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前奏曲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印象派音乐19世纪末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一词是由印象主义绘画而来。印象派音乐最典型的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是19世纪最后一种音乐风格,是连接两个世纪的桥梁。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是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色调的变化及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等。《德彪西前奏曲》是德彪西晚期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德尔菲舞女》这首作品是德彪西去卢浮宫看展出,展出的雕塑、摄影或雕版作品中,有一种由三名崇拜酒神的女子的仪式舞蹈,她们跳舞时有长袍随风波动的画面,德彪西看到这个画面有感而发,创作出了这首《德尔菲舞女》。
  【关键词】德彪西前奏曲;德尔菲舞女;印象派音乐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从结构上看,这首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段落加尾声(A、A1、B插、C、D、尾声)(如表1所示)。
  作品是由三种织体音型即核心细胞构成(如图-02所示)。第一种核心细胞(a)是大二度上行的柱式和弦;第二种核心细胞(b)是小二度加大三度、横向旋律下行的八度音程;第三种核心细胞(c)是隐藏在a、b之中的半音上行的旋律。细胞(c)含有特有的附点节奏型。
  A段是整首作品的呈示部分,充分展示出整首作品的风格和形态。在此详细分析A段每一个小节的发展变化。第一小节(图1)就已经包含了a、b、c三种形态的核心细胞;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变化重复。其中的变化只是C细胞在结束时增加了(#C-F)上行的减四度不协和音程,为音乐的发展增加了新的音乐材料;第三小节到第四小节中,低音b细胞的旋律走向(bB、#B、C、#C、D)半音级进上行,可以看做b小包融入了C细胞的旋律走向,也可以看做b细胞的元素倒影而来,与b细胞的改变相呼应的c细胞保持不变;第四小节后两拍和第五小节是a、b细胞的加厚加长。
  整首作品从调式结构上进行分析,A段在bB调上开始,结束于FM(F、A、C)和弦,终止于属和弦上,即半终止的感觉,A1段和A段相同,结尾处看作转调到F调的完满终止更为合理。B插段保持在F调上,起到A1与C段的过渡作用。C段在C调上转到F调上结束,最后D段呼应A段,首尾一致相呼应、相统一。最后尾声固定终止式,以巩固调性,更是起到情绪的抒发作用。如下图(图2所示):
  在音高结构上,A段由a、c、b三种核心细胞自上到下排列而成,A1段是在A段的基础之上,a细胞高八度构成。B段中c细胞的高度超过了原本高音位置的a细胞,C段中各组成细胞的音高位置与A1段的一致。D段时a细胞处于低音处,b细胞高于a细胞,之后c细胞出现于高旋律位置结束。c细胞出现时是被a细胞、b细胞所包围在中间最不明显的声部,而逐步最后结束发展到最高位置上。如下图(表2所示):
  整首作品在厚度上分析来看,A段中a细胞是由3个音符构成,b细胞是由八度双音构成,c细胞是最为薄弱的单音构成。A1段中,a细胞加厚,b细胞保持八度双音不变,c细胞加厚为与b相同的双音。B段中的三种核心细胞的构成与A1段相同。C段a细胞减少为3个音符,b细胞继续保持不变,而c细胞继续增厚到3个音符八度叠置,加强突出了c细胞的旋律音。D段中,c细胞的厚度已经远远超过a、b细胞。如表3所示:
  全曲在织体结构上来看,A段中a、b、c重叠在强拍上,A1段中b、c强拍不变,只有a细胞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弱拍上出现。在之后的B段、C段、D段中a细胞都出现在弱位上,使其一开始在A段中的旋律位置慢慢削弱。
  结合音高位置、厚度变化、织体形态来看,c细胞在乐曲的发展上,由隱藏的单音不断扩展成与a细胞相抗衡,甚至超越a细胞的主体。而一开始在主导地位的a细胞被越来越削弱,最后只用来衬托、辅助b、c细胞,这种发展是乐曲进行的一种内部动力。
  b、c三种核心细胞构成全曲,从原始状态不断用各种作曲技法进行变化与扩展,使其与最初形态差距越来越大,充分彰显了作曲者超高的作曲技术与逻辑思维。a、b、c三种核心细胞在各个段落是以离心状态进行发展,也是此曲发展的另一种动力来源。
  在听觉上的感受,附点的旋律一直很清晰地贯穿始终,感觉像女舞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而婀娜多姿、轻盈优雅,时而刚劲有力、洒脱自然。而成块的和弦一直伴随始终,像是舞者的裙摆衣袖随舞者的动作而摆动,也像光下舞者和裙摆的影像,随着舞者的优美舞姿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把一副动态的图像展现在听众的心中。这就是音乐的美好和它的带给每个人独特的感受,让人们可以沉浸在音乐中,尽情地去遐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接受美学的主要思想,通过翻译过程与接受美学的类比,分析了美学应用于音乐翻译的可能性,提出了在音乐文献翻译过程中使用接受美学思想的具体建议,如重视读者地位、承认作品开放性、关注译文读者等。  【关键词】接受美学;翻译;音乐翻译;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接受美学概述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影响美学、接受理论,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艺
期刊
