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灾害事件情境下人群疏散研究进展

来源 :灾害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害发生时如何将居民在最短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区域,是城市规划和应急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梳理了人群疏散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及数学模型,总结了人群疏散时间和效率的影响因素,比较了疏散研究领域各类方法、模型的优劣点以及应用场景。已有的人群疏散研究方法及实证研究成果较多,但在应用尺度上主要聚焦于建筑尺度,与当前城市防灾规划与应急管理存在一定脱节。此外,对于多灾种、次生灾害下的疏散研究未能涉及,在社区尺度疏散研究中未能考虑疏散人群的特异性和灾害的动态影响。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次生灾害、多灾种下人群疏
其他文献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地震致灾因子(震中烈度)、承灾体(人口密度、人均GDP)、孕灾环境(海拔、相对高程、坡度)以及房屋损毁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频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呈现增加趋势,近20 a来7.0级以下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有下降趋势。(2)全
采用SSPs情景下BCC-CSM2-MR模式输出的2015—2100年的全球日值降水数据,基于采用超阈值取样方法和韦伯分布理论,计算了全球陆地极端降水的阈值和强度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SSPs情景下全球陆地的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且差异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其中SSP1-2.6情景下的阈值与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73、0.71、0.70和0.69(n=16941),均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②不同SSPs情
为探索应急文化作为一种学科知识体系的可能,基于社会学关于文化研究的视角和演绎归纳的方法,系统而创见性地提出应急文化三类内在关系构成模式、应急文化生成的外部动力(安全刺激)与内在机理(安全需求、社会化与信息传播),以及应急文化建设的三类主体角色和四类社会机理、应急文化发挥功能作用的五类社会机制。结论认为:应急文化作为社会实践,可以基于其内在构成、生成条件机制和作用机理,上升到学科知识体系,即应急文化学是可能的。
为定量分析城市火灾风险,引入随机森林算法。首先设计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递归特征消除方法优化初选的14个自变量指标,剔除无关或冗余变量;其次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平均准确度降低方法计算特征重要度,将其归一化结果作为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指标数据,使用线性加权法评估城市火灾风险。以济南市区为例的实证研究显示:经过特征选择操作后发现只有10个指标时模型误差最小,MSE为7.43×10-4;用于计算指标权重的随机森林模型与实际火灾密度拟合的决定系数R 2>0.85,精度较高,可用于对指标的客观赋权;火灾风险评估结果
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中由于无法准确定位救援位置,导致救援速度比较慢,因此,研究基于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方法,构建一个包含校园内所有人员的基础信息库,并安装相关人脸识别设施。地震灾害发生后,对设备采集信息进行识别,确定地震灾害中校园内被困人员数量以及被困人员最后出现区域(即被困区域),以建筑破坏指数表示地震灾害下校内建筑结构风险,将建筑结构风险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结合智慧校园人脸识别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关键词、作者和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维度,分析了中国灾害学科近30 a来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近30 a来,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灾害文章的期刊种类众多(目前已有5977种)。但是,以灾害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刊物不多,影响较大的学术刊物只有《灾害学》《自然灾害学报》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三种。②我国灾害研究的作者甚多,目前逐渐形成了7个影响比较大的研究团队和许多小团队。但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which is caused by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discovered in December 2019, the disease has emerged as a global pandemic (Shi et al., 2020;World Health Organiz
期刊
利用云南省10个环境影响评价个例及2019年昆明市臭氧监测资料中发生轻度污染的8个个例,分析研究了逆温的强度特征与大气污染的关系,逆温强度对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逆温强度越大,大气污染物浓度越大。分析表明逆温强度大于等于1.2℃/100 m的逆温才会对常规大气污染物传输和分布产生影响,对常规大气污染物传输和分布产生影响的逆温统计频率与常规统计的逆温频率相差较大。臭氧污染浓度与同期逆温相关性较差,逆温不是影响臭氧生成、传输和分布的主要气象因素。
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应急预案标准化进展基础上,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现状出发,结合预案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工作需求,开展应急预案体系标准化构建的支撑要求和预案条目要素分析,提出通用要求和系列接口的两类六项关键要素。进一步地,从编制和管理两个维度分别细化设计了应急预案通用要求的12项标准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对于应急预案体系系列接口,在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预案建设现状,分为专项预案标准、基层组织和单位预案标准、重大活动预案标准等3类接口,设计了相关标准的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是一
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大陆2011—2020年地震人员伤亡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伤亡与震级、烈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2017年人员伤亡地震频次较高,但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013、2014年。区域上人员伤亡地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两省,死亡、受伤人数分别占死亡、受伤总数的90.57%、86.32%。地震人员伤亡数、单次地震伤亡数与震级、极震区烈度呈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