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
  1.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通过细读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欣赏作品,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精要文段,培养欣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
  小说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1.点拨法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思索。
  2.涵咏法
  小说的语言比较朴实,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孤独是什么?是孩子面对父母欲诉不能的无助,是熙攘的人流里找不到一束熟悉的目光的懊丧,是宽敞大屋中无儿孙绕膝的老人的叹息。 “孤独”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是人生的味道。今天,我们一起品赏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草房子》中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可贵的心路历程。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第一环节: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
  1.学生活动: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思考:你能發现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吗?
  点拨:本文体裁是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人物及事情的起因;最末一段则是故事的结局。
  2.学生活动
  请你依据小说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写在作业本上。
  点拨:把握时间的推移来梳理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提示: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3.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并同步投影。
  4.小组内讨论、修改。再投影。选取几则,全班交流,同学做点评。
  示例:开端 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 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守护鸭群孤独感受。
  高潮 杜小康在芦苇荡中遭遇暴风雨勇敢保护鸭群。
  结局 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教师小结:故事情节是作品中的塑造人物形象的着力点,本文表现的是杜小康离家随父在旷野放鸭所经历的充满着艰辛与孤独的生活,却也恰好是他得以蜕变的人生必修课。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把握人物。
  1.学生活动:找出文中开头部分表现了少年杜小康放鸭生活和精神状态的语句,试着理解他的处境和心理。
  2.思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示例:
  “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从未见过的面孔”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
  3.教师小结:这些语句表现杜小康在和父亲守护鸭群长大的过程中,所处的是远离母亲,同学玩伴,无比单调甚至两人窒息的艰苦生活、孤独之至。小说开头部分塑造出了一个内心充满着的无奈、孤独的少年的形象。为后文他和父亲一道克服艰苦、度过难关到面对并战胜孤独,变得勇敢坚强和自豪做了的铺垫。
  4.尝试理解弱小的杜小康不顾肆虐的暴风雨和父亲劝阻独自去寻找失散鸭群的心理,并思考: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在文中做批注。小组合作,交流你的发现。
  点拨: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无比的勇气,跟暴风雨中搏斗,冒着危险寻找到失散的鸭群。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这份在他看来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表现出少年杜小康变得坚强起来了,华丽的蜕变。小说塑造的人物性格变得丰满起来。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探究特色。
  1.学生活动: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欣赏,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提示: 找出本文的景物描写集中的语段,自由朗读
  揣摩这些语段的语言特色,并在四人小组中作交流。
  (在文章空边处做好笔记)
  示例: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3)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 “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的描写了芦荡的暴风雨中的极其可怕。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3.学生展示成果。
  4.教师小结:本文的环境描写极力渲染出空阔陌生和可怕,烘托人物孤独的心理,战胜孤独,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是经受考验后的自我超越,最终从一个懵懂孩童转变成了出色“勇敢的自我欣赏”的少年;环境描写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四、探究文题,领悟意味
  思考:对杜小康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展示成果。
  示例:
  1.指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孤独;
  2.是小康成长经受孤独相伴最终战胜的必然。表现为对离乡背井的陌生环境的恐惧、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单、单调乏味生活的煎熬、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五、拓展思考,审视态度
  就少年杜小康的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和看法。
  示例:
  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独中磨练,在逆境中锻炼自己,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六、小结
  对于杜小康而言,那个以孤独为底色,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生病、寒冷、饥饿、忧伤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已经成为他人生中一份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人生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每个人都要独自走过。孤独并非自闭绝望消极没落,相反,孤独是内心自我体察审视时的隐隐痛楚,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命历程的必然。
其他文献
一、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时,虽然生活中“位置”“方向”的知识比较常用,但是小学生却很少去关注它。即使学生的头脑中已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生共荣。  二、教学目标  1.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 体会简
期刊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舍,君”两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学过一些送别诗,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本课中的渭城,阳关,安西这些地理位置还不太了解,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搜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式学习,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体验式阅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合作探究,有效开展探究学习。 何谓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着重指导学生参加老师教学的过程,并且对学生进行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单单理解课本的字面含义,对文章的深层情感也要有所领悟。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融入文本,用心体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作者情感。通过体验式阅读教学,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高效
期刊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纵观现在全球经济和信息化关系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然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教育当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怎样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的关键点所在。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除了依靠观察、想象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兴趣、情感、需要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网络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把抽象的事物变为栩栩如生的画面,美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检查学生对《俗世奇人》的课外阅读情况,引领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书的认识, 接触一些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  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悦纳他人,热爱生活。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课外阅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你一定被书中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人物吸引了吧,那么究竟是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
期刊
兴趣是最好老师。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于永正老师说“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学生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引起精神的愉快,而反过来,这种愉快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由此可见,要实现小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必须高度重视“激趣”。一堂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课会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那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期刊
一、教材内容分析  《我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编排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综合性强,包含填写读书卡、读、讲、演、画、编等多种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加强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導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2、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读、讲、演、画、做等多种有趣味的
期刊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食物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表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PPT、圆片和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情导入  师:今
期刊
教学内容: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 The floor is green...并能用This is...和表示颜色的词来描述教室中的事物。  2.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  教学重点:  学习This is my c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