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人小组到遍地花开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杨木雕九人小组
  
  上世纪50年代,乐清黄杨木雕开始从停滞状态中慢慢复苏,标志性的事件是黄杨木雕“九人小组”的成立。1955年5月,由九位民间艺人——王笃纯、叶润周、虞明华、王笃才、叶永芳、叶润芳、叶增芳、叶栋材、叶颜权组成的“黄杨木雕生产小组”(简称“九人小组”),在浙江乐清县翁垟塔山上悄然成立,这对于乐清黄杨木雕而言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当时雕刻的黄杨木雕产品主要是《花木兰》《李白》《屈原》《渔翁》《仕女》等题材。黄杨木材料从永嘉山区采购,产品由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经销。1956年6月,“黄杨木雕生产小组”搬迁至乐清柳市包宅,经县手工业联社批准,更名为乐清县黄杨圆雕纸刻生产合作社,人员由9人增至17人,王笃纯担任社长,虞明华任副社长,叶润周负责技术。黄杨木雕的销售由原来北京一个点,扩大到上海、杭州等地,年产值也由原来的2000元骤增至19700多元。
  “九人小组”的骨干成员叶润周,是叶益周的弟弟,自幼学艺,14岁就能独立创作黄杨木雕作品《捉迷藏》。上世纪50年代赴京参加过全国第一次艺代会,60年代调至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并担任市工艺美术学校教师。五年中培养了大批黄杨木雕人才。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大量作品。1972年创作《一人红绸舞》,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赏,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加拿大文化代表团。他的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技法上有许多创新,比如采用镂空雕和镶拼雕相结合,使作品豪放中有细腻,活泼中有严谨。代表作有《老婆婆喂鸡》《皆大欢喜》《红绸舞系列》《群仙欢舞庆人间》《周总理像》等。1988年,他赴北京出席了全国第三届艺代会,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也是黄杨木雕第一位国家级大师。
  
  叶润周比较注重总结理论,把独创的技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他撰写的《黄杨木雕传统与技法》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他还把黄杨木雕的传统雕刻技法编成了口诀,比如雕刻眼睛其中有这么几句:“男人英俊龙眼睛,女人娇娆凤目俏。老叟眼睛复凹形,儿童两眼圆如铃。”雕刻衣纹其中有这么几句:“雕刻衣纹看动静,虚凹实凸褶皱分。肢体扭衣纹重,宽衣大袖波纹轻。”这些口诀容易记忆,成为传承黄杨木雕技艺的一份宝贵财富。
  叶润周大师于1993年去世,其子叶萌春继承父志,在黄杨木雕方面颇有建树。虽然没有亲历这段历史,但据他回忆,父亲经常和他谈起“九人小组”。叶润周曾说,1952年叶萌春伯父——叶益舟家里来了三位不同寻常的客人,即邓白、李自新、贺鸣声,这三个人是浙江省群艺馆,冲着叶益舟、叶润周高超的黄杨木雕刻技艺而来。叶润周称,这次拜访为后来“九人小组”的成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九人小组”组长王笃纯,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王凤祚长子,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今年已76岁高龄仍刀耕不辍,创作了许多反映浙南农村生活风情的优秀黄杨木雕作品。他善于雕刻女性形象,代表作有《贵妃出浴》《回娘家》《李清照》等,体现了风姿艳逸、娇憨可掬的女性美。观赏他的作品,能感悟到古代仕女婀娜多姿的娟丽韵味。同时,王笃纯还善于雕鹅,鹅的各种姿态,或叫喊,或觅食,或拍翅,或跳水,都表现得十分传神,代表作有《水乡即景》《牧歌》等。在1983年第2期《乐清文艺》上,王笃纯发表了一篇题为《乐清黄杨木雕琐谈》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1959年间,乐清黄杨木雕艺人,大胆创作了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大型出国展品——《桔子丰收》,而且把传统的浮雕和圆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大胆地用群象的形式反映丰收的场面。”
  九人小组之一的虞明华(1920-—1979年),乐清黄华人,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他早年师从黄明钦、叶益周等,刻苦钻研,形成了自己雄浑泼辣、刚健清新的雕刻风格。代表作品《张衡》《郑成功》《李时珍》《孙悟空系列》等,都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其中《张衡》上世纪50年代参加全国美展时就大获好评。尤其可贵的是,他把两个儿子虞金顺和虞定良都培养成了黄杨木雕的杰出人才,两人分别在1996年和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为罕见的兄弟国家级大师,从而开创了虞家木雕的艺术流派。
  1958年随着黄杨木雕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员的增加,乐清县黄杨圆雕纸刻生产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乐清工艺美术厂,并建造了第一座以生产黄杨木雕为主的工艺美术厂,工人增至51人,年产值达9万多元。工艺美术厂以它独特的艺术材料和艺术风格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被当时的新闻媒体誉为“华东一枝花”。兴盛时期,厂子在各村、镇都设有点,同时吸引了近千人兴起学习黄杨木雕热潮。
  
