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少今后5年里,各种中美合拍片还会前赴后继出现,中外投资人和制作方会尝试各种不同的组合,努力探索成功的配方。
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马特·达蒙被主持人吉米·坎摩尔调侃了一整晚。由马特·达蒙主演、刚在北美上映,但票房表现并不理想的中美合拍影片《长城》,也连带着“躺枪”。虽然主持人只是调侃,《长城》海外票房失利却是不争事实。
然而,3月2日的《好莱坞报道》头条写着“马特·达蒙主演的《长城》损失7500万美金,中美合拍未来存疑”,这话说得不免有些耸人听闻。放眼望去,不管是美国的各大片厂还是各小制作公司,抑或中国几大电影公司和各电影基金,大都手里攥着几个中美合拍的本子,跃跃欲试准备大展拳脚,只等导演和明星签下,开机指日可待。笔者在美国的这些日子里,只要是在好莱坞电影制作发行公司开会,每天几乎都会碰到中美合拍片的案子,而且都是大预算,并已经谈定了中美投资方和主创。说到底,谁都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资金,也都相信加上好莱坞的创意和技术,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就算《长城》这次被北美市场冷落,可美国大片在本土市场跌跟头的也比比皆是,重要的是要拍成可以在全世界第一、第二大票仓大卖的片子,这样的目标太吸引人。
《长城》引出的话题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是中美观众看待这部片子时不一样的态度。国内一些评论认为《长城》在艺术上是失败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导演。美国人对《长城》的定位很简单,就是由马特·达蒙主演的“好莱坞”特效大片,至于是不是中美合拍,是不是中国大导演,大多数观众并非那么在意,这不是他们进电影院的理由。把电影的成败一股脑儿归于导演本来就是片面的,更何况《长城》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不管是故事、角色、风格、制作团队、制作流程,导演能控制的非常有限。合拍片并不会因为是“合作拍片”就会所有创意和执行都“有商有量”,讨论着来。电影不可能是商量出来的,也不可能是讨论出来的,艺术没有对错,只看谁说了算。
记得一位美国资深电影制作人说过——电影就是Show Biz(演艺事业)。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很重要,Show和Biz缺一不可,而且永远在角力,但必須相辅相成、旗鼓相当才可能成功。好莱坞的成功在于他们从Show里面摸索出了Biz,再从Biz里做好Show的文章。可很多时候因为“好莱坞机器”太过强大,有创意的个人难以抗衡,会被淹没。笔者认识一位年轻的西班牙导演,几年前因导演一部低成本西班牙影片成功,被好莱坞电影公司看中,买下他其他故事的版权。他很快签下经纪公司,搬到洛杉矶,有车有房,只需专心写剧本即可。可他却强烈感受到好莱坞的强势,一个剧本来回改两年还没有进展,而他最担心的不是拍不成电影,而是自己慢慢会被同化。同样的道理,放诸四海电影人皆准。
可以確定的是,有庞大的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在,至少今后5年里,各种中美合拍片还会前赴后继出现,中外投资人和制作方会尝试各种不同的组合,努力为中美合拍探索成功的配方。
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马特·达蒙被主持人吉米·坎摩尔调侃了一整晚。由马特·达蒙主演、刚在北美上映,但票房表现并不理想的中美合拍影片《长城》,也连带着“躺枪”。虽然主持人只是调侃,《长城》海外票房失利却是不争事实。
然而,3月2日的《好莱坞报道》头条写着“马特·达蒙主演的《长城》损失7500万美金,中美合拍未来存疑”,这话说得不免有些耸人听闻。放眼望去,不管是美国的各大片厂还是各小制作公司,抑或中国几大电影公司和各电影基金,大都手里攥着几个中美合拍的本子,跃跃欲试准备大展拳脚,只等导演和明星签下,开机指日可待。笔者在美国的这些日子里,只要是在好莱坞电影制作发行公司开会,每天几乎都会碰到中美合拍片的案子,而且都是大预算,并已经谈定了中美投资方和主创。说到底,谁都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资金,也都相信加上好莱坞的创意和技术,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就算《长城》这次被北美市场冷落,可美国大片在本土市场跌跟头的也比比皆是,重要的是要拍成可以在全世界第一、第二大票仓大卖的片子,这样的目标太吸引人。
《长城》引出的话题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是中美观众看待这部片子时不一样的态度。国内一些评论认为《长城》在艺术上是失败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导演。美国人对《长城》的定位很简单,就是由马特·达蒙主演的“好莱坞”特效大片,至于是不是中美合拍,是不是中国大导演,大多数观众并非那么在意,这不是他们进电影院的理由。把电影的成败一股脑儿归于导演本来就是片面的,更何况《长城》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不管是故事、角色、风格、制作团队、制作流程,导演能控制的非常有限。合拍片并不会因为是“合作拍片”就会所有创意和执行都“有商有量”,讨论着来。电影不可能是商量出来的,也不可能是讨论出来的,艺术没有对错,只看谁说了算。
记得一位美国资深电影制作人说过——电影就是Show Biz(演艺事业)。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很重要,Show和Biz缺一不可,而且永远在角力,但必須相辅相成、旗鼓相当才可能成功。好莱坞的成功在于他们从Show里面摸索出了Biz,再从Biz里做好Show的文章。可很多时候因为“好莱坞机器”太过强大,有创意的个人难以抗衡,会被淹没。笔者认识一位年轻的西班牙导演,几年前因导演一部低成本西班牙影片成功,被好莱坞电影公司看中,买下他其他故事的版权。他很快签下经纪公司,搬到洛杉矶,有车有房,只需专心写剧本即可。可他却强烈感受到好莱坞的强势,一个剧本来回改两年还没有进展,而他最担心的不是拍不成电影,而是自己慢慢会被同化。同样的道理,放诸四海电影人皆准。
可以確定的是,有庞大的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在,至少今后5年里,各种中美合拍片还会前赴后继出现,中外投资人和制作方会尝试各种不同的组合,努力为中美合拍探索成功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