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多年的教学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特别贫乏,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不重视。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语言感知能力较差。课堂内的一些问题因少于或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议论,无法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学生盲目地阅读,其效果將大打折扣。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由课内精讲向课外延伸扩展。
1.1 以节选文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扩展。
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所了解,高中语文教材分别从四大名著中节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和《林黛玉进贾府》等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
1.2 以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学了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所写的一组回忆性的散文,如《胡同文化》、《侯银匠》等。
1.3 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同类题材的作品往往因写作目的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作者生活的经历不同,写作风格的不同,也会给作品带来很大的不同。如学了鲁迅的《社戏》后,就引导学生比较叶君健的《看戏》,并扩展阅读臧克家的《社戏》。当然,这些扩展的一个前提是学生都能找得到书看,鉴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现有的图书条件,建议在扩展阅读教学时,尽可能介绍《自读课本》入选的篇目。
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增讲一些文章。魏书生在《增讲学生喜欢的文章》一文中,介绍了他给学生增讲的五方面的文章:一、讲人物传记、名篇时文;二、讲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章;三、讲学习方法;四、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五、适当指导学一点相关学科的文章。魏书生认为:“名篇时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相关学科的有关章节,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很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这有利于学生将学教材时形成的阅读能力应用于教材外,教材外文章的大量阅读实践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 推荐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钱钟书《围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艾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3 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是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积累,要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要圈点批注,要做读书笔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有实效。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它应有别于学生的休闲性阅读。
4 以写促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去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如《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书本给我带来了……》、《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书本的世界》等作文题;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一定量的读书笔记。这样就逼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学生盲目地阅读,其效果將大打折扣。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由课内精讲向课外延伸扩展。
1.1 以节选文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扩展。
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所了解,高中语文教材分别从四大名著中节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和《林黛玉进贾府》等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
1.2 以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学了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所写的一组回忆性的散文,如《胡同文化》、《侯银匠》等。
1.3 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同类题材的作品往往因写作目的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作者生活的经历不同,写作风格的不同,也会给作品带来很大的不同。如学了鲁迅的《社戏》后,就引导学生比较叶君健的《看戏》,并扩展阅读臧克家的《社戏》。当然,这些扩展的一个前提是学生都能找得到书看,鉴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现有的图书条件,建议在扩展阅读教学时,尽可能介绍《自读课本》入选的篇目。
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增讲一些文章。魏书生在《增讲学生喜欢的文章》一文中,介绍了他给学生增讲的五方面的文章:一、讲人物传记、名篇时文;二、讲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章;三、讲学习方法;四、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五、适当指导学一点相关学科的文章。魏书生认为:“名篇时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相关学科的有关章节,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很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这有利于学生将学教材时形成的阅读能力应用于教材外,教材外文章的大量阅读实践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 推荐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钱钟书《围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艾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3 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是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积累,要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要圈点批注,要做读书笔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有实效。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它应有别于学生的休闲性阅读。
4 以写促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去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如《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书本给我带来了……》、《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书本的世界》等作文题;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一定量的读书笔记。这样就逼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