【摘要】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校园音乐作品的创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融入到校园师生广泛传播的音乐作品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标题交响乐《京华兴学颂》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地融入在交响乐的创作中,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校园原创音乐;交响乐创作;京华兴学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19世纪至20世纪,世界音乐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历史短暂却影响深远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它在世界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神往。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他收获无数喝彩。本文以德彪西为例对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进行鉴赏,以期为现代音乐流派的发展提供风格参考。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风格特征;艺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印象主
期刊
【摘要】山阳小学地处金山区东南,与石化新城毗邻,属城乡结合部。山阳小学的民族器乐教学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在40多年的时间里,学校依托山阳地区丰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在民族器乐的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民族器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该校的随迁子女学生数量也迅速增
期刊
【摘要】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的奠基人,他晚期的5首奏鸣曲更是凝结了他多年的创作精华,而这首降E大调键盘奏鸣曲(作品号Hob.XVI49)被公认为是“最古典”的一首,从这套作品中可以看出海顿键盘音乐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海顿;键盘奏鸣曲;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由于“18世纪末的古典主义美学,并不适合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①,本文的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了
期刊
【摘要】在舒伯特的歌曲中,诗歌(歌词)和音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有效表达诗的内容和境界,舒伯特扩大了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用。不管是歌唱者还是钢琴伴奏者,都要充分理解作品,特别是歌词,准确理解原作者之表达,不要仅凭自己的感觉去演绎。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3.2 【文献标识码】A  奥地利早期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
期刊
【摘要】恩施文耍耍是流行于鄂西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间歌舞,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经历了从“神圣性”到“世俗性”的变迁过程。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至当下近三十年来的五首恩施文耍耍唱腔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唱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音乐形态发生的细微变化及变迁原因。  【关键词】土家族;文耍耍;唱腔;音乐形态;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耍耍,是流行于恩施土家
期刊
【摘要】钢琴是一种从西方传来的乐器,它所产生的文化环境与中国完全不同,与中国传统乐器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因此,如何使这一外来乐器在中国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之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其与中国传统民间曲调、配器相融合,但同时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和民族特色,成为一个深刻而又充满探索意义的问题。纵观中国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不同类型的中国作品与钢琴的结合,其表达形式与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
期刊
【摘要】肖邦的Op.64 No.2圆舞曲广为人知。本位拟从四位钢琴家的演奏录音入手进行对比,以探求符合肖邦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演奏方法。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速度;力度;音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曲式结构  肖邦圆舞曲Op.64 No.2,#c小调,3/4拍,混合曲式(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回旋曲式相结合),曲式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二、音响版本  本文拟从鲁宾斯坦、霍洛
期刊
【摘要】民间唢呐班子在乡村艺术和民间风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中国唢呐之乡”之称的山东嘉祥县鼓吹乐兴盛,唢呐班子经久不衰,将传统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并发扬至今。本文结合儒家礼乐思想分析了乡贤文化的历史传承脉络,阐述了嘉祥县唢呐班子音乐中乡贤文化的传承价值与当代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贤文化;传承;唢呐班子;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