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设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国家亟需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总结辽宁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管理工作概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对高校博士后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意义。
关键词:高校 博士后 管理 研究
一、辽宁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概况简介
辽宁大学自1995年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经过近20年的建设,目前共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并招生,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121人,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报的历年遴选中,共有3人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特别资助,3人获得一等资助,15人获得二等资助。在国家博管办、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日趋完善,学科影响力逐渐提升,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博士后人才,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二、近年来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入口把关,严格遴选。辽宁大学在招收博士后人员时,从申请人员的前期科研成果水平、拟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计划书和综合素质三方面来重点选拔出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脱产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可以更有效地保证博士后科研工作质量及效率,因此,在博士后申请环节,校方对脱产人员进行重点考虑;严格控制超龄和非脱产博士后人员入站。
2.集思广益,改进管理。为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各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召开了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会议,通过与各流动站负责领导的沟通交流,总结了我校近年来的博士后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过长、科研成果质量低、博士后科研工作与我校科研建设结合不足、博士后研究人员与相关专家交流少、博士后研究人员之间沟通不足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提出解决方案,使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3.严格出站,加强管理。我校以国家博管办发布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12年11月修订了《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将博士后入站遴选、在站时间、中期检查、科研成果、出站答辩等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在入站一年后,由流动站设站单位对博士后入站以来的工作进度、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避免无故延期、提高博士后工作效率。
4.奖惩分明,师生共进。我校近年来加大了对综合素质优秀的全脱产、统招统分、留学归国博士后的资助力度;对于博士后在站期间获得的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一律专款专用,学校不抽取任何管理费用。2014年,我校加大了对博士后合作导师的经费支持力度,激励博士后合作导师加强指导关怀,强责任感。
5.严惩不端,建设学术。我校对于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及博士后国家资助基金总结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出站报告交由五名专家共同评阅审核,且要求博士后人员在出站前进行规定科研任务的审核及正规答辩,有效的监控科研质量。结合国家加强对高等教育科研经费使用监督力度的政策精神,我校严格审核博士后人员报销资助经费情况,杜绝博士后人员套用、挪用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经费从事与科研无关事项。
6.召新会面,学术交流。每年申请入站的博士后人员经遴选及省级人社厅审批后,我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管领导都会召开博士后新入站人员会议:向新入站人员详细讲解《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强调了博士后在站时间限制和科研成果要求,明确博士后人员、合作导师、流动站所在单位、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各自的权利义务;使新入站人员在严肃、活泼的氛围下融入到我校的博士后建设事业中,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新入站人员潜心做好科研工作。同时,我校响应全国博管办号召,积极申报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计划项目。结合本校本地区特色,创办了2014年“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并鼓励博士后人员参加各项学术活动,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三、今后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继往开来,今后管理方向如下:
1.切实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与相关流动站设站单位的科研建设相结合。博士后人员一般从事跨学科研究,对设站单位的科研建设了解不充分,没有有效的利用好博士后这一优质人力资源将是设站单位的一大损失。在今后的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学校将引导设站单位通过日常管理和学术交流,有意识的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的人才建设队伍中,在学科建设、科研交流、教学研讨等各个环节引入博士后人员的参与,有效的将博士后人员与本单位的学科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博士后的优秀科研才能,为博士后人员与本单位教师之间的学术互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利于本单位长期的建设与发展。
2.着手对师资博士后相关工作进行考察和探索。高校博士后工作的经历,不但培养了博士后人员自身的科研独立精神,也锻炼了博士后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合作沟通能力,同时,也使得博士后人员与高校有一个互相深入了解的过程。博士后人员逐步参与到设站单位的学科建设中,校方也在博士后進站后,考察博士后人员的科研能力、学术道德、政治表现等综合素质。通过双向选择,校方可以选拔优秀的博士后人员来充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后经历的科研人员,也可以选择适合的高校学术环境来发挥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才能。
3.增强对博士后人员的人文关怀。校博士后管委会将进一步注重对博士后人员生活上的关怀,组织如新老博士后见面会、兄弟院校博士后联谊、博士后人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活动。在学术上、生活上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人文关怀,尽量帮助博士后解决后顾之忧,以此来增进博士后人员与合作导师、与培养单位的交流,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四、结语
新形势下,重视博士后人才事业,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博士后管理理念与能力,完善与发展博士后管理制度、创新博士后科研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辽宁大学将秉承明德精学、笃行志强的校训精神,以人社部、国家博管办下发的各项政策方针为导向,以博士后十三五规划为纲要,继续努力奋斗,坚持不懈,为博士后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洪亮. 对当前博士后管理规定的若干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10):182-183.
[2]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EB/OL]. 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WebSite/program/Info_Show.aspx?InfoID=7a9dbfe3-1b57-4bf5-bf12-ce3a89d0addb
[3]刘春晖、孙友祥. 湖北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问题研究——以W大学为例 [D]. 《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4.
[4]王文渊. 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反思——以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后设站单位为例[J]. 《学理论》2014 (8):246-247.
