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独守市井,终归村庄,昔日的土坎和发小的伙伴,让我重温昨天的欢愉,童年的幸福。坎上依旧荒草茂盛,还有东倒西歪的构树,桑树,水桃树。我喜欢这些野旷的树,从小在树下面长大,便深谙树的生命哲学和生长逻辑。
在离乡途中,迷蒙回首的视线里,我犹能听清风抽树枝的声音,看见花瓣洒落的情景,在摇晃中让我流连牵绊。我不忘树荫的庇护,像母亲的张望和不舍的责备,那般柔情,那般温暖。
我看到一丛丛水桃花张着粉红的笑脸,心里油然感动,仿佛少不更事的我们就骑在某一棵树上玩耍,或者摘果子,红彤彤的构桃,黑色的桑葚,金黄的水桃、杏子。笑声穿过一台台土坎,一座座场院,一截截土墙,穿过折来拐去的巷道,穿过犀利的风,也随风让村庄咯咯地笑起来。
羊山上的喇叭唱着秦腔,把一个村庄里睡着的人坐着的人都吼起来,扛起锄头下地干活,或者哼着散曲在巴掌大的村子里转悠。农民的生活就像陀螺,要一刻不停地转着,人们才认可。
我在等候放牧山坡的羊儿下山,随我回家,入巢,背靠一堵墙,安居于一片檐下,同饮一泉水,同属于村庄的子嗣,朝夕相处,福祸相依。父亲眼中的万物都有用处,从不舍弃,更不去遗弃某个旧物件。留在老房子里的玩物,是我留在乡村生活里的证据。残梦,旧梦,傍晚的茶炊,糊涂的呓语,村庄在夕阳西下中,迎来星星和月亮这对好兄弟,照亮黑夜,照彻蒙昧孩子的头颅:心有多宽,则梦有多长;信仰大地的丰腴,则心境自然坚实。
在粮食和泉水充沛的村庄,我的度量衡,总以肩负的沉重为砝码,与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清风盘旋池塘,花香萦绕溪边,蛙声彻夜不休。我梦想回到泥土的怀抱,何其恬然,何其快乐,何其幸福!似一只鸟,御风而飞,似一只虾米,潜水畅游……
庄稼地畔,我们跪下来,叩拜泥土,那些融化祖先汗水渗透出盐碱,融化父辈泪水分泌出苦涩的泥土,是我灵魂的归宿。山野中,我穿过连天碧绿的田畴,露珠闪烁的草丛,听麦蝉唱歌,蟋蟀作曲,我亦步亦趋,向着高山之巅去找寻山后面的深谷,这条路,是母亲走过的路,是婴孩反哺母爱祭拜苍天、石头和山神的路。也是超拔的预见——人一定要走远,向着泥土。
那盏马灯还挂在家门口的梦里,被风剥走了周身的华丽。春节里,老人在灯内放上油灯盏,拨亮捻子,细火长明。昏黄的光线,摇曳着生铁一般难以打磨的贫瘠,宛若留守的星子,在传递乡村世界的温暖,禾木庄稼的甜香。我也说不清,是我不让它们孤寂,还是它们在陪伴着我,缱绻地遥望南山厚土。
梦回村庄,谁来抚平悲伤者心底的痛楚?谁来擦掉孤独者脸上的泪痕?我们的奔逐,和在喧嚣中特立的那份淡定和宁静,都是乡村赋予我们的气质。逆境而行的勇气,选择孤独地奋进,寂寞地守望,是苍山绵土对我们的给予。再往回走,我还看见时光的背影,独立荒原的树,云的脚印,风的衣袂,飘飘的足迹。
我奋力飞离这片灰色的城堡,皈依绿色的村庄,那里鸟语花香,没有忧伤,我用脚步丈量脚步,十万步就可以踏入故土,让梦的种子,掉头,回家。落进心灵的土壤,生根,发芽……
心中的路通往梦的花园,抵达大野之上。那野树蓊郁野花烂漫野草茂密的地方,野兔奔跑野鸡飞扑野鸠啼鸣的山梁,那山尽头,山脚下,是我的梦乡。