  走进美院的民间木雕大师
  
  与乐清轰轰烈烈的黄杨木雕发展相比,在杭州以王凤祚为中心,也团结了一大批黄杨木雕的能工巧匠。
  王凤祚在解放前就是远近闻名的雕刻大家,1950年应温州市文化局的邀请,到温州市中山公园创作根雕景观。王凤祚随着树根不同的形状,小树根朝上的雕出形态各异的猴子,大树根朝下就雕成岩石。特别是王凤祚还在这里完成了一件大型的工农兵群雕,整个作品近4米高,这不仅是温州千百年来第一次树立劳动人民的形象,也使王凤祚的创作实力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1951年春天,有3个干部坐着小船来到乐清翁垟我的家。他们是浙江省文化局美术组的单眉目、徐荣和温州市文联的张候权同志。他们是来请我到杭州去雕黄杨木雕的。”王凤祚在《雕刻人生》中清楚地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1953年,王凤祚应邀正式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工作,和王凤祚一同到杭州的,还有他的同乡——乐清艺术名家陈鹤亭、南式仁。
  省级单位邀请民间艺人到高等院校进行创作和教学,是王凤祚从来没有想过的,为此在去杭州的路上,他就已经开始构思创作的题材,代表作《苏武牧羊》应运而生。这件作品几经修改,雕好后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后又送到上海展出,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同志对《苏武牧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外《苏武牧羊》还登上了苏联(现俄罗斯)的《文学报》。记者在王家黄杨木雕研究所看到了这件作品的复制品,在漠北漫天的大风雪中,苏武紧握天子节,遥望故国,其圆润流畅富有变化的刀法、洗练概括的造型、质朴简约的处理手法将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为挽留优秀的民间艺人,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特地成立了美院民间艺人研究组,高建新、陈鹤亭、马风棠、张金奎、潘雨辰、陆金友及王凤祚都是研究组的成员,王凤祚专门负责黄杨木雕的创作和教学。于是,又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王凤祚长期钻研的民间传统艺术和学院派艺术的矛盾。王凤祚并没有刻意地回避这个矛盾,而是虚心吸收解剖学、人体比例等学院派艺术的知识来弥补民间雕塑的不足。从《苏武牧羊》《毕异》等这一时期的作品来看,无论是构图、立意还是技法都较其从前的创 作有了明显的改变。
  王凤祚在中央美院任教,使得乐清黄杨木雕在杭州落地生根,并蓬勃发展起来。王凤祚的回忆文章中有一篇题为《黄杨木雕和我的一家》,记叙了自己这一大家子和黄杨木雕的情缘,除了大儿子王笃纯和二儿子王笃芳回到乐清老家工作外,其余家庭成员基本上都在杭州从事和黄杨木雕相关的工作。据王笃芳介绍,现在杭州还有很多自己的亲属在从事黄杨木雕的工作,且相当出色。目前王家从事黄杨木雕的就有28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王笃才、郑胜宁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高级工艺美术师6人。
  中央美院为了培养青年黄杨木雕人材而举办的三期黄杨木雕培训班,于黄杨木雕的发展功不可没。尽管当时从北京、福建、浙江、温州、乐清等地招收的3批学生只有8人,但其中许多都成就昭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程翔、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阮宝光等就是8人中的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在现有的黄杨木雕拍卖记录中,阮宝光的作品《读给婆婆听》,以56万元的高价,位列黄杨木雕拍卖历史成交价的第四位,也是迄今现代黄杨木雕拍卖成交的最高价。
  
  由乐清辐射周边
  
  “文革”期间,乐清黄杨木雕的创作和生产也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叶胜隆,1939年出生,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以苍茫高简、超然逸格取胜,代表作有《济公伏虎》《争上游》《伯乐相马》等。他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黄杨木雕的艺人甚至不能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叶胜隆还清楚地记得,他曾经精心雕刻了一件作品——《捉麻雀》,看着神态悠然的人物,以及受到惊吓展翅欲飞的麻雀,叶胜隆颇为得意,于是他偷偷在底座并不显眼的位置上刻上“胜隆”二字。结果第二天,叶胜隆上班一看,自己的作品被放在厂里橱窗的显眼位置,旁边还有一张大字报,批判他是资产阶级思想。
  但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客观上使乐清的黄杨木雕从本地辐射到了更为广阔的地区。1980年,叶润周的长子叶伟民应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工业美术厂邀请,为该厂徒工传授黄杨木雕技术,收到良好效果,被任命为该厂副厂长,后调任宜昌美术公司担任经理。他雕刻的《林黛玉》《出诊》 《牛郎织女》等都是上乘之作。次子叶伟琨携堂弟叶胜才赴江西,创作了大量黄杨木雕和石雕作品,他们的作品《重上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穆桂英挂帅》《乐人间》《欢天喜地》《天仙配》等均参加全国美展、省级美展,受到赞扬。叶伟琨后落户楠溪江畔的永嘉,课徒传艺,发展和带动了永嘉的黄杨木雕产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药流、人流后,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与异位妊娠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药流的应用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建议。 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的病人行患侧
在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课程标准》重视英语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独特性.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可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引入了“教育戏
期刊
目的:以动物模型为基础,探讨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Jn 5,IL-5)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激发 Wistar大鼠建
思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改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及观察细胞凋亡、增殖状况.探讨原发性肝癌中FHIT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理念和语言形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要关注文化差异,要重视文化教学.英语教学是我国教
期刊
本次调研样本覆盖一二三线城市,借助数字100在线样本库Assuredsample,针对有购买化妆品习惯的人群,共回收有效样本1647份。其中女性受访者占74.5%,男性占25.5%,47.2%的受访者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动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
期刊
近些年,教育热点话题中的核心素养课题备受关注,特别是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关乎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通过检测结核患者外周血中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卡介苗感染后上清液中OPN水平动态变化,了解骨桥蛋白(OPN)的血浆浓度与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