作者简介:郑舒婷(1987—),女,籍贯:辽宁省朝阳市,学历:研究生学历,专业:高等教育管理,职称:研究实习员。
关键词:高校 博士后 管理 研究
一、辽宁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概况简介
辽宁大学自1995年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经过近20年的建设,目前共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并招生,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121人,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报的历年遴选中,共有3人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特别资助,3人获得一等资助,15人获得二等资助。在国家博管办、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日趋完善,学科影响力逐渐提升,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博士后人才,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二、近年来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入口把关,严格遴选。辽宁大学在招收博士后人员时,从申请人员的前期科研成果水平、拟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计划书和综合素质三方面来重点选拔出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脱产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可以更有效地保证博士后科研工作质量及效率,因此,在博士后申请环节,校方对脱产人员进行重点考虑;严格控制超龄和非脱产博士后人员入站。
2.集思广益,改进管理。为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各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召开了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会议,通过与各流动站负责领导的沟通交流,总结了我校近年来的博士后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过长、科研成果质量低、博士后科研工作与我校科研建设结合不足、博士后研究人员与相关专家交流少、博士后研究人员之间沟通不足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提出解决方案,使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3.严格出站,加强管理。我校以国家博管办发布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12年11月修订了《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将博士后入站遴选、在站时间、中期检查、科研成果、出站答辩等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在入站一年后,由流动站设站单位对博士后入站以来的工作进度、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避免无故延期、提高博士后工作效率。
4.奖惩分明,师生共进。我校近年来加大了对综合素质优秀的全脱产、统招统分、留学归国博士后的资助力度;对于博士后在站期间获得的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一律专款专用,学校不抽取任何管理费用。2014年,我校加大了对博士后合作导师的经费支持力度,激励博士后合作导师加强指导关怀,强责任感。
5.严惩不端,建设学术。我校对于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及博士后国家资助基金总结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出站报告交由五名专家共同评阅审核,且要求博士后人员在出站前进行规定科研任务的审核及正规答辩,有效的监控科研质量。结合国家加强对高等教育科研经费使用监督力度的政策精神,我校严格审核博士后人员报销资助经费情况,杜绝博士后人员套用、挪用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经费从事与科研无关事项。
6.召新会面,学术交流。每年申请入站的博士后人员经遴选及省级人社厅审批后,我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管领导都会召开博士后新入站人员会议:向新入站人员详细讲解《辽宁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强调了博士后在站时间限制和科研成果要求,明确博士后人员、合作导师、流动站所在单位、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各自的权利义务;使新入站人员在严肃、活泼的氛围下融入到我校的博士后建设事业中,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新入站人员潜心做好科研工作。同时,我校响应全国博管办号召,积极申报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计划项目。结合本校本地区特色,创办了2014年“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并鼓励博士后人员参加各项学术活动,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三、今后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继往开来,今后管理方向如下:
1.切实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与相关流动站设站单位的科研建设相结合。博士后人员一般从事跨学科研究,对设站单位的科研建设了解不充分,没有有效的利用好博士后这一优质人力资源将是设站单位的一大损失。在今后的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学校将引导设站单位通过日常管理和学术交流,有意识的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的人才建设队伍中,在学科建设、科研交流、教学研讨等各个环节引入博士后人员的参与,有效的将博士后人员与本单位的学科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博士后的优秀科研才能,为博士后人员与本单位教师之间的学术互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利于本单位长期的建设与发展。
2.着手对师资博士后相关工作进行考察和探索。高校博士后工作的经历,不但培养了博士后人员自身的科研独立精神,也锻炼了博士后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合作沟通能力,同时,也使得博士后人员与高校有一个互相深入了解的过程。博士后人员逐步参与到设站单位的学科建设中,校方也在博士后進站后,考察博士后人员的科研能力、学术道德、政治表现等综合素质。通过双向选择,校方可以选拔优秀的博士后人员来充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后经历的科研人员,也可以选择适合的高校学术环境来发挥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才能。
3.增强对博士后人员的人文关怀。校博士后管委会将进一步注重对博士后人员生活上的关怀,组织如新老博士后见面会、兄弟院校博士后联谊、博士后人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活动。在学术上、生活上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人文关怀,尽量帮助博士后解决后顾之忧,以此来增进博士后人员与合作导师、与培养单位的交流,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四、结语
新形势下,重视博士后人才事业,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博士后管理理念与能力,完善与发展博士后管理制度、创新博士后科研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辽宁大学将秉承明德精学、笃行志强的校训精神,以人社部、国家博管办下发的各项政策方针为导向,以博士后十三五规划为纲要,继续努力奋斗,坚持不懈,为博士后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洪亮. 对当前博士后管理规定的若干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10):182-183.
[2]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EB/OL]. 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WebSite/program/Info_Show.aspx?InfoID=7a9dbfe3-1b57-4bf5-bf12-ce3a89d0addb
[3]刘春晖、孙友祥. 湖北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问题研究——以W大学为例 [D]. 《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4.
[4]王文渊. 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反思——以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后设站单位为例[J]. 《学理论》2014 (8):246-247.
作者简介:郑舒婷(1987—),女,籍贯:辽宁省朝阳市,学历:研究生学历,专业:高等教育管理,职称: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