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是加工,不是校对——与年轻编辑谈心之五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这里,我不想从定稿、加工的本质意义或加工稿件的内容方面去说,只想讲讲年轻编辑在定稿、加工中常犯的一个毛病:表面上看,是将定稿、加工错当作了校对去处理。我认为,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即上述现象是不了解编辑加工中的两个原则:一个是实用性的原则,一个是美观性的原则。
其他文献
【正】 最近,在《光明日报》上见到两件“怪事”,想拿来发些议论: 一件事登在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一日的《光明日报》头版,讲一位在三十年代登上画坛,四十年代就已经扬名海外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心情。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4.了解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第一学段以分散形式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内容:到第二学段则与单元学习相结合,在单元中将“综合性学习”内容单独列出,主要是课外活动,课内
中国文化中避名讳的现象不仅古代有,到现代一样根深蒂固。比如,中国人对长辈、领导很少直呼其名,这就是一种常见的避讳现象。避讳现象复杂而有趣,也值得研究。本文粗略谈谈名讳现
【正】 吕不韦将洋洋二十余万言的《吕氏春秋》“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撇开政治上的用心不谈,也撇开吕不韦炙手可热的权势不谈,他
【正】 今年年初,见到《光明日报》上一则《群言》杂志创刊的广告。当时,我就打算为那本新杂志写几句话。后来,百事缠身,因循廷宕,原来那点儿打算差点儿烟消云散了。上个月,
【正】 两年前,我在《新闻战线》发表了一篇杂文,名为《“编辑的道德”小议》。之后,一直想对编辑工作再作些议论。最近,
【正】 “同志们,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而完成这一工作是多么伟大而光荣的啊!真是一个卓越的工作!”——摘自阿·马·高尔基在政治部报纸编辑会议上的讲话一、阿&
在2010年10月举行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在其中一个会场聆听了十七位教师的现场授课。和两年前的观摩活动相比,这一次的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安排
【正】 诗的“色彩”近日接到一位中学生寄来的诗稿。除题目用蓝水钢笔书写外,其下三节诗,分别用红笔、黑笔、绿笔书写。据信上介绍,原来他看到某杂志上有一则作家轶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