(执子之手摘自《甘肃农民报》2013年10月26日)
在离乡途中,迷蒙回首的视线里,我犹能听清风抽树枝的声音,看见花瓣洒落的情景,在摇晃中让我流连牵绊。我不忘树荫的庇护,像母亲的张望和不舍的责备,那般柔情,那般温暖。
我看到一丛丛水桃花张着粉红的笑脸,心里油然感动,仿佛少不更事的我们就骑在某一棵树上玩耍,或者摘果子,红彤彤的构桃,黑色的桑葚,金黄的水桃、杏子。笑声穿过一台台土坎,一座座场院,一截截土墙,穿过折来拐去的巷道,穿过犀利的风,也随风让村庄咯咯地笑起来。
羊山上的喇叭唱着秦腔,把一个村庄里睡着的人坐着的人都吼起来,扛起锄头下地干活,或者哼着散曲在巴掌大的村子里转悠。农民的生活就像陀螺,要一刻不停地转着,人们才认可。
我在等候放牧山坡的羊儿下山,随我回家,入巢,背靠一堵墙,安居于一片檐下,同饮一泉水,同属于村庄的子嗣,朝夕相处,福祸相依。父亲眼中的万物都有用处,从不舍弃,更不去遗弃某个旧物件。留在老房子里的玩物,是我留在乡村生活里的证据。残梦,旧梦,傍晚的茶炊,糊涂的呓语,村庄在夕阳西下中,迎来星星和月亮这对好兄弟,照亮黑夜,照彻蒙昧孩子的头颅:心有多宽,则梦有多长;信仰大地的丰腴,则心境自然坚实。
在粮食和泉水充沛的村庄,我的度量衡,总以肩负的沉重为砝码,与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清风盘旋池塘,花香萦绕溪边,蛙声彻夜不休。我梦想回到泥土的怀抱,何其恬然,何其快乐,何其幸福!似一只鸟,御风而飞,似一只虾米,潜水畅游……
庄稼地畔,我们跪下来,叩拜泥土,那些融化祖先汗水渗透出盐碱,融化父辈泪水分泌出苦涩的泥土,是我灵魂的归宿。山野中,我穿过连天碧绿的田畴,露珠闪烁的草丛,听麦蝉唱歌,蟋蟀作曲,我亦步亦趋,向着高山之巅去找寻山后面的深谷,这条路,是母亲走过的路,是婴孩反哺母爱祭拜苍天、石头和山神的路。也是超拔的预见——人一定要走远,向着泥土。
那盏马灯还挂在家门口的梦里,被风剥走了周身的华丽。春节里,老人在灯内放上油灯盏,拨亮捻子,细火长明。昏黄的光线,摇曳着生铁一般难以打磨的贫瘠,宛若留守的星子,在传递乡村世界的温暖,禾木庄稼的甜香。我也说不清,是我不让它们孤寂,还是它们在陪伴着我,缱绻地遥望南山厚土。
梦回村庄,谁来抚平悲伤者心底的痛楚?谁来擦掉孤独者脸上的泪痕?我们的奔逐,和在喧嚣中特立的那份淡定和宁静,都是乡村赋予我们的气质。逆境而行的勇气,选择孤独地奋进,寂寞地守望,是苍山绵土对我们的给予。再往回走,我还看见时光的背影,独立荒原的树,云的脚印,风的衣袂,飘飘的足迹。
我奋力飞离这片灰色的城堡,皈依绿色的村庄,那里鸟语花香,没有忧伤,我用脚步丈量脚步,十万步就可以踏入故土,让梦的种子,掉头,回家。落进心灵的土壤,生根,发芽……
心中的路通往梦的花园,抵达大野之上。那野树蓊郁野花烂漫野草茂密的地方,野兔奔跑野鸡飞扑野鸠啼鸣的山梁,那山尽头,山脚下,是我的梦乡。
(执子之手摘自《甘肃农民报》2013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