概念的引入,在中观分析层面,媒介化意味着社会基本联结形式由"型构"转向包含行动者丛、指引框架和传播实践三个基本要素的"传播型构".本文还就媒介化理论与
当代身体生产具有四种基本形态:一是"祛魅的身体",它是被科技参与建构的身体;二是"欲望的身体",它将爱欲作为身体的本质,爱欲的解放通向身体的解放;三是"消费的身体",它是被资本逻辑统摄的身体;四是"暴露的身体",它是被公共权力规训的身体.这四种基本形态深刻关联,现实的身体空间同时呈现为科技的空间、本能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和权力的空间.
文旅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借助江苏省2015-2019的数据进行测量以确定江苏省各地文旅融合的现实样态;在此基础之上,对文旅融合发展指数影响效应进行建模.研究发现,江苏省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总体呈现显著性递增趋势且内部差异较为明显,个体收入、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等显著影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此,需要通过构建精准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完善多元文旅建设主体、明确文旅产业消费主体、夯实文旅融合的基础建设等路径体系,以实现有效助力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我国进入全面建设新文科的时代.文章从数字人文的本质与学科属性出发,对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数字人文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其本身所具有的学科属性使得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思考数字人文发展是应有之义.文章回顾了新文科建设缘起,阐述了数字人文所具有的新文科特征,并对数字人文如何助力新文科建设,数字人文如何借力新文科建设进一步发展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全面赋能的人文学科正在促成新的、全面的融合,以数字技术研究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教学法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将成
儒家士人德教是一个试图贯通"政教"与"俗教"的精神传统."政教"是儒家面向为政者实施的针对高层的"得君行道"的"上达"精英传统,就是将修身成德与为政以德紧密结合起来,要求为政者以符合道义的方式参与治国理政;"俗教"则是面向一般民众实施的针对庶民群体的"觉民行道"的"下行"世俗传统,就是儒家士人身体力行地将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进行世俗化推广、普及和传播,以潜移默化地实现移风易俗的教化传统.儒家士人德教呈现出"异向同质"的双向道德主体间性的教化模式,即以儒家士人为中心展开的向上劝导为政者"内圣而外王"以推行善
与"人文主义"这个19世纪确立的宏大概念不同,现代的人文学科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学科特征在于:一是兼重诗歌文学与实用精神,发展出应用性的语言学科;二是重视历史,推动新史学观的形成;三是关注世俗,出离形而上的哲学传统;四是复兴古典,带动科学特别是数学的应用化发展.这种世俗的、通识性的、应用性的学科特质尤为显著地投射在艺术知识领域,造就了艺术批评的修辞化、艺术经验的理论化,发展出了艺术史学科,令艺术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全方位的改造和更新,艺术反过来成为人文主义精神的最佳叙事载体.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以一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